流言終結者:跨專業考研三大流言

流言終結者:跨專業考研三大流言

跨專業考研的人每年都不在少數,關於跨考的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有的過度誇張,打擊了不少同學的積極性。其實跨專業考研三大流言不可信,一定要做好規劃。

一、跨專業最難的是專業課基礎薄弱

  真相:

應該說,跨專業最難的不是專業課基礎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總難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

在一些考研指導文章中,專業課的複習並沒有那麼難——找到本專業的參考書目、真題,然後進行“針對性”“有效”複習。而最關鍵的“針對性”“有效”,恰恰就是攔在跨考學生和本校考生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如果你此時還沒完全找到你想要的專業課資料,可以嘗試以下方式。

1、運用人際網絡。專業課書籍真題,有的書店都能買到,而有相當的一部分只有在該校才可以買到。

因此,想盡一切的可能的辦法聯繫在該校的同學,朋友、網友、同學的同學……只要能夠幫你買到所需要的專業課資料,管他是誰。

2、目標院校的BBS。找到考研版面或者相關院系版面。在精華區中尋找一些與該學校該專業的考試有關的情況,發帖詢問有關試題情況,打電話,託該校該專業的同學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屆師兄師姐打聽。

通過以上方式的好處是成本低,最大問題就是耗時。儘管已經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專業的學生。

跨專業考生仍要在蒐集資料上花很多時間,或影響整體的複習進度,或心神透支,打擊自信心。很多跨專業考生就是輸在沒有堅持到最後。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報規模較大的正規考研輔導機構。

輔導班並不能為考生提供多特別的方法——也不需要,它提供的是詳細的複習規劃、備考氛圍以及考生所需的專業課資料和信息。

二、跨考生因為專業基礎被歧視

  真相:

這是個偽命題。複試被刷是因為老師們覺得該考生不適合在這個學校讀研,而不是歧視。

研究生考試和高考不同,要選拔的是有一定知識基礎,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熱情和科研潛力的人。

設置複試也是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把好最後一關,而不是一味根據初試成績來確定是否錄取。另一方面,招來的研究生是由導師來帶,他們在意的是能不能選拔出合適的學生。

比如跨專業考歷史學,有的同學本科學英語或日語,那麼研究中外關係的老師可能就希望將他收入門下,因為他有語言優勢,可以更快入門。

有的同學可能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但思維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師可能就比較願意接收。

有的同學性格比較沉穩,能坐得住,做社會史的老師就比較願意要,因為看檔案必須坐得住。

反之,不論是本專業還是跨專業的,對歷史知識近乎無知,思維混亂,性格浮躁,又沒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可以說找不到一點可以做科研的潛質,那被刷就是必然。

其實,跨專業的學生擔心的不應該是老師會歧視,而應該擔心老師會一視同仁。

因為從考核難度來講,導師對本專業考生的考核尺度會更嚴厲和深入,而對跨專業的考生則相對寬鬆,能回答到點子上,展現出邏輯思維能力即可。

從這個角度上說,導師算是反過來“歧視”本專業的考研人了。

 三、同是跨專業老師更喜歡本校生

  真相: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本校考生的優勢在於,他能旁聽目標導師的課程,提前找到他想報考的老師,提前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與老師溝通,有機會贏得導師的信任與好感。這樣的優勢是絕大多數跨專業考生不具備的。

但前提是,你得是“鳥”。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提前聯繫導師要承擔將自身的弱點提前暴露的風險,反而會失去了被錄取的機會。說到底,導師錄取一個學生的最大標準還是是否合適,絕不是任人唯親。

跨專業考研的學生要抹平這項潛在的劣勢,可操作的方法就是通過網絡瞭解導師的生平、研究方向、學術成果乃至個性。

這些都不是不能找到的信息,比如通過院校官網、中國知網等論文數據庫、微博、師兄師姐,至少比乘飛機火車去學校找導師容易。

當然,該導師往年有沒有招收過跨校跨專業的考生,是不是排斥此類考生,也是一定要了解的。

跨專業考研,你該如何準備

一、既要充滿自信與必勝的信念,又要做好應付挫折和困難的準備

跨專業、跨學校考研常被人稱為一條險途,其中種種不利、不定的因素確實成為很多人放棄堅持的理由。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其實跨專業、跨學校考研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只要準備充分、方法得當、持之以恆,成功也就近在咫尺,因此要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但同時也要充分地意識到,跨專業、跨學校考研畢竟不同於本校、本專業考研,需要付出較大的努力,很多跨專業、跨學校考研的考生很早就開始了所跨專業課的學習,其中他們所付出的艱辛也是那些僅注意到他們成功光環的人所看不到的。因此保持一個平和、良好的心態是取得最後成功的前提。

二、要處理和協調好多種關係,不得已時要做出必要的放棄

不難看出,跨專業、跨學校考研也就意味著取捨與放棄。合理解決本專業與所跨專業學習上的衝突並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在必要的時候,很可能要暫時地以某一方面為重而犧牲另一方面。否則,整天陷於各種複雜的權衡比較而躊躇猶豫,會嚴重影響考研的順利進行。

三、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關鍵,注意調整思維習慣以適應所跨專業

自學能力是跨專業考生所必需具備的基本素質。由於條件的限制,所跨專業的學習更多地需要自學。自學能力要求有較強的學習適應能力,能夠較快地投入到新的專業學習中並熟練掌握其所特有的學習方法。同時還得具備較強的領悟力,因為要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消化所考專業的內容,沒有一定的領悟力是不行的。

每一專業不僅在內容、特性上存在諸多差異,在思維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對於已習慣了結果確定性的理工科考生而言,偶然性的文科思維方式則可能會帶來迷惑與不安。所以除了要吃透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從以前的學科背景中轉換出來,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善於從其他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這樣才能適應所跨專業學習的需要。

四、學習要注意要領,講求質量與效率

跨專業考生面對大量的專業課課本、試卷等複習資料,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處著手。這時就需要抓重點,因為在較短的時間裡要通讀很多其他專業書是很不現實的。而怎麼才能抓到所跨專業的重點呢?

途徑與方法較多,如可以諮詢該專業的同學或者老師,也可以從對所獲得的歷年專業課試題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啟發。一般而言,專業課的複習首先是要以指定的教材為主,熟練掌握指定書目的內容。

看書的時候不能放過基礎知識,也要重視難點。在平時的複習中要學會利用所跨學科的學術話語,熟練把握該學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知皮毛,不解精要。如果可能的話,可親自到要報考的學校去旁聽相關的專業課程或借閱課堂筆記,經常查閱有關的學術期刊,瞭解該領域的熱點和新問題、新動向等。

五、全面計劃,綜合統籌

由於所考專業是一全新的學科領域,所以要從長計議。專業課的複習安排、專業課與基礎課的複習調節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做出詳細的規劃。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就是:跨專業考生由於對專業課的一種很自然的重視,很有可能忽視對基礎課的複習。所以要注意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係,全面複習,避免“瘸腿”,這樣成功才能有切實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