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喪失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一個企業若是沒了夢想,該如何絕地求生?行業熱議再一次引發。各種輿論的聲音一同指向了老牌巨頭——騰訊。作為中國對外投資最多的互聯網公司,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這家公司在外延併購過程中有無失去內生增長成了各方討論的要點。

騰訊喪失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月5日晚,網絡流傳一篇長文《騰訊沒有夢想》指出:騰訊正在喪失內生增長能力,變成一家投資公司,刷爆媒體和朋友圈。文章作者“批評”了騰訊在2011年3Q大戰後,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並稱這家快20歲的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騰訊在用一種它自認為最科學的經營方式在經營一家科技公司,在實戰中忽視了一家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來自產品創新,賽馬機制下騰訊內部在爭搶同一塊蛋糕而不是共同把蛋糕做大,騰訊在搜索、微博、電商、信息流、短視頻、雲等核心戰場不斷潰敗——騰訊沒有了夢想。

騰訊喪失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所有人在為馬化騰夢想操碎了心的時候,馬化騰的回應居然是P的?

騰訊喪失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此截圖廣為流傳、熱搜都已經掛了整整一天、大家都停留在細細品味其中內容的時候,畫風突變,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卻站出來說,這都是假的。竟然有人p假圖替pony(馬化騰)杜撰一個回覆,出發點相信是善意,但也確實騙了不少人。

騰訊喪失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恰恰證明了《騰訊沒有夢想》一文,一張P圖居然搞得全網媒體跟熱點,做報道。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媒體或自媒體轉發之前,到底有沒有求證過,或者懷疑過真實性,為什麼要搶著發稿呢?

一張假圖引發的尷尬鏈

騰訊科技在報道新聞時有沒有和騰訊公關部核實,騰訊公關部在答覆騰訊科技時有沒有和馬化騰核實過。這次烏龍各路媒體、騰訊內部著實來了大寫尷尬。

不管圖片內容是否真假,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真的只是為了賺錢麼?值得反思。一個互聯網公司首先要有自己的創新產品,不然在這個大時代很容易被人取代。曾經的盛大的夢想,是戰略性夢想,理想主義夢想,走得太快,超越了時代環境十五年,現在的主流互聯網,只不過是在踐行當年盛大夭折的夢想。騰訊的夢想,是戰術性夢想,是務實的夢想,是典型的潮汕特色夢想,每一步都要深思熟慮,不至於跑得太快,更不能跑的太慢,實用至極,自然缺了些浪漫主義色彩。

大眾趨勢才是長久路線。舍小取大,本身來說沒什麼錯誤。畢竟專注才有創新,其實一個企業單獨有夢想是不夠的,騰訊這麼大的公司,不能單單靠著夢想生存,為了夢想去放棄目前優秀的利潤,並不是說騰訊不能做高科技,而是它為什麼要放棄目前的高額利潤去做呢?這個社會,沒有錢,只有夢想,怕是無用吧。不僅是騰訊,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幾乎都在向投資公司演化,主業萎縮,創新迷失,只能通過投資實現擴張,這其實意味著這些互聯網巨頭面臨巨大的危機。

騰訊大股東減持騰訊股票

騰訊從今年2月開始,股價一直持續下跌。今年1月29日,騰訊股價471.6港元,而昨日收盤價386.8港元,市值已經蒸發了8000億港元。今年3月,騰訊第一大股東南非公司Naspers已出售2%共1.9億股的騰訊股份,價值大概800億港幣左右。同在今年3月,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以平均每股434.36港元的價格,減持100萬股騰訊股份,套現約合人民幣3.48億元。騰訊大股東的減持對騰訊的股價下跌有直接的影響,大量股票拋售,股價勢必下跌。雖然騰訊近10年來獲得高速增長,但是隨著人口紅利減少,騰訊整體業務將面臨增長乏力。正是互聯網巨頭轉型投資公司才使很多中小公司發展起來,也是互聯網公司彎道超車的根本,因此,繞開銀行貸款才能使這些企業存活並壯大。似乎騰訊不需要任何改變,恐怕缺少的只是一點運氣。

對於一個已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和流量是基石,當兩者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時,公司整體業務也將面臨增長乏力,再加上大股票們套現帶來的負面影響,隨之而來的是該公司股票價格短期內停滯不前或出現負增長。

騰訊喪失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