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調查,美國為何對華企業屢屢出手

繼中興被“封殺”後,中國另一家科技巨頭華為也迎來了晴天霹靂。4月25日,華爾街日報根據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司法部正就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進行調查。這讓本已受限的華為在美國開展業務變得難上加難。

華為被調查,美國為何對華企業屢屢出手

回想上次中興事件,如今還餘音繚繞,眼下的中興還沉浸在漩渦中。從中興事件開始,就備受國人關注,走到哪裡都有人在討論此事,大家似乎都感到事情並不簡單,不可能就此罷休。

滅了中興,如今又準備對華為下手。那麼究竟美國還要再出什麼招?

美司法部為何對華為起了疑心,事件接踵而來,人們彷彿根本無暇再去談論中興的榮辱,早已把目光轉移,重點關注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華為。此次司法調查有可能比中興的性質更為嚴重,會不會重蹈覆轍,像中興一樣不堪一擊呢?也就是說一旦美國調查結果認定了華為故意違反美國的出口法律,那麼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商務部的處罰,各種處罰也就撲面而來。

在此之前,華為在美國遭遇涼涼的消息傳出,曾遭到大量的質疑。美國限制華為在美國銷售,眾所周知,美國手機市場基本上是一個運營商主導的市場,運營渠道在美國佔總出貨量的90%以上。因此華為想要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與當地運營商達成合作,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CES召開之際,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突然變卦,表示放棄和華為在美國共同銷售旗艦智能手機的合作,已撤銷與華為手機在美國的銷售協議,莫非無利可圖?

華為被調查,美國為何對華企業屢屢出手

對此,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故作輕鬆的表示,“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既然你沒法左右,還不如不去理他。這樣我們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服務好我們的客戶,也可以將時間精力耗費在打造更好的產品上,去滿足我們客戶的需求。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徐直軍還透露,華為的麒麟芯片沒有對外銷售計劃,在公司內的定位是承載自有硬件架構,以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和低成本。他還強調,華為在智能手機方面,非常明確多芯片供應戰略。

“華為手機不會全部用麒麟芯片,高通、MTK和麒麟都是供應商,這樣才能確保智能終端業務的健康發展,不能吊在一棵樹上”。徐直軍表示,“三個芯片是相互競爭的。基於不同智能手機的定位來選擇合適的芯片方案,雖然5G技術更快、更可靠,但消費者不會發現“5G與4G技術之間存在實質性差。再打造面向這個消費群體所需要的智能手機和體驗”。

眼下華為受到的指控,似乎比之前中興受到的制裁性質更為嚴重,可謂是招招致命。

從機構性質來講,此次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的調查屬於刑事調查,意味著華為有可能面臨額外的“刑事處罰”。相較於中興受到的美國商務部制裁的行政處罰,可以說是大巫見小巫。雖然華為的研發資金和專業團隊都很強,但恰巧也只是外圍專利和個別技術稍作領先,沒有產業鏈支撐。麒麟芯在能耗、體積、性能和美國還是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國內的設計、生產設備、以及工藝跟不上,所以美國一制裁華為,華為一樣要死。

華為被調查,美國為何對華企業屢屢出手

目前的移動通訊還都是以線纜傳輸為主,到終端基站後才轉換成無線信號,5G對於終端用戶來說可能確實會減少線纜的使用量。但是作為運營商,需要更多的光纜鋪設和更多的基站,等於無形中增加了更多的成本。消費者更多的注重實用性,這部分成本能否被消費者接受如今還是未知數,因為目前的傳輸速度足以滿足絕大多數流量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