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的流行詞,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汙言穢語

我想這和現在的交流方式有關。 在目前情況下大家交流方式越來越趨於文字交流。 文字交流的問題就是沒有語氣和表情和語音上的變化。同樣的文字不同的語氣表情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在缺失了這些的情況下為了表達情緒大家開始使用更多的情緒性詞語。

為什麼漢語的流行詞,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汙言穢語

人們一直是這樣說話的,不信可以看看很多地方的土話,不僅充滿汙言穢語,而且這些詞句在任何年齡段的人嘴裡都能聽到,有些人應該不會覺得那些耄耋老人的髒話都是網絡教的吧?實際上,因為可說或不可說的原因,網絡用詞比實際的乾淨多了,比如尼瑪的原文並不是尼瑪,臥槽的原文也並不是臥槽。

為什麼漢語的流行詞,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汙言穢語

還有“逗逼”的“逗”應當是縮自“逗笑別人”的意思,“逼”(屄)則是對較親近的聽說話人的稱呼,大概來自對“傻逼”(傻屄)的仿寫造詞,而且圖中的這種解釋搞錯了詞性,“逗比”(網民一般是這樣寫的,甚至“屄”的讀音也改作了上聲)以我的語感來看是一個名詞。“菜逼”與此同理。這類詞的形容詞性是很快引申出來的

為什麼漢語的流行詞,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汙言穢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