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明崇禎刻本《天工開物》插圖之【琢玉】

「專諸巷中多妙手」、「專諸巷益出妙手」、「專諸巷裡工匠紛」、「專諸多巧匠」,這些都是出自乾隆皇帝御製詩中的句子。詩中經常提到的「專諸巷」是位於蘇州城西北部閶門之內的一條南北向的小街道,自明末以來這裡集聚了諸多手工藝人,尤其是制玉工匠,因此「專諸巷」幾乎成為蘇州玉器的代名詞。乾隆皇帝在詩句中用「妙手」、「巧匠」來稱呼這些蘇州玉工,表明他對蘇州玉工玉器製作水平的認可和對他們的高度關注。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早期 白玉雕雙嬰耳杯及所附董誥書《御製玉杯記》 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早期 白玉雕雙嬰耳杯及所附董誥書《御製玉杯記》 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早期 白玉雕雙嬰耳杯及所附董誥書《御製玉杯記》 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玉工的先天技術優勢

乾隆皇帝對蘇州玉工的這種關注與蘇州深厚的文化積澱、悠久的制玉曆史和蘇州玉工的技術優勢有關。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帶皮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的蘇州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城市,文人騷客對其奢華富麗的描畫向來不惜筆墨:「東南財賦,姑蘇最重;東南水利,姑蘇最要;東南人士,姑蘇最盛。」這裡不僅商賈輻輳,百貨齊聚,工技比戶,物通南北,而且世風醇厚,文化發達。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蘇州在社會生活方面成為流行時尚的引導者,在文化藝術領域同樣獨領風騷

,經濟史的研究表明:明清時期的蘇州本身不僅是巨大的消費市場,還是強大的手工業中心,更是商品集中與分銷中心。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帶皮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拓片 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帶皮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產品擁有區域內、全國以至海外的廣大市場,各類手工業產品的生產在有利的市場刺激下不斷提高技術與質量,從而確立了蘇州產品引領市場的地位。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碧玉于闐採玉圖玉山子 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都使得蘇州已經由傳統消費型城市轉向生產型城市,由輸入型城市轉向製品輸出型城市

,由區域中心城市成長為全國性中心城市,產生了具有全國範圍的影響力,這種影響甚至可以直達宮廷。特別是清代康熙朝以後,僅就與宮廷生活關係之密切而言,恐怕沒有哪個城市能與蘇州相比。

歷來備受關注的蘇州玉工

蘇州還是聞名全國的手工業城市,玉器雕刻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宋代蘇州玉器業就已經十分發達,成為玉器的重要產地。北宋崇寧年間,朝廷在蘇州設立造作局,主要職責是「造作器用,諸牙角、犀玉、金銀、竹藤、裝畫、糊抹、雕刻、織繡之工」。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青玉煉藥仙人圖山子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青玉煉藥仙人圖山子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有玉匠在局內服役,專為朝廷製作玉器,供皇室享用。至明代,琢玉高手陸子岡所制玉器玲瓏奇巧,名噪四方,大大提高了蘇州玉器雕刻的聲譽。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青玉煉藥仙人圖山子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根據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記:「凡玉由彼地纏頭回……或溯河舟,或駕橐駝,經莊浪入嘉峪,而至於甘州與肅州。中國販玉者,至此互市而得之,東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後琢之。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蘇州的琢玉工藝已被推為全國之首。到了清代,蘇州更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其中閶門裡專諸巷和天庫前吊橋一帶琢玉之聲晝夜不停,比戶可聞。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青玉雕獸面紋爵杯、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末年,蘇州玉工通過自己的技術優勢而獲得高利的現象頗為時人注意,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記載:「近日,吳中工巧,模擬漢宋螭玦鉤環,用蒼黃、雜色、邊皮、蔥玉或帶淡墨色玉,如式琢成,偽亂古制,每得高值。」

據王世貞《觚不觚錄》記載,有的玉工甚至與縉紳交往:「今吾吳中陸子剛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近聞此好流入宮掖,其勢尚未已也。」在工匠地位低下的時代,這些工匠能夠讓自己的作品「每得高值」,生活無憂,已屬不易,甚至和縉紳士大夫平起平坐,乃至影響宮廷,靠的就是他們手中的技術優勢。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青玉雕獸面紋爵杯、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這種技術優勢到乾隆時期仍然如此。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為改刻太廟尊藏的玉冊、御寶,需要大量的玉匠和刻字玉匠。當時造辦處官員給乾隆皇帝的奏摺中說道:

奴才等伏思:新制冊、寶奉為永遠尊藏,字畫款式必須鐫刻工整,惟精練玉工方能勝任。若即在京募選匠人,恐刻手草率,不能合式。倘將冊寶送交蘇州織造遴匠鐫刻,似較迅速,但刻成之後若照尋常交辦事件齎送來京,殊於體制未協。相應請旨,敕下蘇州織造全德,在蘇州玉工內精選好手八人,即速送京,令其敬謹承辦,俟鐫刻全竣後仍令回蘇,庶鐫造不致需時而辦理益昭慎重。

蘇州玉匠到底是何等厲害?甚至能影響宮廷……

清乾隆 青玉雕文王鼎 故宮博物院藏

這說明在造辦處官員的心目中,北京的玉匠「刻手草率,不能合式」,水平遠遠低於蘇州玉工。蘇州玉工的技術優勢相當突出,已經得到各方面的認同,是宮廷玉器製作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力量。

乾隆皇帝對玉器的喜愛、研究和鑑賞,對蘇州玉工的高超技藝必有深切的體會,進而關注,把他們看作具有雄厚創作實力的群體。在御製詩文集中,他很少提及其他地方的玉工,而對蘇州玉工卻顯得格外偏愛。蘇州玉工的技術優勢和乾隆皇帝的關注正是乾隆時期大量蘇州玉工被召北上服務於北京宮廷的直接動因,也是蘇州織造招募本地玉工承接宮廷玉器製作任務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