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需要用縮節胺嗎?如何使用?


棉花苗期到底用不用縮節胺,如何使用?

種過棉花的都知道,通常會因為氮肥偏多旺長,導致株高較高,落花落蕾嚴重,產量降低,同時還容易引起倒伏,因此棉花生產上一般要進行科學化控,以控制株高,提高產量。


 生長上一般棉花苗期不需化控,因此可以不用縮節胺,但若苗期氮肥使用較多,造成棉苗旺長田塊,可畝用一桶水(15公斤)加0.2克縮節胺混勻後全田噴施控制,以利形成壯苗 。因為縮節胺控旺時間較短,生產上同時還要注意少量多次噴施使用,才能更好控制株高,建立合理棉花群體結構,確保高產。

1.棉花初花期宜噴施縮節胺10000-20000倍液,可以控制地上營養生長,促進根系發育,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減少蕾鈴脫落。


2花鈴期宜噴施縮節胺6500-10000倍液,控制後期無效果枝,贅芽生長,促進蕾鈴發育。

3.吐絮期可以噴施縮節胺10000-15000倍液,可以有效控制無效花蕾生長,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棉花質量。

總之縮節胺調節劑宜少量多次使用,切忌一次化控過量,影響生長引起蕾鈴脫落等。一般生長正常棉田噴施縮節胺宜用低劑量,對氮肥偏多旺長田塊要噴施高劑量,若用量過大,導致植株不長或葉簇叢生的可以及時噴施赤黴素解除生長抑制。 另外夏季高溫季節噴施時宜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後,防止藥液蒸發乾燥,影響吸收降低化控效果。若噴施後8小時遇雨,可減量重噴一次。



玉米花生大講堂

我是一個新疆棉花種植戶,網上許多專家的答案一定是在棉花苗期不需要使用縮尖安《甲哌嗡》。


但根據我個人的種植經驗,在棉花苗期,當出現一排果枝,3片針葉的時候可以每畝噴施1.5-2克左右縮尖安用來蹲苗,讓棉花能夠在苗期使勁紮根,避免出現之長高而不紮根的情況出現。
特別是現在棉花種植採用的都是高壓滴管的灌溉方式,水肥供應相當及時,如果棉花在苗期根扎不下去,後期就算長勢再好都是惘然。其一高壓滴管水肥是在以滲透的方式進入田間,那麼水肥滴的過早,肥料就會下滲嚴重,棉苗的根扎不下去就吸收不到這些養份,肥料也會浪費,所以在棉花苗期做好化控很有必要。

在我們當地,每家每戶的棉農都會在苗期使用縮尖安,同時對比下來,從苗期就開始化控的,棉杆呈現粗壯有力,做桃穩定不宜脫落的情況,也遠高於後期才開始化控的棉田,這應該也是應證了,大部分棉農常說的一句話,苗期窮養,中期富養,後期穩養的種植技巧。

以上所有回答均出自一個普通棉花種植戶的種植經驗,個人經驗,總體感覺,書本上的種植技巧不一定實用在所有的土地上,希望各位以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定。


新疆印象之江南

棉花苗期是棉花營養生長的重要階段。如果在此時貿然縮節。對以後的蕾鈴期勢必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我用一個現實中的例子來說明。



過去,我們這裡是有名的產棉區。種棉收入是農民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對棉花的管理特別重視。尤其對棉花適時縮節控旺,打頂,絲毫不敢懈怠。

記得當時有位農戶的棉苗長勢特別好。比別人家高出幾十公分。於是想當然的把幾畝地噴了一遍縮節胺。



一天,兩天。自從打了縮節胺。棉苗真的像吃了鐵一樣。個子再沒動靜。又加上天氣持續高溫少雨,棉苗徹底擱住了。

後來又是施肥,澆水,打調節劑。也是成效不大。原先比他們低一大截的棉花苗都齊刷刷的長起來。唯有他家的後來果枝縮在一起,葉片鋪展不開,造成蕾鈴大量脫落。減產定局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任何作物的生長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棉花也不例外。如果在不該控旺的時候,誤打誤用。效果必然適得其反。所以苗期控旺一定小心。



棉花最佳的控旺期在現蕾初期。棉花主莖9到10葉時,根據長勢和地力,天氣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考慮後,適當調節生長。尤其進入花期以後,生長勢加強,必須儘快控旺,防止營養生長過剩。原則上既不可一下控死,也不可任其瘋長。目的是使植株穩健生長,減少贅芽過快滋生。(俗稱的杈枝多)。可以多次少量施用,加入調節劑。促使早結鈴,多結桃,減少脫落。



棉花盛花期。一般打頂一週前後,及時噴施縮節胺。可以根據長勢,適當加大藥量。控制後期旺長。切斷無效花蕾徒長。促進上部鈴多鈴大。減少下部腐爛。以及頭部嫩芽滋生,引起蟲害。

棉花化控掌握得當的話,能夠有效防止落葉,落花,落鈴,落桃,現象的發生。增強光和作用。減少勞動強度。改善棉花品質,明顯提高棉花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