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等手機殼有毒物質超標,正視問題切莫因小失大

小米等手機殼有毒物質超標,正視問題切莫因小失大

手機保護套和手機殼是眾多用戶購買手機後,第一時間選擇的配件,有的手機殼不僅好看,還能幫助手機抵擋劃痕和不受外界損壞。然而你是否知道,這些看上去五顏六色、多彩多姿的手機保護套和手機殼卻潛伏著巨大的環保安全隱患,甚至有可能是一顆“毒物炸彈”,潛伏在你的身邊蠶食你的健康。

手機殼毒物超標千倍,小米等品牌位列其中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聯合福田區消委會、鹽田區消委會、寶安區消委會委託深圳市品質消費研究院開展塑料手機殼比較試驗,選取線上線下熱賣的28個品牌30款手機殼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蘋果手機殼多環芳烴含量超標近50倍,小米手機殼增塑劑含量超出限值,躍寧手機殼多項化學測試結果超出標準限值,其中透明粉色水鑽中的鉛含量為155000ppm,超出標準限值1550倍。

小米等手機殼有毒物質超標,正視問題切莫因小失大

此前,在央視《是真的嗎》節目中,就對最常見材料的手機殼做過實驗,在一定的高溫環境下,手機殼確實會釋放出甲醛和苯。這些有毒物質非同小可,女性接觸過多的塑化劑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影響生育,影響兒童生殖系統。多環芳烴則是國際公認的強致癌物質,進入人體便迅速溶於腎臟、肝臟、脾臟等器官並累積,引起如皮膚癌、肺癌、胃癌及肝癌等病變。顯然,手機殼已經變相成為致癌物,而如此嚴重的問題,包括蘋果和小米等品牌均未能倖免。

小米6曾被疑偷工減料,手機殼馬失前蹄

對人體安全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深委會的聯合調查也引發包括新華網、中國網和電視臺等各大權威媒體爭相報道。手機已經成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產品,作為國產手機中具有代表意義,眾多屌絲和學生用戶購買的互聯網品牌來說,小米手機殼造成的影響可能更為巨大。

小米等手機殼有毒物質超標,正視問題切莫因小失大

其實小米手機被發現問題並非第一次,此前小米4、5、6三代就因為沒有使用保護手機跌落的點膠環節而被曝光,小米6更因為充電重啟、WiFi斷流、後蓋縫隙大、屏幕漏光等多種問題而被網友質疑“偷工減料”。然而無論“偷工減料”還是有毒手機殼,都不應該成為藉口,對於小米這樣具有國際意義的國產品牌來說這次馬失前蹄,雖然這些看上去都是小事,但長此以往顯然十分危險。

時刻用戶至上,擺正賺錢邏輯切莫因小失大

小米等手機殼有毒物質超標,正視問題切莫因小失大

就用戶來說,以往大家只是單純追求新奇、好看和漂亮的手機殼,但卻忽略了手機殼本身的環保和安全質量問題。這次事件有助於引發用戶對於手機殼安全問題的關注,普及手機殼知識,幫助用戶在選擇手機殼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從企業來看,正所謂安全問題無小事,如果連手機安全和質量問題都無法保障,那麼對於品牌來說很容易喪失公信力。這次,小米強大的公關運作能力再次發威,將大眾目光引向蘋果而將自身問題直接排除。非但沒從自身角度檢查問題,反而質疑神消協的測試是否符合標準,這樣無疑站到了用戶的對立面。品牌越大就越應該從用戶角度出發,為用戶著想,保障用戶的安全和健康。

之所以這次小米質疑神消協的檢測方式和標準,很大程度原因在於有關手機殼環保安全問題上法律法規的缺失。如果相關法律法規能夠明確規定檢測方式與標準,那麼小米等超標企業自然無話可說,也就也不會出現質疑和辯駁的情形。顯然,相關法規需要儘快出臺。

事實上,作為國產手機品牌的代表與佼佼者,小米在國內外都有著不俗的影響力,而小米的形象其實不只單純代表小米,更體現出國貨特徵。也正因如此就意味著小米肩上的責任更重,一舉一動也更應該謹小慎微。注重細節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無疑才是正確的賺錢邏輯。短視只會因小失大,眼光放超遠才能確保企業立於不敗並走得更遠。

-------------------------------------

【城宇】自媒體:泛科技知名自媒體

點評互聯網、手機、智硬、影娛等動態

入駐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