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遊漳河絡絲潭

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從紅旗渠“青年洞”下來,我們去看一個景點叫“絡絲潭”。我們並不知道“絡絲潭”是什麼樣的景點,只知道這個景點在漳河之上。心想,我們既然已經在紅旗渠看了漳河裡引上來的水,再下去看一看漳河也是有意思的。再說它離青年洞只有三、四公里。於是,我們便很快到了絡絲潭景點。

在景點售票處,我們站在公路上並看不見漳河。穿過公路下面的隧洞,隨著臺階向下走了一百多米,還是沒有看到漳河水,只是從樹叢中看到下面一片崎嶇不平的黃石灘。再順著臺階向下走了幾十米,才看到了一座懸空鐵索橋,旁邊立有一塊石碑,上書“天橋”二字。看了介紹,才知道漳河是河南、河北兩省的界河。“絡絲

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潭”其實是漳河上的一道深澗。最狹的地方,兩岸相距只有十幾米。據碑文介紹,古代兩岸村民過往靠一根繩索攀援,由於絡絲潭地形險要,尤其是到了洪水季節,潭水瀑漲,經常有人在過河時滑落深澗喪命。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兩岸十幾個村公議,由兩岸村民捐糧出錢修橋。民工冒著生命危險,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鑿石施工,架起了多股繩索的索橋,供行人攀援以渡往來。建國後,地方政府出資將麻繩改為鋼絲繩,並在繩索上鋪上柏木板,建成了鋼索橋,兩岸人民往來大為方便。

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後來因年久失修,木板腐朽,多有險情。2000年,紅旗渠灌區管理局投資對橋維修一新,天塹變通途。看到這裡,才知道絡絲潭與紅旗渠有關係了。

看過介紹,我們便順著索橋走到對岸。對岸是我們站在上面看到的一大片崎嶇的黃石灘,橋下面是漳河。只見河兩岸都是犬牙交錯的岩石,形成峭壁奇觀。我們看到的漳河水量並不大,但看上去潭水還是很深的。河面上有飛速來往的快艇載客遊玩,還有農民牽著馬匹供遊客騎馬拍照。空曠的岩石灘上,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河北省涉縣”四個字。原來我們過了懸索橋就是一趟跨省之旅了。另一塊石碑

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上刻著這片黃石灘的地質介紹。介紹說,這片黃石灘的岩石,大約生成於12億年左右。當時,這裡是一片大海。由於受海水深淺變化的影響,這裡屬於淺海或海邊的環境。形成了紫紅色砂岩夾粘土巖地層。在這些古老的岩石中,還可以找到岩石發育過程中各種式樣的層理、波痕、泥裂等地質遺蹟。從自然景觀角度看,絡絲潭景色是很有特色的,紫紅色的岩石層層疊疊,犬牙交錯,臨水為崖,險峻無比。靠林

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縣一側,樹叢中一股瀑布直瀉澗底,成為崖邊一景。據說,這股水是從紅旗渠底的岩石中滲漏下來的水。我們想,瀑布雖然好看,但這是對引上山腰的紅旗渠水的一

絡絲潭,同為漳河水,和紅旗渠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種浪費,實在有點可惜。我大概目測了一下,絡絲潭的水要比青年洞的水低二百多米啊!站在絡絲潭邊向上看,紅旗渠一下子把漳河水提升到了半天,人的智慧和力量真是了不起啊!

遊覽過絡絲潭已是下午2點。我們原計劃翻越太行山向山西前進。順著324省道行至山西境內,發現324省道正在維修。修路工人說:“全線修路,暫停通行。”本來想穿越太行山,欣賞一下太行山多姿多彩的景色。道路不通沒有辦法,只得返回到林縣境內,從河北省的涉縣繞過去。還好,到了涉縣就可以上高速公路了。當天,我們驅車600公里到大同住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