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十首《溫庭筠詞》鑑賞!

一、《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此首寫閨怨,章法極密,層次極清。首句,寫繡屏掩映,可見環境之富麗;次句,寫鬢絲撩亂,可見人未起之容儀。三、四兩句敘事,畫眉梳洗,皆事也。然“懶”字、“遲”字,又兼寫人之情態。“照花”兩句承上,言梳洗停當,簪花為飾,愈增豔麗。末句,言更換新繡之羅衣,忽睹衣上有鷓鴣雙雙,遂興孤獨之哀與膏沐誰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懶畫眉、遲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蘊蓄於中也。

二、《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嘵鶯。  

玉釣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此首抒懷人之情。起點杏花、綠楊,是芳春景色。此際景色雖美,然人多離別,亦黯然也。“燈在”兩句,拍到己之因別而憶,因憶而夢;一夢覺來,廉內之殘燈尚在,廉外之殘月尚在,而又聞曉鶯惱人,其境既迷離倘恍,而其情尤可哀。換頭兩句,言曉來妝淺眉薄,百無聊賴,亦懶起畫眉弄妝也。「春夢」兩句倒裝,言偶一臨鏡,忽思及宵來好夢,又不禁自憐憔悴,空負此良辰美景矣。張皋文雲:“飛卿之詞,深美閎約。”觀此詞可信。末兩句,十字皆陽聲字,可見溫詞聲韻之響亮。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十首《溫庭筠詞》鑑賞!

三、《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消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此首寫懷人,亦加倍深刻。首句即說明相憶之切,虛籠全篇。每當玉樓有月之時,總念及遠人不歸,今見柳絲,更添傷感;以人之思極無力,故覺柳絲搖漾亦無力也。“門外”兩句,憶及當時分別之情景,宛然在目。換頭,又入今情。繡幃深掩,香燭成淚,較相憶無力,更深更苦。著末,以相憶難成夢作結。窗外殘春景象,不堪視聽;窗內殘夢迷離,尤難排遣。通體景真情真,渾厚流轉。

四、《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鶒,沈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此首,起句寫人妝飾之美,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亦“春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彷彿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於興感。一“又”字,傳驚歎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換頭,說明人去信斷。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以美豔如花之人,而獨處悽寂,其幽怨深矣。“此情”句,千迴百轉,哀思洋溢。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十首《溫庭筠詞》鑑賞!

五、《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此首寫離情,濃淡相間,上片濃麗,下片疏淡。通篇自晝至夜,自夜至曉。其境彌幽,其情彌苦。上片,起三句寫境,女三句寫人。畫堂之內,惟有爐香、蠟淚相對,何等悽寂。迨至夜長衾寒之時,更愁損矣。眉薄鬢殘,可見展轉反側、思極無眠之況。下片,承夜長來,單寫梧桐夜雨,一氣直下,語淺情深。宋人句雲:“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從此脫胎,然無上文之濃麗相配,故不如此詞之深厚。

六、《南歌子》

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終日兩相思。

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此首寫相思,純用拙重之筆。起兩句,寫貌。“終日”句,寫情。“為君”句,承上“相思”,透進一層,低迴欲絕。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十首《溫庭筠詞》鑑賞!

七、《南歌子》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羅帳罷爐薰。

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此首,起三句三層。“近來”句,又深一層。“為思君”句總束,振起全詞,以上所謂“懶”、“休”、“罷”者,皆恩君之故也。

八、《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此首敘飄泊之苦,開口即說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即從“天涯”兩字上,寫出天涯景色,在在堪恨,在在堪傷。而遠韻悠然,令人諷誦不厭。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十首《溫庭筠詞》鑑賞!

九、《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此首記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起兩句,記午睡起倚樓。“過盡”兩句,寓情於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可見凝望之久、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已。末句,揭出腸斷之意,餘味雋永。溫詞大抵綺麗濃郁,而此兩首則空靈疏蕩,別具丰神。

十、《河傳》

湖上,閒望,雨瀟瀟,煙浦花橋。

路遙,謝娘翠蛾愁不銷。終朝,夢魂迷晚潮。  

蕩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此首二、三、四、五、七字句,錯雜用之,故聲情曲折宛轉,或斂或放,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湖上”點明地方。“閒望”兩字,一篇之主。煙雨模糊,是望中景色;眉鎖夢迷,是望中愁情。換頭,寫水上望歸,而歸棹不見。著末,寫堤上望歸,而郎馬不嘶。寫來層次極明,情致極纏綿。白雨齋謂“直是化境”,非虛譽也。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十首《溫庭筠詞》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