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進廠打工?

老金扯談

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農村青年到城市工作,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進工廠打工?現在分析一下原因。

1、 工廠工作辛苦;現在進工廠工作確實是蠻辛苦的,一天工作8-12小時,一兩天可能沒事,但是長年累月這樣高強度工作,身體吃不消非常累,所以部分人不想進工廠打工,也有因為這個影響。


2、工資低;現在農民工工資一般都是2500-3500元為主,按照現在生活物價來說,這個工資水平真心不高,同時一天工作8小時以上,工資低就沒心情做了,所以部分人不想進工廠打工。


3、選擇機會更多;隨著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蓬勃發展,現在年輕一輩選擇工作機會面非常廣,自由職業的工作也多,也不一定要進工廠打工了。


鄉村的小農

說實話,我也不想進廠打工。進廠打工的都是農村人居多,年輕時還可以去歷練歷練,有可能會混出個人樣。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過了而立之年,如果還是一事無成就會越來越厭倦工廠裡那種生活,除了吃飯睡覺就上班加班。特別是作為普通員工,每天都是類似機械式的重複著一個乏味的動作,還的看管理人員的臉色,工資低時間還長。在工廠待久了,整個人都沒了夢想,就好像個行屍走肉。



可是芸芸眾生中,經過了一段歷程後,又有幾個能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呢?進工廠打工的人多半也是實屬無奈,無非有以下幾種人群。

一是剛從校園出來踏足社會的青少年人群,他們懷著一顆懵懂的心,憧憬著未來,加入了那南來北往的打工隊伍,躋身於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他們這個年齡段進工廠打工壓力比較少,畢竟父母還年輕,自己也不需要養家餬口,通常是掙多少錢花多少錢,純粹是在外面玩的。



二是已經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他們進過很多工廠。他們有的也許成家了,要養家餬口,壓力比較大。迫於沒有學歷與專長,又沒有創業頭腦,進廠打工也是不得已,至少能解決一點經濟來源。即使沒有成家的,現在在農村的女孩子也都是在外地的多,男孩子經常待在村裡根本找不著媳婦,進廠打工也是為了找個對象而已。


第三種人群也是社會發展形式所趨,城市的發展過快,而且又出現了一些什麼種植戶,養殖大戶。農產品市場都被這些人壟斷了,那些散戶農民種植養殖出來的農產品失去了競爭力。現在農村種田地的人越來越少了,種田掙錢不到,還不如出去打工掙的錢多,田地也都拋荒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景象。

我覺得現在的人不是不願意進廠打工,是他們迫於無奈,他們已經即不屬於農村也不屬於城市,沒有了歸屬感,成了天地間的遊魂,這都是社會造成的。

這工廠流逝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埋葬了多少人的夢想?沾滿了多少人的血汗?留下了多少人的辛酸?


句劍無鋒

牛哥的很多親戚都是有過外出打工的經歷,現在的人不願意去工廠打工,其實可以總結如下幾點:

1、工廠待遇不高,社會地位低。

2、身心疲憊,談何未來。

工廠加班那是常態,是不是趕工的話,加班到凌晨一兩點也不是事。長期的加班身體非常疲憊,第二天早上還得按時上班,睡醒肯定嚴重不足,更別說精神狀態了,有時站著都能睡著。

3、工廠環境容易改變人生觀。在工廠上班,每天重複著一樣的工作,跟機器一樣,沒有了自己的思想,變得麻木。上班、吃飯、睡覺、領工資,幾乎就這樣了,人生很容易滿足。可是一旦年齡到了,你怎麼辦?沒有紮根的技能了。消極、懶惰、毫無長進的思想就會慢慢的侵襲你,生活可能就是惡性循環,你可能會開始抱怨社會不公平,沒有了自信,這是非常可怕的。

4、機器代替人工。現在很多工廠都是機器代替人工了,以後會更加恐怖,人力成本高的時代可能真的會消失。

5、工廠工作枯燥,生活枯燥,每天除了上班很少能有自己的時間,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思想浮躁,接受不了這種不變的的工廠小社會!他們思想活躍,希望更能被認可!希望接觸和學習更多的,成長更快些,所以不願去。

6、現在能掙錢的工作很多,比如自媒體、玩遊戲、工地建築等都可以很好的養活自己,去工廠掙錢的老路不一定能吸引年輕人了。

不管是哪一個原因,能掙到錢養活家人,自己保持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就好,錢多錢少無所謂,用自己的勤勞和合法的途徑掙取應得的勞動成果。牛哥在此祝各位外出打工的朋友,工作順利。


牛哥侃科技

每年過完年,都有企業報道說,今年招工難,想想2008年之前,那時候的70後們,想進入像樣的工廠,還得拖朋友熟人請客送禮之類的,現在都反過來了,沒有年輕人在進入工廠當工人了,老闆們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的,還是沒有人願意來工廠上班,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1.城市子弟們靠著父母的積累,已經完成轉型,根本不可能再去工廠上班,那是他們看不上的地方。

2.所以說到目前為止,工廠裡都是農民工,但是社會觀念也變了,對於工人沒有正眼想看的,要是那個男孩子說在工廠裡上班,就會被鄙視看不起,在這種壓力下,越來越少的農民工去工廠了。


3.那他們不去工廠去那了呢?因為他們主要成了農二代大學生,本人也是,他們的父母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車間上班,畢業之後,他們大多數就去做了各類銷售員,中介,還有的乾脆就做了個體戶,老家搞養殖種植,還有玩自媒體的。但是沒有一個願意去工廠當工人的。


那照這樣下去,中小製造業還有未來嗎?其實從用人的角度來看,管理員和操作工,中國1:8是合理的,德國是1:4,但是中國大學生的錄取率達到了70%,算上現有的勞動力,也是嚴重結構失衡,大學生太多,怎麼消化呢?


未來樓市國家管控,一但出現下滑,到時候這些農二代的大學生進退失據,會導致大面積的事業,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一邊是企業招不到人,農民工找不活,就這樣僵持著,被人報道用工荒,所謂的用工荒是企業和年輕人的雙輸,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匹配,很多年輕人沒有技能,但是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資啊!成本高昂的企業無力支付,雙方就這樣僵持起來,年輕人騎驢找馬,隨時跳槽,這就是年後大多數人跳槽,企業面對大量生手,前期培訓費打水漂,勞動關係不穩定,員工大流動。


這就是人們不願意進工廠,然後又在年後出現用工荒的原因,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雨瀟瀟57883315

機器將人從農業解脫出來,第二產業快速發展;機器將人從廠房解脫出來,第三產業也就在加速,中國目前就處於這一階段,而這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所以,越來越多人不願進廠這是必然趨勢,其中原因很多。



從國家層面看:

(1)產業模式上我國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原來引進來主要就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性企業,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工作。但現在 中國已經將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外轉移,製造業像高精尖發展。應該說,一些廠大部分人是進不去的。

(2)從人口數量上看,目前國家的主要勞動力以80、90後為主。這一代也是改革開放後的新興一代。伴隨著中國鉅變,接觸了大量的新事物 思想比較活躍,敢闖敢拼。廠房機器試的作業已經不能束縛這一代人了。



從企業層面看:

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多數是歐美日的流水線作業,工作繁複單調。而且廠區的生活過於單調,沒有一點意外,比較封閉。與外界快速發展的社會格格不入,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落後於快速發展的社會,讓人心慌。

從個人層面看:

企業的環境封閉並且工作單調,而主要的密集型勞動工廠在廣東沿海,背井離鄉的還不如在周邊找一個工作 。而且,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寬鬆 只要有想法肯吃苦就可能成功。而且 ,第三產業也快速發展,大量需要勞動力。

所以說,這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第三產業發展。


西鮮生1

我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歷史階段的視角思考這個問題吧,它絕對不是簡單的不願意。因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比較優勢正在消失,實業困難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特別是那些低價值鏈的血汗工廠模式。畢竟外需不足、高房價、高成本、高資產泡沫、高汙染、人口紅利結束,你還想讓年輕人像過去農民工父輩們那樣去承受嗎,他們已經回去建設新農村,所以大家都在轉型升級,這讓中國工廠結束了一段歷史,中國製造必須進入中國智造階段,年輕人也不願意做流水線上螺絲釘被機器人分分鐘替代的工作。

具體如下:

1,出口的外需減少,工廠訂單減少,從長期角度看:歷史的切面已經從“中國製造的外需模式”轉為“改革促內需模式”,工廠需要轉型,這期間長三角珠三角的很多低價值工廠倒閉或被兼併收購的較多,一不小心就會碰上。

2,血汗工廠隨著國內高房價、高成本等原因被迫轉移到西部或東南亞,很多人不願意背井離鄉,當然轉型成功進入中國智造的高端製造業,你就很有前途,可能管著一批機器人啊。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大量裁員或人機替代,很多人可能都是被機器替代,只有少數人管理機器人。

3,最後建議,年輕人在變革的時代要勇於去闖,不能因為轉型升級困難就逃避或者一味浮躁,努力進入高級階段,你就沒有這個困惑了。工廠如此,個人也如此,都需要打起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

可以關注後查詢哦


鍾加勇的財經頻道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自由,喜歡有自己的空間!

我在場裡呆過,2014年,廣東養豬場,才去很累,熟悉了就很好了,一天工作半天閒!

但是呆了一年就不想呆了,為什麼呢?

一,工作枯燥乏味,每天都在幹著同樣的事!

都是幹活——吃飯——睡覺!甚至出場都還得請假,批門條,這種生活不是我們90後想要的!

二,場里人員複雜,各種勾心鬥角,新員工被老員工屈服,誰都受不了這口氣!

我才去幾個月,各處平易近人,尊重別人,但是有個老頭,偏偏每天都說我壞話,甚至有一天當我面開始數落我。那天差點打了,下班剛好有機會找了一個年輕的打了一頓嚇嚇老頭,老頭後來再也聽不到他說我的聲音了!

很多人不會像我一樣這麼衝動,而是選擇忍,實在忍不了,就走唄!

三,場裡工作累,各種加班等等,一般進場的都得先從基層幹,沒有多少年輕人受得了,而且工資還不高。

四,年輕人的想法

在場時間呆久了,內心會變得孤僻,以社會脫節,誰也不想這樣!

前我兄弟就就無錫廠裡上班,上了差不多6年了,後不想做了,想回來發展,閒了半年也不知道幹什麼,就去外賣。

以前挺精明的小夥子,現在感覺變的有些呆了!才送了一天,電動車被人偷了,沒有辦法,想想還是回廠上班吧,最後去火車站買車票!手機又被偷了!所以給他感覺他不適合這個城市!

其實不是他不適合這個城市,是他跟不上社會的了!社會變的越來越快,大城市各種人員都有,越大的城市越複雜!

所以感覺不適應了,還是回廠裡繼續待著吧!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自由,都不喜歡被別人管著,即使上個班,我也不希望這人那人來說我一句!

我們年輕人都喜歡又自由又快樂的苦點錢而已!


蝗蟲地推方案

以前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學歷不是很高的年輕人,高中畢業甚至初中畢業就進廠了,很多人一進就是一輩子,我有幾個堂姐堂哥從十幾歲進廠,現在四十多了還在廠裡。換工作也無非是從一個廠到另一個廠。

但是現在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年輕人的擇業原則越來越多,收入也越來過高,所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忍受不了工廠裡的流水線作業,想要工資高就得多加班。年輕人都向往自由,現在的主播、自媒體等新興行業也給了更多年輕人這樣的選擇。

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工廠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都是智能自動化,需要人工的地方減少,相應的基礎工作需要人工的地方,工資相對也比較低。


朽木說

我進過工廠,十個月後辭職,當我走出工廠大門的那一刻,我說不再見,頭也沒回。

回想那十個月,猶如懷胎一般,從最初的希望新鮮開心,到中途的難過鬱悶,最後的一哆嗦,輕鬆,空氣中都瀰漫著香甜的味道。

在工廠打工的日子是枯燥的,每天一成不變的節奏,流水線的互相驅趕,吃飯猶如上戰場,上個廁所都要算時間,加班更是家常便飯,一天下來,累得倒在床上就睡,迷迷糊糊中,鬧鐘響,又該上班了。

管理人員的臉色不好看,領導在大會上說著把廠當成家的謊言,工資條上每一樣的扣減,永遠沒有希望的升遷,在逐步消磨著我們的熱情和青春華年。

最失望的是,我們渴望著能學到一技傍身,但最終發現,出了工廠,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到。

社會在發展,以前除了錢,我們很多東西都有,現在覺得,除了錢,我們還需要更多東西,比如視野希望素質和開心。現在,我們機會更多,渴望更多。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不願進廠的原因。

也許有一天工廠會改進,但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李波82203568846

因為現在廠裡不要30多歲的人了,前幾年還正當時,一個是年齡稍大,二是這段年齡都己經結婚了,孩子又小,家庭又離不開,好多都是在本地工作,買房,相反的是,年紀50多歲打工的多了,但他們進不了好廠,也就是工地和一些髒活,但這批年齡大的相當能吃苦,即能養老,也能養少,上有80老母,下有10歲孫子。他們相對來說很能掙錢,老夫妻一年也掙好幾萬,所以,因為他們的勤奮努,掙得了豐厚的家產,豐衣足食,這就給足了年青人生活的需要。當然,後輩們就自然亨受生活,對於打工,下下代人對這個詞不贊同,並消失在這些年紀大的尾聲中,這些年紀大的即吃完了苦,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