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為什麼感覺得了亞軍還不如在季後賽被淘汰?

久孤炎彥

這就有點扯淡嫌疑了吧!什麼叫還不如在季後賽被淘汰,那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句“連總決賽都進不了!”反對一下?怕不是聽了科比在08賽季被凱爾特人淘汰之後,說的那句:“第二名就是最大輸家。”就覺得總亞軍是什麼黑點吧。。。

還有詹姆斯8進總決賽3次總冠軍,這在上賽季騎士總決賽被勇士爆錘之後,“總亞軍是可恥的”這樣的觀點簡直髮展到了頂峰。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這就是為了黑而黑吧。

全聯盟30支球隊,經過82場廝殺,16支球隊脫穎而出,接著又經過3輪7局4勝的殘酷淘汰制,決出總決賽的兩支球隊,這就是東西部最優秀的兩支球隊。人家拼死拼活一個賽季,一路打到總決賽,最後遺憾落敗,不說值得所有人尊敬,起碼也不應該一頓嘲諷吧。

誠然,冠軍是一支球隊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所有球員都夢寐以求的。可能很多人會說,一個職業生涯都非常出色的球員,沒有冠軍的話歷史地位不會太高。這是事實,總冠軍在對一個球員歷史地位的評定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個人榮譽相同的兩位球員,沒有拿到總冠軍的那個始終低了一等。但這不代表,拿到總亞軍的球員就比在季後賽就被淘汰的球員低了一頭啊

別的不說,現役的濃眉戴維斯,媒體之前吹捧的多狠,認為他會統治聯盟,但現在帶隊季後賽最好成就就是二輪,現在還有人說戴維斯統治力嗎?


我是老易,喜歡的點贊點關注唄~

易少爺侃球

這種言論主要是針對詹姆斯產生的。

自後喬丹之後,聯盟就一直呈現西強東弱的局勢,98年到現在剛好二十年,19個冠軍,東部只拿到了其中6個。



然後詹姆斯一直就是處在東部,又連續7次殺入總決賽,卻是勝少負多。所以就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拿這個出來做文章。認為詹姆斯只是佔了東部整體實力偏弱的便宜,只要出來東部,打入總決賽,詹姆斯的球隊就總是打不過。基本上贏的三次裡面,有兩次要打到搶七,輸掉的系列賽卻都是十分乾脆的敗掉。

所以這些人就認為,詹姆斯如果在西部,根本打不了這麼多次總決賽。

其實,能打入總決賽,本身就是自身實力強悍的表現,即使東部偏弱,但也是實打實的15支球隊,你總不會說裡面沒有個兩三隻的強隊吧。詹姆斯連續打入總決賽的這些年,強隊還是不少的,比如,老三巨頭時代的凱爾特人,羅斯巔峰時期的公牛,保羅喬治的步行者,60勝的老鷹,這幾年的猛龍,以及新的凱爾特人。詹姆斯每次打入總決賽都要經過重重的考驗,才能打入的。



所以我認為,對於詹姆斯來講,打入季後賽肯定是加分的。但如果詹姆斯是想要追趕喬丹的話,他所獲得的那些總亞軍,就沒有任何加分的作用了,因為喬丹,總決賽沒有輸過。


親愛De籃球

因為在NBA總冠軍的影響力太大。

提到一個球員的榮譽,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有幾枚總冠軍戒指。甚至我在網絡搜索喬丹,提到他的主要獎項,首先就是六屆總冠軍。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競技體育的目標就是拿到冠軍。NBA的總冠軍就是NBA球員們的最高榮譽。NBA的總冠軍會影響一個球員的薪資待遇和歷史地位。比如勇士隊內的格林,他的個人履歷沒有很多榮譽,但他已經幫助勇士拿到了兩個總冠軍,這就是他和勇士談合同時的籌碼。NBA誕生50週年時NBA評選出的歷史最偉大50名球員。 NBA歷史50大球員中,只有十名球員沒有拿到過總冠軍。可見總冠軍對一個球員歷史地位的影響。

麥迪艾弗森等人,他們巔峰的時候不會比科比詹姆斯等人差,但是他們的歷史地位絕不會比科比詹姆斯高。為了總冠軍,詹姆斯離開騎士,杜蘭特加盟勇士,甚至老卡特40歲高齡還希望加盟一個總冠軍隊伍。

對比這些,NBA的亞軍就顯得格外的沒有價值。


詹姆斯八年八次進入總決賽因為只拿三個總冠軍被人調侃,勇士賽季73勝8負的聯盟第一戰績因為最後沒拿到總冠軍成為大笑料。如果一支球隊在季後賽就被淘汰,說明他根本不具備奪冠的實力,不會受到很多關注更不會承載很多希望。總決賽成王敗寇的殘酷,讓有機會奪冠而沒能奪冠的球隊感覺到一種“大費周折而徒勞無功”的失落感。

悲劇不是什麼都沒得到,悲劇是唾手可得而什麼也沒得到。

我雖然不同意這種問題的說法,但如果我深陷一支最後是亞軍的球隊,那種“大費周折而徒勞無功”的失落感也會使我有這種想法。

我是跨時代,歡迎一起說球

謝謝瀏覽


跨時代聯盟

這是純粹的胡扯,一些球迷故作高深的理論,用來不懷好意地打壓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球員,然後還一副高深莫測的姿態,特別用在喬丹和別的球員的對比裡,雖然我也認為,喬丹的歷史地位高過詹姆斯,但是也不是因為所謂的總決賽勝率這種事。

事實上,魔術師,賈巴爾,張伯倫都輸過很多的總決賽,都輸過4次。

但是一般人也不會把他們三個都排在鄧肯(1次),科比(2次),奧尼爾(2次)這樣,極少輸總決賽的人之後。而且按照這個理論,鄧肯至少是歷史前三的球員。

但是可笑的是,抱著“亞軍不如被提早淘汰”的理論的人,其實都不會按照上述標準排名。但是涉及到詹姆斯,就開始啟用這種理論。

為什麼喬丹,科比和鄧肯這樣的球員很少輸總決賽,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生活的年代,都有一定程度的,東強西弱和西強東弱的態勢。

喬丹沒有拿到總冠軍的最初6個賽季,分別3次輸給了凱爾特人,3次輸給了活塞。

凱爾特人是80年代黑白雙煞之一的拉里伯德的球隊,絕對是聯盟頂尖的強隊,而且喬丹當時還年輕,公牛整體還沒建立起來。

而後來的活塞,實際上就是聯盟最強了,89和90兩個賽季獲得了兩連冠,還4-0橫掃了ShowTime湖人,就說明了,當時魔術師競爭力已經不行了,喬丹最大的對手就是活塞,能在東部突破活塞,總決賽當然就不難打了。

之後,喬丹退役後的NBA,冠軍基本就是湖人馬刺兩家轉,東部整體的確太弱,他們兩隊誰能突破西部,自然就能奪冠。

還是因為,鄧肯和奧尼爾兩尊大神坐鎮,內線優勢太大,在大本崛起之前,東部就沒有個像樣的內線能對抗他們倆,總決賽打的比西決輕鬆的多。

其實如果說,亞軍含金量不高這句話,我是可以理解的。一般都是在西強東弱或者東強西弱態勢下的理論。


但是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多年包攬分區冠軍也是一種本事,傑裡韋斯特和貝勒的湖人,ShowTime湖人,現在的詹姆斯都是,畢竟再簡單也是他們做到的,不是別人做到的。

質疑是可以的,不過也請找點靠譜的理由,搞這種“銀牌不如銅牌”的理論,挺可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