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臨終前不準子孫學帝王之術,那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my19861115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軍師,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本來可以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但是被胡惟庸陷害。從老家前往京城謝罪,回來不久便與世長辭。



劉伯溫不準子孫學帝王之術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他畢生所作書籍《百戰奇謀》不準子孫學習,要一起陪葬。另一說法是不準子孫學習《天文術》,因為他就是靠著這個發家。

大兒子劉璉是一位進士,因為與胡惟庸對立。之後被胡惟庸陷害,鬱悶之下投井而死。二兒子劉璟一樣為官,本來效忠於朱允炆,朱棣造反成功後。劉璟四處散播朱棣是賊子,最後被砍頭示眾。




幸虧家族得到劉伯溫庇佑,朱棣沒有將其株連九族。劉伯溫爵位被孫子劉廌(zhì)繼承,但是因為嘴欠吧,家族爵位被剝奪。對朝廷失望之後告老還鄉,在家中參考劉伯溫書籍成書《盤古集》。

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劉伯溫的功勳,於是下令尋找劉伯溫後人。彼時劉伯溫已經傳至五世嫡孫,但是因為犯罪正在被關押。託劉伯溫的福,這位五世嫡孫被任命未三品官。


後人謠傳這是劉伯溫算到了第五代,其實我看並非如此,只不過是巧合。還有人謠傳,朱元璋一生都沒有找到劉伯溫寫的書。最後落到了李自成手上,因此李自成稱帝八十三天。在我看來都是謠言,不可能這麼邪乎。


史之策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他雖然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最後結局很悲慘。

據說是朱元璋暗中支使當時的丞相胡惟庸,在送給劉伯溫治病的藥中下了毒。劉伯溫吃了藥後,病情反而加重了,此時他心裡早已明白了。


臨死之前,叫來了兩個兒子,告訴他們,劉家以後的子孫不準學帝王之術,同時囑咐大兒子,把他畢生所做的《百戰奇謀》這本書,和他一起埋了。

劉伯溫緩了口氣,又說道:“兒啊,為父就要去世了,我死之後,我們劉家的誠意伯爵位會斷絕,但是在五世之後,會重新得到一個武將的官職,從此爵位就可以長久的繼承下去了,《百戰奇謀》這本書,皇帝肯定要找,你一定要埋好,若干年後有人會得到它。你們要切記啊!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為劉璉,1348年在老家溫州青田出生,從小用功學習,考上進士後入朝當官,但是由於與胡惟庸一派意見相左,暗地遭到胡惟庸的陷害,最終落井身亡,年享二十九歲。


二兒子劉璟,出生於1350年,與哥哥一樣,發奮讀書,最終入朝做官,但他是朱允炆的黨羽,後來由於朱棣造反,被抓入獄。

原本朱棣打算從輕處理這些朱允炆派的大臣,但劉璟堅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則,堅決拒絕再次當官的要求,並且劉璟到處說朱棣是謀權篡位的賊子,朱棣非常生氣,立即將劉璟抓了起來,最後被殺懸屍示眾。

兩個唯一的兒子死了,劉家的傳香火的願望就落在了孫子劉廌的身上。

就這樣劉伯溫的孫子劉廌繼承了誠意伯的爵位,但以後因言獲罪,被革除爵位,劉家誠意伯的爵位就此斷絕。


劉廌對朝廷十分失望,由於劉廌祖上名望很大,有人請他再去朝中做官,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發誓這一輩子都不會再進入官場了。

後來他帶著自己的母親,回到老家,找了個僻靜的地方,每天過著清閒的日子,偶爾會去父親、伯伯的墳墓處進行清理,並且整理了祖父劉伯溫的數卷書籍,編成了《盤古集》等劉家書籍以傳後世。

話說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懷念起劉伯溫的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


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為犯罪被抓進監獄,結果聖旨一下,立馬被無罪釋放,還被任命為處州(浙江麗水市)指揮使(正三品武官)。

當時人人都認為這是蓋世的奇遇。而劉伯溫能夠預料到五世之後的事情,真乃神人也!

至於他的《百戰奇謀》這本書,朱元璋費盡心思都沒找到,到了崇禎帝時,卻意外的被李自成得到了,於是,李自成稱帝做了83天的皇帝。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劉伯溫不準學帝王之術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他畢生學作書籍《百戰奇謀》不準子孫學習,要一起陪葬,還有一說法是不準子孫學習《天文術》因為他是靠這個發的家。劉伯溫為朱元璋開創了明朝立下了大功封誠意伯的爵位,後朱元璋大殺功臣,劉伯溫氣絕身亡,不準子孫學帝王之術,估計也是想讓子孫庇禍。

劉伯濁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劉璉,1348年在老家溫州青田出生,從小用功學習,考上進士後入朝當官,在官場與胡惟庸一派意見相左,暗地遭地胡惟庸的陷害,最終落井身亡,年29歲。次子劉璟,出生於1350年,也發奮讀書,最終入朝做官,但他是朱允炆的黨羽,後來由於朱棣造反,被抓入獄。但劉璟堅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則,拒絕朱棣再次當官的要求,最後被殺縣戶示眾。

劉伯溫的孫子劉廌繼承了誠意伯的爵位,後因言獲罪,被革除爵位,由於劉廌祖上名氣很大,朝廷有人請他再去朝中做宮,都被他婉言拒絕了。後來他帶著一家人回到老家找個偏僻的地方,過清閒日子了。

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懷念劉伯溫功勳,下聖旨命人查找劉伯溫的後代,當時劉伯溫的五世嫡孫因為犯罪被抓進監獄,聖旨一下,馬上釋放,被任命為處州指揮使(正三品武官)。


麻花小張

劉伯溫之死是劉伯溫自己沒看透明朝中央的政治格局和朱元璋的心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和其它皇帝一樣,這是個沒有文化的人,因此格局也不算太大。他認為,馬上打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是對的。

但朱元璋也認為,只有安徽老家的文化人才是可靠的,比如李善長、胡惟庸等,而諸如劉伯溫這樣的江浙士子則是要防範的。

在明初的政治格局中,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系和以劉伯溫為首的江浙系鬥爭激烈,朱元璋的態度決定成敗,而朱元璋則必然站在李善長、胡惟庸這一邊,因此劉伯溫的失敗已成為必然。

劉伯溫死前,告訴自己的兒子:無情最是帝王家,此生慎入朝中堂;平安度日是福份,功名利祿皆禍端。

然而劉伯溫的兒子卻並沒有明白父親的苦心,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長子劉璉因不滿胡惟庸專權和迫害江浙黨,被迫害墜井身亡。

次子劉璟也是個聰明人,早早就告訴建文帝,朱棣估計要造反,宜早日除去,卻沒有引起重視。朱棣奪權上位後,劉璟誓言不為朱棣出力,後被捕入獄,在獄中自殺身亡。

劉璉的兒子劉廌看透官場,決心再不入仕,在家悉心讀書,後將劉伯生前的文獻編集成《翊運錄》,現有《盤谷集》傳世,共10卷。而朱元璋的後人是不會放過他的,藉口他的書有問題,取消誠意伯的爵位。

明孝宗朱佑樘上位後,非常崇拜劉伯溫,於是找到劉氏後人劉伯溫的第九世孫劉瑜出任處州衛指揮使,繼承劉伯溫的誠意伯。劉瑜的孫子劉世延也曾襲誠意伯的爵位。劉世延的下一位繼承人就是劉藎臣,再之後就是劉藎臣的兒子劉孔昭。

據統計劉伯溫的後人在溫州支系龐大,並向全國發展,最遠的後裔在外國,共有6萬多人,居住在溫州的也已經有2萬多了,每年祭祖劉伯溫的嫡系後裔都會從遠方趕回來,現有500多桌的規模。

到現在在部分劉氏的族譜中還可以找到劉伯溫的後人,劉氏也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前有劉邦開漢族,後有劉伯溫滅元朝復興華夏。劉氏後人自當傳播天下,散枝開葉。


新知傳習閣

劉伯溫的後代總體來說算過得非常好了,是少數和大明朝共存近300年的功臣家族,誠意伯爵位一直傳承到南明時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朱元璋此次封賞6位公爵、28位侯爵、2位伯爵。伯爵看起來比較低,但明代爵位難得,也算還不錯了。洪武四年,劉伯溫就告老還鄉了。後來被胡惟庸構陷,入京謝罪。洪武八年回鄉後不久病死。

劉伯溫的2個兒子這一輩命運比較差。長子劉璉與胡惟庸黨人發生衝突,被投井而死。次子劉璟仕途不錯,但忠誠於建文帝,對朱棣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最後被永樂皇帝朱棣所殺,但朱棣顧忌劉伯溫是功臣,沒有進行株連,比方孝孺之類好多了。

長子劉璉的這一支傳承誠意伯爵位,一直到明朝滅亡。明代開國功臣中,能一直傳承到明末的,誠意伯家族是少數的幾家之一。

南明的弘光時代,末代誠意伯劉孔昭也是一位很活躍的人物。

劉伯溫臨終前,不許子孫學習的是《天文書》。劉伯溫能得朱元璋重用,與精通天文、術數關係很大。


仁勇校尉


劉伯溫本人的結局算不得好,雖然後代也未曾位列重臣之位,但是卻和大明朝共存了300年,與其他明朝開國大臣相比,算是非常幸運了。

劉姓後人現今以溫州為中心,散佈全國各地,遠至世界各國,多達8萬多人。曾有新聞報道說,每年祭祖都會有很多劉伯溫後人從各地趕回,席開500多桌。


明朝初期,對開國大臣的血洗是很嚴重的,我們再來看一下劉伯溫死後,他的兒子們的遭遇。

劉伯溫長子劉璉,生於1348年。1377年,因為與胡惟庸的黨人爭鬥,被脅迫投井而亡。

劉伯溫次子劉璟,生於1350年,劉璟為人正直,聰穎,能掐會算,算是得到劉伯溫真傳。

劉璟能下一手好棋,朱棣又是棋迷,因此朱棣對劉璟還是頗多讚賞的。朱棣未當皇帝時,一次下棋,劉璟將朱棣逼入絕境,朱棣就對劉璟說,你就不能讓我一下嗎?劉璟直言不諱,“該讓的我會讓,不該讓的我是絕對不會讓的。”,讓朱棣尷尬不已。

但是朱棣並不記仇,後來當上皇帝后,劉璟一直稱朱棣為“殿下”而不是“陛下”。這也就算了,朱棣念及舊情,還召劉璟入殿,要賜劉璟官職,結果被劉璟一句話給懟回去了,“殿下死後,都逃不過一個篡字”,堅決一臣不事二主,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身亡。

劉璟死後,有大臣向朱棣建議判劉璟連坐,抄家滅九族,朱棣念劉家對大明朝有開國之功,又和劉璟有故人之交,便放過了劉家一脈。相比於方孝孺連誅十族算是很幸運了。

由此劉家才傳承下來,留存至今。


小米粒打醬油

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元朝可謂是忠心耿耿。但是由於元朝竟然拿他的腦袋去換取短暫的太平,慢慢的,劉伯溫對元朝也失去了耐心,也慢慢得十分的失望就跟著朱元璋投奔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在劉伯溫和李善長兩位軍師的輔佐下,朱元璋成為了明朝開國皇帝。劉伯溫對朱元璋時不時提治國理政的理念,但是由於朱元璋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加之劉伯溫不是跟自己從歡喜起來的,所以對劉伯溫不是特別的喜歡,但是又想對劉伯溫特別的控制,又希望他能幫皇帝做些什麼,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為難劉伯溫在劉伯溫生病的時候,派胡惟庸前去送藥,胡勇送藥之後,劉伯溫當晚就氣絕身亡。人們說胡惟庸的是毒藥。一代軍師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他留有兩個兒子,要求兩個兒子我想學習帝王之術,並寫了一本書,連他的兒子都不讓看,要求給以後的後世之君,不讓朱元璋看到,朱元璋非常的惱火。

劉伯溫兩個兒子,長子劉璉,1348年在老家溫州青田出生,從小用功學習,考上進士後入朝當官,由於與胡惟庸一派意見相左,暗地遭到胡惟庸的陷害,最終落井身亡,年享二十九歲。

二兒子劉璟,出生於1350年,他是朱允炆的黨羽,後來由於朱棣造反,被抓入獄。 原本朱棣打算從輕處理這些朱允炆大臣,但劉璟堅信一臣不侍二君的原則,堅決拒絕再次當官的要求,並且劉璟到處說朱棣是謀權篡位的賊子,朱棣非常生氣,立即將劉璟抓了起來,最後被殺懸屍示眾。 兩個唯一的兒子死了,劉家的傳香火的願望就落在了孫子劉廌的身上。

孫子劉廌繼承了誠意伯的爵位,但以後因言獲罪,被革除爵位,劉家誠意伯的爵位就此斷絕。


東倒西歪說歷史

劉伯溫的墳墓在浙江,我們就是劉伯溫的後代,劉伯溫不是被毒死的,是人老自然死亡的,我們劉家家譜紀錄的非常清楚,劉伯溫生前住的房子現在還保留著,我們後代每年的清明節都去掃墓!家裡有非常清楚的家譜,還有劉姓家族的禮事會成員,如果有後代有來上墳掃墓,帶上家譜,可以聯繫我們。


劉相平5

還好看過所有評論沒發現有人真的知道什麼是"帝王術"的!那種既害帝王又害社會結構的東西失之不可惜!有之需消除的東西何苦要把那種毒藥翻騰出來呢?就此打住吧?看看那些用帝王術的帝王有誰能有效治理天下?


公議

劉伯溫不是凡人,這樣神機妙算,世出世間聰明絕頂之人會沒料到自己的後事嗎,哈哈。要麼說咱都是大凡人呢。古來象次等人都是身負天命,通曉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自己安排好的,願意讓世間人看到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