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不是科學?

李虹霖



音樂包含了很多科學的內容,說它很科學是沒問題的。但嚴格的說音樂本身並不是科學。音樂的科學內容有很多例如:

音樂起源於弦的震動,弦在發聲的時候除了它的基音外,還有一串頻率較高的泛音列。我們把一部分泛音轉音放在一個8度裡,就組成一個音階,於是就產生了音樂。

音樂裡很多東西都和物理概念有關的,例如音高的8度關係,就是震動頻率成倍的關係,例如小字一組的a和小字二組的a震動頻率,分別是440赫茲和880赫茲。



音樂中的十二平均律,是把八度音平均分成12份,相鄰的兩個音震動頻率比是相同的。比值是2開12次方=1.0594631。

無論是樂器的共鳴箱、共鳴腔,還是唱歌,都有個共鳴的問題。共鳴也是個物理概念,其實就是震動頻率相同時,產生的共振現象。



為什麼說音樂不是科學呢?科學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

科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人們可以用科學來解釋和解決實際中的各類問題,音樂顯然不在這個範圍。

更準確的說,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昇華,是由來已久的一種藝術類型。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淨化人們的心靈,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情緒得到釋放。


仰望星空

音樂非要很理性的解釋,一定是科學。

首先,聲源一定是依靠震動發聲的,所以,這便是物理的部分。無論任何聲音都是依靠震動,比如,喇叭,比如聲帶,這個發聲的過程便是震動。

震動產生的頻率,就是音樂裡的赫茲(Hz),比如A=44000Hz。有了物理的協助之後,我們利用Hz來定義音高。

其次,講到編曲,就涉及到音符的排列以及和絃,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音按照三度關係疊加,得到的是和絃,那麼這是和絃的基本定義,所以,有了這個規則之後,就出現了數學的部分。

所以,音樂,一定是科學。

但是音樂和我們理解的死板的科學不同的是,音樂有每個人的感受在裡面,音樂有不準確的音符碰撞出來的意外,音樂有一群樂器齊奏的和聲,這些是我們認為音樂足夠人性的原因。


Seedoul

我在大學時,我們學校有political science(政治科學)、naval science(航海科學)、management science(管理科學)、textual science(紡織科學)、grain science(糧食科學)、leadership science(領導科學)、musical science(音樂科學)。你說以上這些是科學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