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博物館為什麼沒有加省?

東土大唐a

沒有陝西省博物館,只有陝西曆史博物館。其餘各省博物館,都可以簡稱為“省博”,且均沒有“歷史”兩字,包括國家博物館在內。

陝西曆史博物館簡稱為“陝歷博”。

陝西曆史博物館為什麼如此特殊?

陝歷博前任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當年修建博物館,給國家計劃委員會上報的名字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而國家計委下達《關於陝西省新建陝西曆史博物館設計任務書的批覆》,明確指出:“陝西曆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並建議去掉“省”,也就形成了“陝歷博”這個名字。

在史學界,有這麼一種說法:陝西曆史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寓意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的落成開創了中國現代化博物館建設之先河。

可檢視該館的變遷。

1944年4月,當時的陝西省政府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做出成立博物館的決定。

1944年6月3日,陝西省政府在給西安碑林管理委員會的訓令中,稱此案“業經提出本府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議‘通過’,記錄在卷,並委託康耀辰為歷史博物館館長,負責籌備,由本年6月分起正式辦公……。” 6月18日,教育廳“奉省令頒發該館鈐記”。

陝西曆史上第一個博物館啟用公章,正式存在的日子應該是1944年6月20日。館址設在建於宋元祐二年(1087)的西安碑林。

1949年7月,西安解放不久,西安市軍事委員會接收陝西曆史博物館。

1950年5月,改館名為西北歷史文物陳列館,隸屬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

1952年11月,改館名為西北歷史博物館。

1955年西北大區撤銷,6月改館名為陝西省博物館。

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總理參觀陝西省博物館(這是他第二次參觀,第一次是1961年陪同尼泊爾國王),提出:“陝西的歷史遺存豐富、文物很多,但是地方太小,光線太暗,適當的時候應該建一個新的博物館。館址可選在大雁塔附近。”

新館於1983年籌建,屬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館舍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師張錦秋擔任。

1991年6月20日落成,正式對外開放。該管基本陳列是“古代文明展”,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

在中國歷史上,唐及以前重要王朝的都城都在陝西,歷時1000多年,“古代文明展”不僅是陝西的古代文明,而是古代中國的歷史濃縮。因此,只有該館在全國各大博物館中,被命名為陝西曆史博物館。


猛的號

陝西曆史博物館前身為1944年6月成立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1950年改稱西北歷史陳列館,1952年改稱西北歷史博物 館,1955年6月改稱陝西省博物館。1983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開始在現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並定名現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