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中國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造就了璀璨獨特的華夏文明,其中姓氏文化也是其中獨特的組成之一。

中華姓氏起源於上古時期,延續至今。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姓氏文化也一直在發展演變,延續傳承,這已經形 成了一種內涵豐富包容社會各層面的文化體系。時至今日,中華姓氏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風雨,但其世代相承的延續性,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仍然一直保持著。

瞭解和學習中華姓氏文化,對姓氏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下那些難認的姓氏,他們也是難讀的漢字之一。

第一 笪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看到這個笪字,大家可能覺得很陌生,作為姓氏應該也是很罕見的。笪(dá),在漢字裡面的意思就是一種用竹片編成的像席子的東西,用於曬糧食和茶葉。作為姓氏,也是讀dá,笪姓在全國的人口大約10萬人,在全國姓氏人口排名中300位以外,百家姓中的排名第496位。笪姓主要分佈在江蘇句容、安徽、江西德興等地。笪姓起源一說源於西漢改姓所得,一說由回族中的答姓更改而來。笪姓名人如笪深,宋朝進士,安徽建平人,古書上有記載著他名字。

第二 緱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緱讀溝(gōu),不讀猴hou,緱姓出自西周時期卿大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的名稱為氏。在西周時期,周公的次八子因有功受被封於緱邑(今河南偃師),稱緱侯。這就是緱姓的來源。緱姓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河南偃縣的南方緱氏山是緱氏家族的發祥之地。

第三 佴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佴,念nài不念耳er,佴姓源於黃帝后裔商湯。始祖是東漢光武帝時的左相佴茂。佴姓的來源據說是因為皇帝負責設計和製作爵冠,爵冠傍弼珥,大王就以此賜姓豎人旁於耳邊為佴氏。其實佴氏在中國歷史上也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在晉朝的時候有佴湛,被佴氏後人奉為佴姓的鼻祖。佴祺,在明萬曆年間金榜題名考得進士,官至御史直隸巡按等。佴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沒有該姓氏人口,佴姓望族出古滇郡。


第四 亓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亓,念 qí,漢字的解釋是“其”的古字,另作姓氏使用。亓姓出自複姓丌官氏,由丌官姓演變而來。 亓姓出自諸侯國大夫亓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亓”、“丌”和“笄”是同一個字,同義通假。春秋時期到清朝初期,女子達到十五歲的時候,被認為到了成年,於是就要在頭髮上插笄(簪子),古代稱“及笄”,代表成年。及笄之禮這種儀禮在古代十分隆重,而且有專門的官職笄官來負責,於是這些笄官的後代就以先祖的官職為姓,也就有了現在的亓姓。

第五 逄姓

許多人誤以為是逢(feng)了吧,其實這個逄字念páng,是一個姓氏,據說逄姓出自姜姓,3000多年前炎帝的後裔逄伯陵,以國名為氏。逄氏的後人奉逄伯陵為逄姓的始祖。逄姓在青島膠南市分佈比較多,有幾個村就以逄為村名如逄家臺後,逄家桃園,下村等。逢姓以山東廣西兩省居多,這二省的逢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逄姓人口的42%。

第六 庹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庹宗華

庹(讀tuǒ)在漢字裡面的解釋是一種約略的計算長度的單位,以成人兩臂左右伸直的長度為標準,大約五市尺。作姓氏時念tuǒ,庹姓的起源較複雜,一般認為庹姓族屬為土家族,如今庹姓分佈於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河南、陝西等省市。據考證,庹姓大都遷徙自四川。庹姓名人在古代有明將領庹守珍、庹守珠、庹五常等。近當代庹姓人物如臺灣影視演員庹宗華、庹宗康(祖籍湖北松滋),擊劍運動員庹通等。


第七 殳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兵器殳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殳,看到這個字,我憑感覺應該是念yi,戰役的役,但這個字真正的讀法是念shū,殳字的漢字解釋是古代的一種武器,用竹木做成,有稜無刃。殳姓源出於姜姓。殳是古代的一種兵器,相傳炎帝神農氏有個後代發明了箭靶,帝堯因此封他為殳侯。並賜以殳姓,這就是殳姓的來源之一。殳姓主要分佈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歷史名人有清代才女殳默、孝子殳幫清等。

第八 眭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眭,讀音suī不可讀作mù或guì,中國姓氏之一,起源不明,現多分佈於鎮江,丹陽一帶。宋版《百家姓》未錄此姓,然其成姓已久。眭姓地望為趙郡,實為今河北高邑、趙縣一帶。

第九 仉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孟母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仉zhǎng,不可以唸作機(ji),仉姓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黨氏之後,古代的黨姓念(Zhǎng)掌,黨姓中有一支以音為姓演變成為另一支掌姓。後來的這一支掌姓又演變出以音為姓的仉姓,稱仉氏。孟子的母親就為仉氏,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仉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仉氏在這裡單指戰國時期孟母仉氏,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孟軻)的母親。仉氏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為了讓孟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學識,曾遷居三次,也就是我們聽到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後來,孟子果然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成為孔子學說的繼承人。

第十 貟姓

這10個姓氏是最難認的,能認出3個以上的都不簡單!

貟作姓氏的時候讀yùn,不可讀yuán員,在唐山遷西縣的貟姓一支讀rùn。貟氏以祖輩名字為姓氏,出自伍氏。是春秋時期楚國伍貟(後為吳國的相國)的後代。據資料考證:“貟”和“員”本就是同一個字,只是寫法不同,而姓氏的由來是源於著名的伍子胥即伍貟(員),所以貟氏的始祖是伍子胥。“員”字在簡化字之前一直寫作“貟”,貟氏的後人也一直使用“貟”字,只不過到了現代簡化了一下,寫作“貟”。

看到這,你是不是發現之前都讀錯了呢?不過沒關係,記起來積累起來,以後就不會讀錯了。

如果你覺得還有一些姓氏是難認難讀的,記得在留言處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