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欄|西沐: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現狀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雷諾阿 煎餅磨坊的舞會 131X175cm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收藏

在世界範圍內,藝術品市場的不斷深入發展,帶動並激發了藝術品投資不斷興起,由此進一步帶動了藝術金融的興起與發展。由於不同國家藝術品市場發展狀況與法律法規的制約限制,國際藝術金融發展在世界範圍內非常不均衡,多元化、多樣態、多層次成為基本的存在。特別是2008年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危機發生以來,藝術品的優質資產特性得到進一步發揮,藝術金融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知與關注,國際藝術金融也不斷提升發展規模與層次。尤其是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中國藝術金融,使藝術金融成為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中國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始終有如何認知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現狀、問題與趨勢的需求,但目前國內還很難看到相關的研究與文獻,撰寫本文即基於此。

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現狀非常複雜,分析難度較大,因此,筆者擬通過研究國際藝術金融發展中一些經典地區,來窺探國際藝術金融發展整體狀況。為了行文的簡練與順暢,筆者首先分析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概況,再進一步分析國際與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現狀。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維米爾 寫信女子與女傭 71.1X58.4cm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收藏

一、國際藝術金融發展概況

在世界範圍內,西方對藝術金融發展的認知,主要源自金融體系在與藝術品市場互動融合的過程中,以金融體系為主導,將藝術品作為資產管理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金融創新。從世界範圍看,現代藝術金融發展的萌芽至少始於18世紀的中國及歐美國家,而現代形態意義上的藝術金融實踐,更多基於基金投資藝術品的探索,如20世紀英國鐵路養老基金、美國藝術共同基金等,他們在基金的組合投資中,配置了一定比例的藝術品資產,以達到分散風險、增加收益的目的。

事實上,國際藝術金融的發展經歷了較長的探索與實踐過程。從基金業投資與試水,到銀行業不斷介入,藝術品投資顧問業興起,著眼於青年藝術家扶持與公共空間服務的藝術銀行興起,再到藝術品資產管理與藝術財富管理進一步發展,藝術財富管理辦公室出現等等,藝術金融業務不斷由簡單向複雜轉變,由單一向綜合發展,逐步形成了當今國際藝術金融產業發展的基本態勢。在此過程中,受到考驗的是藝術品資產作為一種優質資產的獨特性。因為在每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過程中,藝術品資產的價值表現都很好地教育了當時的財富人群,使藝術品資產是一種優質資產的認知不斷確立起來,為當下人們進行更為綜合的藝術財富管理打下了基礎。在此基礎上,藝術金融相關的支撐服務體系不斷建構,研究、教育與培訓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的業態、新的創新方向不斷被挖掘。迄今,國際藝術金融的發展格局正一步步展現在人們眼前。

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基本狀況可以用參差不齊、冷熱不均的多元化格局來概括。目前,國外藝術金融發展的前沿陣地是美國,重點區域是紐約,世界最大、最成功的藝術金融中心位於紐約。美國藝術金融的特點是以貸款人的信譽為基礎,而不是以藝術品為主,通過聘用專家團隊進行風險管理,規模較大。此外,美國的法律法規對於藝術金融的支持也比較完善。

20世紀70年代,藝術銀行的出現是一個重要事件,如加拿大國家藝術委員會率先成立了加拿大藝術銀行。此後,澳大利亞、挪威、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後成立了本國的藝術銀行。

在歐洲地區,由於傳統文化制約,缺少與《美國統一商法典》類似的法律賦予債權人留置權,加之歐盟現存的債市問題等等,令藝術借貸困難重重。歐洲地區藝術金融發展很不均衡,而不是欣欣向榮。作為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區域,盧森堡是歐洲私人財富發展的中心樞紐,也是世界藝術金融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策源地,但歐洲的瑞士銀行幾年前已將其藝術顧問部門關閉。隨著全球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近年來,移民銀行藝術金融機構(Emigrant Bank FineArtsFinance)等提供藝術金融服務的傳統藝術貸款機構在市場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亞洲,中國藝術金融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新世紀以來,藝術金融產品及業態創新層出不窮,特別是在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發展方面,無論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有很多亮點,甚至在不少方面已經顯現出領跑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勢頭。

日本雖有一些銀行支持藝術金融,但並沒有將其當做產業。總體看,目前主要是以銀行機構為主,在藝術品質押貸款方面操作非常規範,也有一些藝術基金從事藝術金融業務。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塞尚 聖約瑟堡風景 65.1X81.3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二、國際藝術金融現狀

1.國外藝術金融狀況綜述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的迅速崛起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興盛,同時藝術品金融市場逐漸成為金融投資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藝術基金為代表的藝術金融產品已經成為與股票、房地產投資並列的西方三大主要投資類別之一,大約佔企業及個人總資產的5%至25%。對於西方投資者而言,藝術金融產品不僅可以分散股票、房地產投資的運營風險,同時也具備穩定的升值空間。

近年來,西方藝術金融領域已經建立起藝術市場專業人士與金融財富管理機構之間的密切關係。德勤相關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收藏家表示對藝術品投資基金感興趣;有69%的財富管理人員表示,他們的機構正在提供藝術品擔保貸款服務,其中,有52%的財富管理人員在內部提供相關服務,而48%的財富管理人員則將相關服務外包給第三方供應商。例如,德勤公司就針對西方金融行業與藝術相關行業顧客群體的差異性特點,為其分別提供了與藝術相關的諮詢、稅務、審計和會計服務。此外,2013年組建的倫敦國際藝術市場專業顧問組織(PAIAM)以及2015年成立的盧森堡藝術法律和金融協會(LAFA),也在法律、諮詢、稅收、保險等方面提供與之類似的藝術金融專業服務。

目前,西方與藝術金融相關的服務類別主要包括投資顧問、財富積累、財富保值、財富增值等。

(1)藝術金融投資顧問

在國際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隨著藝術基金投資、藝術銀行業務不斷髮展,作為專業化水平比較高的藝術金融投資業務,需要有更多信息與經驗的支撐與保障,於是一種新的藝術金融產品——投資顧問不斷出現,逐步發展成為藝術金融的一個產業業態。現在,西方藝術金融業務的發展依託於不同機構,提供藝術金融投資顧問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2)藝術金融財富積累

與藝術金融有關的財富積累主要包括博物館捐贈、藝術品投資、藝術基金、藝術品企業股票、初創企業私募融資、藝術品企業融資。

據統計,2015年,全球藝術基金產業的產值保守估計為12億美元,低於2014年的12.7億美元。2016年,美國和歐洲藝術基金市場的資本融資規模呈現溫和增長,主要以現有藝術基金的擴張為主,而全球藝術基金市場所出現的整體下降,主要歸因於中國藝術基金和信託產業的萎縮。

西方營利類藝術基金主要包括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家信託基金、藝術品對沖基金等。其中,西方最早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是1974年建立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該基金在蘇富比拍賣公司協助下先後花費7000萬美元購買了2400餘件藝術品,類別主要包括歐洲古代版畫、印象派繪畫、歐洲經典大師繪畫、中國瓷器等。從1989年起,該基金委託蘇富比公司陸續通過專場拍賣的方式出售所購藝術品。截止1999年最後一場專場拍賣結束時,該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3.1%。

藝術家信託基金的代表是藝術家共同信託基金,該基金由總部設在紐約的共同藝術公司創辦,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針對年輕藝術家,採用“以物代幣”的中長期信託投資基金。該基金在參考社會保險運營模式的基礎上,將投資對象鎖定當代青年藝術家群體。藝術家在加入該基金的20年中,每年都要向其提供1件自己的作品。基金不支付現金購買作品,藝術家仍然擁有所提供作品的所有權,只是將經營權委託給該基金,由其內部的專家團隊負責銷售。該基金的建立,不僅使藝術家可以通過投資組合來規避自己作品的市場風險,獲得當期和未來的長久收益,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資源,使藝術家安心、高效創作。

世界上第一隻藝術品對沖基金,是由英國美術投資諮詢公司推出的藝術交易基金。該基金的最大特色在於,採用對沖的方式來降低藝術品的投資風險。該基金從證券市場選擇那些與藝術品市場關係密切的股票,如果藝術品市場下跌,這些股票也會下跌,藝術交易基金則可以將其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藝術品價格下跌的風險得到對沖。

(3)藝術金融財富保值

西方有關藝術金融的財富保值服務,主要包括藝術諮詢、藝術品價值評估、藝術品資產整合、藝術投資報告、藝術品保險、藝術收藏管理,以及其他被動投資組合管理。

近年來,在西方藝術金融產業發展過程中,一些新舉措旨在解決藝術品造假等問題,如由全球創新中心(原名SUNY創新中心)發起的i2M標準,就旨在通過建立學者、政府和銀行機構負責人之間的溝通聯繫,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第三方同行評審的行業標準和藝術品鑑定、認證的解決方案。同時,安盛藝術品保險公司(AXA Art Insurance Corporation)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僅提供藝術品保險和藝術品服務的公司,也在積極為西方的藝術家、收藏家、畫廊、藝博會、拍賣公司,以及博物館等提供相關藝術保險服務。除此之外,西方也有數以百計的小型藝術品保險公司和機構提供藝術品保險業務,如美國國際集團私人客戶部(AIG Private Client Group)、丘博保險集團(Chubb Groupof Insurance)、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Fireman's Fund)、聖保羅旅行者保險公司(St.Paul Travelers)等。

(4)藝術金融財富增值

西方關於藝術金融財富增值服務,主要包括藝術慈善事業、藝術相關遺產繼承規劃、藝術證券化,以及以藝術品為質押物的擔保貸款服務。

據統計,2012年,美國藝術品質押融資市場規模已超過70億美元。2016年,藝術品擔保貸款在美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過去5年間,美國藝術品質押融資市場快速增長,其中,以銀行機構的私人銀行業務為主的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增長了15%,以民間小額貸款機構為主的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增長了13%,以藝術品拍賣機構為主的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增長了30%。

美國藝術品擔保貸款市場的迅速擴張,主要歸因於在美聯儲影響下美國利率市場的長期走低,同時,基於《美國統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所提供的相對完善的藝術品市場法律支撐體系。美國的藝術品擔保貸款市場整體估值約在150億至190億美元之間,而由私人銀行機構所主導的藝術品貸款規模大約在130億至150億美元之間,並以每年13%的逐年遞增。

目前,西方經營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的藝術機構,主要是大型的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例如,蘇富比拍賣公司提供的藝術品質押融資服務,涉及繪畫、素描、雕塑、傢俱等眾多藝術門類,其貸款利率通常比銀行貸款利率高2%至3%,融資額度從50萬美元至1億美元不等,貸款期限從6個月至20年不等。

除藝術品拍賣公司外,西方的一些商業銀行機構也開展了藝術品質押融資服務。借款人在申請辦理藝術品貸款時,需要先向貸款銀行提交藝術品質押物的原始資料。貸款銀行會對借款人的商業信譽、信用記錄和整體財務狀況全面評估。然後,銀行會委託第三方鑑定評估機構對質押藝術品進行真偽鑑定和價格評估,相關評估費用一般由借款人承擔。此外,一些銀行還會要求借款人為質押藝術品購買保險,將貸款銀行列為保單的受益人,並要求借款人提供美國統一商法融資申明書,從而保證質押物交易的合法性。最後,在協商確定質押物的保管方式後,貸款銀行才會向借款人發放貸款,貸款額度通常為評估價的30%至50%。藝術品質押貸款額度通常為25萬美元至1億美元,貸款期限從數月到幾年不等,貸款利率通常為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上浮2%至5%。

在西方,藝術銀行的概念主要分為藝術銀行與藝術銀行業務兩類。其中,藝術銀行主要指以藝術品為存取租賃物的委託機構,藝術銀行業務則是指銀行機構所提供的藝術諮詢、藝術管理,以及藝術品質押貸款等多元化的藝術品投資服務。

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在世界上最早成立了藝術銀行——加拿大藝術銀行,其業務範圍主要包括購買、租賃藝術品和其他相關服務。加拿大藝術銀行通過購買加拿大本土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再將其租借給各地的公司、機構、政府部門或個人客戶。每件藝術品的租賃價格為每年120美元至3600美元,最低租賃合同為每年1000美元,兩年起租。兩年後,租賃人可以續租,也可以選擇其他的作品進行租賃。

隨著加拿大藝術銀行影響力與日俱增,當地藝術家們逐漸意識到藝術銀行對於作品展示傳播的價值,大多願意將自己的作品送至該行,並將其視為自己事業發展的重要階梯。該機構的藝術品租賃不僅支持和推廣了本國藝術家,同時也使加拿大當代藝術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

繼加拿大藝術銀行之後,澳大利亞、挪威、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後成立了本國的藝術銀行。這些藝術銀行大多通過非政府的文化機構購買本國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再將作品轉租或銷售給政府機關、企業、私人,用於陳列、裝飾、收藏等目的。

2.國際藝術金融管理的現狀

藝術品被看作社會地位與財富的象徵,歷史上貴族與富商早已參與到藝術品收藏過程中。在西方藝術財富的發展歷程中,有三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一是中世紀開始了藝術品收藏活動;二是17世紀開始,藝術品拍賣興起;三是1961年理查德·拉許發表《作為投資的藝術品》,藝術品越來越多地被看做重要資產。

(1)紐約是世界上成功的藝術金融中心

美國是市場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在極力倡導自由主義政策、獲取大量經濟利潤的背後,為了讓文化產業更好發展,依託自身強大的市場力量對文化產業發展給予了公共資金扶持,包括財政支出、優惠的稅收政策、建立文化基金等。美國是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完備的法律為其各項事業的依法執行提供了基礎,1965年立法通過的《國家藝術及人文事業基金法》至今為保證美國每年拿出相當比例的資金投入文化藝術發揮著積極作用。美國聯邦政府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博物館學會以及聯邦政府的一些部門對文化產業給予資助,同時以槓桿方式,州和政府也給予了大量的配套資金投入。

目前,世界最大、最成功的藝術金融中心位於紐約。紐約是全世界藝術和金融發展的中心,有眾多收藏家聚集,他們對包括藝術品在內的所有財產都能保持可以輕易出售的期望。同時,貸款人能以《統一商法典》賦予的留置權佔有藝術品。

美國的市場資金投融資方式有風險投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國際融資、社會捐贈等。投資組合理論是風險投資的基本理論,該理論目前已充分運用到文化產業的投資領域。

(2)歐洲藝術金融管理可圈可點

從國際藝術金融發展的過程看,在歐洲地區,英國比美國擁有更多高資產而低流動資金的收藏家,但他們絕大部分沒有透徹瞭解藝術金融。在傳統文化上,歐洲人認為借款比較恥辱,收藏家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卡。其次,歐洲缺少法律賦予留置權。此外,歐盟現存的債市問題令借貸困難重重,藝術借貸被批評為最大的問題,收藏家無法達到私人銀行的要求。隨著全球藝術品市場的興起,近年,移民銀行藝術金融機構等提供藝術金融服務的傳統藝術貸款機構在市場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盧森堡是歐洲私人財富發展的中心樞紐。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圖1 藝術品財富管理服務的分析框架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3)亞洲藝術金融管理中國以外少有熱點

除中國以外,亞洲藝術金融體系普遍稀缺。除日本銀行業的一些項目操作,可以說乏新可陳。

雅昌专栏|西沐:国际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倫勃朗 歐羅巴的掠奪 62X77cm 美國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收藏

三、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現狀

近幾年,中國藝術金融的創新發展面臨進一步“深化”。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有幾個明確的趨勢值得關注:一是“資產荒”、資金回報率下行或將成為新常態;二是財富管理需求呈現多元化;三是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等傳統領域業務仍具結構性機會;四是資本市場股權投資佔比上升;五是家族信託、慈善信託等信託業務需求漸增;六是資產證券化業務有望爆發。這些趨勢的存在,要求關注藝術金融創新發展在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外,還要重視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手段的深化、工具的豐富,即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用改革創新的辦法取得突破。其中最關鍵的是,面對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困境,尋找創新發展的突破口與抓手。

1.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需求非常強

通常,股票、房地產與藝術品被稱為三大投資領域,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藝術品投資領域已經成為超發貨幣的一個重要資產配置出口。其一,隨著人均GDP的提升,人們的消費結構已經進入了快速轉型期,藝術品消費成為重要突破口。其二,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潛在需求巨大,有關方面測算在2萬億元以上,目前釋放出來僅僅3000多億元,由於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機制、定價機制與退出機制存在問題,藝術金融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為釋放這一潛在需求的最重要動力。其三,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產化是中國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我國理財資產規模近30萬億元,藝術品在其中所佔比例非常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藝術品資產配置與財富管理,又正在成為高淨值財富人群的一個重要選項。

藝術品需求可以分為終端消費性需求、收藏性需求、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四種類型。其中,終端消費性需求是為了使用,收藏性需求是為了滿足興趣與愛好,投資性需求是為了以後增值變現,投機性需求是為了短線炒作,快進快出。當下,不同需求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與發展,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的快速提升,是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要的需求。

2.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關注度非常高

對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關注度高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參與藝術品投資的人群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到近1億人;二是媒體關注度高,並且持續;三是政府管理部門關注度高,並在積極探索治理的有效方法與路徑;四是社會關注度高,很多藝術金融圈內的事都會演變為社會熱點事件。

3.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激發效應明顯,速度非常快

中國藝術金融發展表現出了與藝術品市場不同步甚或是相反的節奏。中國藝術品市場調整不僅沒有阻礙藝術金融的發展,還推動激發了藝術金融產業大踏步前進。2014年,中國藝術金融總規模大約是220多億元,而到了2015年,中國藝術金融產業總規模已達580多億元,2016年這個規模更是達到了980多億元,是2014年的4倍多。

4.中國藝術金融創新業態發展快,但傳統金融業態與體系參與度非常低

雖然傳統金融業對藝術金融的發展也比較關注,但與迅速發展的藝術金融產業,特別是與創新業態的發展相比,其參與越來越顯示出被邊緣化的趨勢。2014年,中國傳統金融體系參與藝術金融的規模佔中國藝術金融總規模之比大約是80%以上,而到了2015年,這個規模之比變為40%左右,2016年這個規模之比更是達到了不足25%的程度,被邊緣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5.中國藝術金融創新的投機意味非常濃

在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平臺化交易與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較快,特別是藝術品資產化的平臺化交易發展迅猛。以藝術品實物集成電子化交易為例,這一模式興起於2014年,但2015年便達到1.5萬億元的交易規模,2016年更是達到創紀錄的3.9萬億元。但這種迅猛發展脫離了市場與產業,泡沫大,投機炒作成分大,政策風險顯而易見,已形成交易規模大起大落的局面。

6.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理論研究與前沿實踐基本上處於兩張皮或自說自話階段

很多研究與實踐或者從藝術視角進行,或者從金融視角進行,兩個視角的融合聚焦還沒有形成基本的或強大的共識,特別是研究探索過程中的問題意識不濃,研究探索的很多問題,並不是現實需求中的“真問題”。

更多內容盡在[雅昌西沐專欄]

西沐簡介:

西沐,本名賈杲,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上海大學)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陝文投)首席科學家,包商銀行文化金融顧問、包商銀行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導師,濰坊銀行藝術金融中心首席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著有《中國藝術品市場概論》(上、下卷)、《中國藝術金融產業引論》、《中國藝術品市場批評概論》(上、下卷)、《中國藝術品市場政策概論》、《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概論》、《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2011)》、《中國畫當代藝術30年》等著作;在《自然辯證法研究》、《光明日報》、《科學學研究》、《美術》、《中國美術》、《哲學動態》等報刊發表論文逾300篇。榮獲首屆中國文藝評論獎(著作獎)、首屆新華網中國收藏年度人物,2013美術報十大年度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