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導彈危機是怎樣解決的?

neomijiang

古巴導彈危機是發生在美蘇冷戰期間的一次嚴重危機,當時,美國先於1959年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地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蘇聯為了與美國抗衡,於1962年在古巴部署了導彈,美蘇之間的關係在這次危機中降到冰點,並有從冷戰演化為熱戰、爆發核戰爭的趨勢,也深切地影響到了整個世界的安全,被很多人認為是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此,筆者就對這次危機的爆發和解決做一個簡要介紹。

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最初是由美古關係惡化引起的,1961年,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宣佈古巴將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併成立了古巴共產黨,在當時兩極爭霸的格局中向蘇聯靠攏,引發美國的強烈不滿,古巴實際上站到了蘇聯的陣營之中。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一方面,之前美國已經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了針對蘇聯的導彈,使得蘇聯處在美國的監視和威脅之下;另一方面,此時的蘇聯在於美國的軍事競賽中處於弱勢,為了保護蘇聯自己的安全、增強對美國的威懾能力,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決定秘密在古巴部署導彈。但是,美國很快便於1962年發現了蘇聯設在古巴的導彈發射場,美國領導人肯尼迪很快意識到了蘇聯此舉對美國的威脅,故開始採取制裁措施向蘇聯施壓,並通過封鎖古巴、進行軍事部署的方式與蘇聯對抗,蘇聯也隨之進行了相應的部署,這些都使得局勢開始緊張化,整個世界的安全繫於美蘇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這場危機的解決是以蘇聯的妥協為開始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於1962年10月25日向美國領導人肯尼迪發出了一封信件,在信中表示要避免使世界陷入核戰爭的危機,對此,美國也迅速做出了回應,表示願意同蘇聯商討解決方案,繼而蘇聯再次回信,表示願意拆除那些在古巴部署的進攻性武器並運回蘇聯,向美國表示了和解的誠意,美國在之後也秘密撤出了部署在土耳其的軍事力量,雙方實際上達成了妥協,古巴導彈危機在一觸即發的邊緣停了下來。


國家人文歷史

  1962年發生的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嚴重的一次直接的對抗。美國和蘇聯幾乎在加勒比海地區走到了戰爭的邊緣,甚至全世界都面臨核戰的威脅。

  古巴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島國,1998年成為美國殖民地,1902年成立共和國,但仍然受美國控制。古巴毗鄰美國,對美國來說具有重要戰略利益,因此美國一直在古巴支持親美政權。1903年美國和古巴簽署《互惠條約》,強行租用古巴的兩處海軍基地,其中關塔那摩海軍基地至今未還。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羅率領100餘名青年發動武裝起義,歷經將近6年的武裝鬥爭,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羅率部進入哈瓦那,推翻巴蒂斯塔政權。次日宣告古巴共和國成立,建立了包括共產黨人在內的左翼政府。

  古巴新政府建立之初,美國也曾宣佈承認卡斯特羅政府。1959年4月,卡斯特羅在美國訪問期間否認他本人和周圍的人是共產主義者,古巴是和西方站在一起的。他想要得到美國的支持和援助,但並未如願以償。此後,卡斯特羅開始在國內推行激進的改革措施,實行土地改革和國有化運動,沒收大莊園,廢除美國公司的一切租讓權並且限制美國資本,接管了美國鋼鐵等企業所佔用的土地。隨後美國和古巴的關係開始變得緊張,美國對古巴採取了政治孤立、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的侵略政策。

  1953年後,蘇聯開始謀求與拉丁美洲國家關係的正常化,先後同阿根、巴西、烏拉圭、古巴等國簽訂協議,擴大貿易。古巴謀求改善古美關係努力失敗給蘇聯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古巴漸漸轉向蘇聯。除了發展經貿關係外,蘇聯還支持古巴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與美國鬥爭。古巴新政權成立後,美國一直設法顛覆卡斯特羅政權,甚至在1961年打算侵入古巴。

  1962年4、5月間,赫魯曉夫提出蘇聯要向古巴運送導彈。之後赫魯曉夫派要員去哈瓦那徵求意見。卡斯特羅與蘇聯人一拍即合,表示願意讓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認為這有助於維護古巴的安全,也對社會主義陣營的發展壯大有利。1962年7月,蘇古兩國國防部長簽署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秘密協議。蘇聯打算在古巴部署42枚射程為1020—2200海里的中程彈道導彈和其他防衛武器。

  7月,美國情報部門發現有大量的蘇聯船隻向古巴運送武器。8月10日起,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麥考恩開始不斷地向國務卿、國防部長、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以及總統本人等高層官員彙報蘇聯向古巴運送武器的情況。

  9月4日羅伯特·肯尼迪會見多勃雷寧,表示對蘇聯向古巴運送武器的事情非常關切,並讓他轉達蘇聯領導人,如果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將會引發極其嚴重的後果。

  1962年10月份,美國偵察到了蘇聯向古巴運送武器和軍事人員的具體情況,但並不清楚蘇聯是否向古巴運送了核武器。根據前蘇聯軍官的回憶,當時蘇聯已經把幾十枚核彈頭運到了古巴。

  面對著美國的封鎖威嚇,蘇聯態度強硬,反應激烈,把美國的封鎖照會當作不可接受的文件退還美國駐蘇使館。赫魯曉夫指示所有駛向古巴的蘇聯船隻保持航向,不要理會美國發出的任何指令。赫魯曉夫強調美國沒有權利在公海上檢查蘇聯的船隻。蘇聯調整了洲際彈道導彈的朝向,飛行員隨時準備出擊,陸軍倉庫已經打開,有的部隊分發了彈藥。肯尼迪警告蘇聯人,美國無意對蘇聯船隻開火,但如果蘇聯無視封鎖規定,那麼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美蘇之間,戰爭一觸即發。

  10月24日上午10點,美國正式啟動海上封鎖行動。蘇聯駛向古巴的船隻離美國設置的檢查線越來越近。看到美國寸步不讓,意志堅定,蘇聯開始後退。赫魯曉夫在上午舉行的中央主席團會議上做出船隻停止前進的決定。26日凌晨美軍檢查了一艘名為“馬魯克拉”號的貨船,沒有發現武器,予以放行。同一天,蘇聯方面發出信息,如果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蘇聯可以將導彈撤出。

  美蘇關於撤走武器的諒解達成後,美國要求實地檢查,最後美蘇雙方同意將撤走的導彈放在船的甲板上,讓美國查看與拍照。11月19日卡斯特羅做出讓步,同意蘇聯撤走這種伊柳辛—28轟炸機。美國宣佈取消封鎖。至此古巴導彈危機正式解決。


一知

古巴導彈危機最後是因為蘇聯海軍實力不濟,被美國海軍封死了一切支援古巴的通道,蘇聯不得不退後妥協,避免了核大戰的爆發。

古巴導彈危機的源頭要從1959年說起,為了制約蘇聯,美國在沒通知蘇聯的情況下將核彈頭佈置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嚴重威脅蘇聯安全。開始的時候蘇聯也沒招,但從1959年開始美國全面制裁古巴、暗殺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的行為將古巴推向了社會主義陣營。而古巴獨特的地理位置讓蘇聯看到了反制美國的機會。

在古巴安置大約60枚帶核彈頭的導彈,有的射程1000英里,少數射程1500英里到2000英里,可以避開美國的預警系統,會使蘇聯打擊美國的能力增加一倍,改變美蘇之間的核力量平衡。

1962年7月開始蘇聯利用往古巴運送民用物資的船隻為掩護,持續向古巴運送幾十枚導彈和幾十架飛機,這些武器都能進行核打擊,核彈威力是廣島的原子彈威力的30倍。

1962年8月,美國發現了蘇聯設在古巴的導彈發射場,在不斷派遣U2飛機偵查下蘇聯的核導彈基地暴露無遺。當時正值美國新一輪大選前夕,肯尼迪總統為了選舉形象考慮決定強硬回擊蘇聯,表達美國不惜一戰的決心。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點,肯尼迪向全世界發表講話,宣佈武裝封鎖古巴,美國海陸空三軍總動員,調集出兵古巴所需要的軍需物資,各地政府安排民眾進行核大戰的準備,載有核彈頭的美國轟炸機進入古巴周圍的上空。

1962年10月24日,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護衛下,由90艘軍艦組成的美國龐大艦隊全面封鎖古巴海域,一切船隻都不允許在古巴停靠。

蘇聯出動太平洋艦隊、核潛艇部隊與美國海軍進行對峙,但因為海軍整體實力差美國太多一直沒有突破封鎖線,古巴孤立無援。最重要的是當時蘇聯的核力量和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赫魯曉夫不得不妥協。

古巴導彈危機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是極大的。首先,美國的歐洲盟友認識到美蘇對抗下不想成為炮灰不能只靠美國,英法等國開始加大本國核武器的研發自造。第二,赫魯曉夫一改之前的裁軍和平路線,大力發展核武器,改變劣勢,洗刷古巴導彈危機不得不後退的恥辱。第三,蘇聯認識到海軍力量的不足開始大踏步追趕美國,到60年代末蘇聯海軍實力暴漲,使蘇聯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為攻勢。


當狗容易做人難

古巴導彈危機如何解決的……說起來這東西還頗有些戲劇性。

首先是美國方面拍攝到古巴在建立中程彈道導彈,因此,立刻向前蘇聯發出照會說不準在運輸導彈,與此同時,沒有等前蘇聯什麼反應,美國單方面派出艦隊外加航空編隊對古巴實施封鎖。

赫魯曉夫聽說的這件事以後表示十分正路說,美國你這是一種侵略,你為什麼會這麼做,我都還沒給你們發出什麼照會,或者說解釋呢,你就自己自作主張把古巴給圍起來了,是不是不給我面子,然後命令最後一批導彈快要運輸到古巴的那艘船不要掉頭,不要接受美國人任何照會,直接衝進去。

按照當時運輸,最後一批導彈的破冰船船長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就是他手裡面手槍已經上膛,拿在手裡面,自己親眼看著美國人的艦船一點點逼近自己,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前蘇聯發佈命令,所有攻擊型潛艇,全部上浮船隻接受美國軍隊檢查,應該說這個時候兩方已經達成了協議,但是這個協議是如何達成的呢?

首先是赫魯曉夫發了一封電報給肯尼迪說對不起,這件事情我做錯了,我自動把這些導彈全部運輸出來,你把艦隊開個口子,讓我走。

肯尼迪當時高興,並且當時他的幕僚也不相信這是赫魯曉夫發的電報,因為按照赫魯曉夫的脾氣。肯定得蹬鼻子上臉到這個地步了,赫魯曉夫肯定要輪起拳頭幹他一架了,所以看你的在高興之餘,曾經夏初判斷說赫魯曉夫這是發瘋了才會發這麼一封電報。

結果肯尼迪的烏鴉嘴就應驗了,赫魯曉夫接著第二分電報說對不起,上面一條電報作廢,我們重新談判,這個古巴導彈問題,我覺得我撤出古巴的導彈你也得付出相應的代價,你的相應代價就是將土耳其的木星導彈給撤出來。

這一下子前蘇聯方面就是加大的籌碼肯定地一拍桌子不幹,誰跟你談這些有的沒的,但是暗帝裡面有悄悄的找到赫魯曉夫說,能不能給我點面子,這一次你就自己把這導彈給撤出去,下一回我隨便找一個理由把那木星導彈撤出來,咱們兩邊達成和解怎麼樣,赫魯曉夫想了想,也沒其他辦法,隨後又加了一條款就是美國人永遠不找古巴復仇,然後兩邊就同意和解。

最終前蘇聯人將古巴的導彈運輸至船上,再走過美國艦隊的時候,接受美國人的檢查以後,灰溜溜的把這批導彈給運輸到了前蘇聯,而美國方面也於次年就找了一個不知道什麼藉口將土耳其的木星導彈給撤了出來,與此同時,到現在為止,美國人都沒有發兵攻打古巴。

古巴導彈危機讓赫魯曉夫徹底的意識到光憑手裡的核導彈,美國人是不怕你的,你到了遠洋,你必須要有一支遠洋海軍替你的國家替你的大國利益去爭面子,否則你就只有潛艇去對付人家的航空母艦還不是分鐘被人虐菜!你說這次古巴危機,你的導彈灰溜溜的運出來還不算,還要美國人趾高氣揚地去把你的導彈給檢查一遍,你丟臉丟的大不大法,所以赫魯曉夫緊急同意了,戈爾巴喬夫所制定的海軍計劃。建造直升機航空母艦,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


漩渦鳴人yy

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使得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經歷了全球外交史上最嚴峻的一次考驗,也讓世界瀕臨核戰爭的邊緣。雙方不管是公開的還是秘密的溝通,溝通的主體主要集中在白宮和克里姆林宮,很少有美國國會的外交政策投入,亦或是蘇聯政府的立法機關最高蘇維埃。

古巴導彈危機

起因

古巴危機源於臭名昭著的”豬灣入侵“。1961年,美國政府武裝企圖推翻古巴共產黨獨裁者卡斯特羅的統治,支持一批古巴流亡者統治古巴。這次入侵,美軍可謂是損失慘重,也成為了美國總統肯尼迪外交史上的一大敗筆。除了擴大美蘇兩國冷戰中越來越大的鴻溝之外,一無是處。

豬灣入侵中的古巴革命軍

”豬灣入侵“失敗後,肯尼迪在1962年再次對古巴發起了更復雜的行動”貓鼬行動“,繼續以推翻卡斯特羅為主要目的。同樣的,這次出擊依然沒有撼動卡斯特羅的統治地位。

1962年7月,蘇聯總理赫魯曉夫在回應美國對古巴的入侵時秘密同意卡斯特羅將蘇聯的秘密導彈投入古巴,用來對付美國的後續入侵。

蘇聯輸送武器

美國肯尼迪總統

10月,美國高空飛機發現古巴建造中程和中程彈道式核導彈的地點,這些導彈使得蘇聯可以有效的瞄準美國的大部分地區。

古巴"檢疫"戰略

針對蘇聯幫助古巴營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國防部和顧問緊急商討方案。

最終採納了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的建議,即對古巴實行海軍封鎖,作為一種有限的軍事行動。在外交詞彙中,封鎖被認為是一種戰爭行為,因此這次戰略被稱為”海軍檢疫“。10月22日,肯尼迪就下令美國海軍建立並嚴格執行對古巴的”海軍封鎖“。

當天晚間,肯尼迪通過網絡電視,對美國全體人民進行現場直播,報告距離美國海岸不到一百英里的來自蘇維埃政府的核威脅。他還說:“為了阻止這種攻勢,我們正在對所有運往古巴的進攻性軍事裝備進行嚴格的檢疫。” “從古巴到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如果發現裝有攻擊性武器的貨物,將被拒之門外”。

赫魯曉夫的回應

10月24日上午,肯尼迪總統接到蘇聯赫魯曉夫的電報。報文中說:“如果你(肯尼迪)繼續衝動下去,不用冷靜的頭腦來衡量目前的狀況,那麼你就會明白蘇聯一定會拒絕美國的專制要求“。同時赫魯曉夫還稱:”我已命令所有前往古巴的船隻,無視美國海軍的’封鎖‘,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行為侵略”。

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的回應,大大加深了這次爆炸的火藥味,雙方在古巴進行著僵持的拉鋸戰,每一分鐘都萬分緊張。

赫魯曉夫弱化立場

赫魯曉夫在一個非常漫長,渴望避免核浩劫的恐怖。他寫道:“如果沒有任何意圖,為了讓世界免於熱核戰爭的災難,那麼我們不僅要放鬆拉繩子的力量,還要採取措施解開這個結。我們為此做好了準備。“肯尼迪總統當時決定不答覆赫魯曉夫。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7日,赫魯曉夫又致電肯尼迪第二封電文,報文強調任何從古巴取消蘇聯導彈的協議都必須包括從土耳其撤除美國木星導彈。肯尼迪再一次選擇不回應。

當天晚上,美國的一架U-2偵察機,被從古巴發射的地對空導彈擊落。在繼續尋求外交決議的同時,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們開始計劃儘快對古巴進行襲擊,以防止更多的核導彈發射場投入使用。

雙方秘密協議

肯尼迪對赫魯曉夫的回應,提出了一個計劃,從古巴撤除蘇聯的導彈,由聯合國監督,作為保證美國不會入侵古巴的保證。然而,肯尼迪卻沒有提到在土耳其的美國導彈。

就在肯尼迪總統回答赫魯曉夫時,他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也秘密會見了蘇聯駐美國大使阿納託利·多勃雷寧。

肯尼迪總檢察長在10月27日的會議上告訴多勃雷寧說,美國已經計劃從土耳其撤出導彈,並將繼續這樣做,但這一舉動在任何結束古巴導彈危機的協議中都不能公開。

多勃雷寧把他與肯尼迪總檢察長會面的細節交給了克里姆林宮。1962年10月28日上午,赫魯曉夫公開表示將把所有的蘇聯導彈從古巴拆除。

在導彈危機基本結束的時候,美國的海軍檢疫一直持續到1962年11月20日,當時蘇聯同意從古巴撤出他們的IL-28轟炸機。有趣的是,直到1963年4月,美國的木星導彈才從土耳其撤出。

導彈危機的歷史意義

作為冷戰的決定性和絕望事件,古巴導彈危機有助於改善美國在失敗的豬灣入侵之後對美國的負面看法,鞏固了肯尼迪總統在國內外的整體形象。

另外,當世界在核戰爭邊緣徘徊時,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至關重要的通信秘密和危險混淆的性質導致了白宮和克里姆林宮之間所謂的“熱線”直接電話連接的安裝。今天,“熱線”仍然以安全的計算機鏈接的形式存在,白宮與莫斯科之間的電子郵件通過電子郵件交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兩個超級大國意識到他們已經把世界帶到了世界末日審判的邊緣,開始考慮結束核軍備競賽的場景,並開始制定永久性的核禁試條約。


奇點歷史

古巴導彈危機是蘇聯冒險,美國發現後感覺被耍了,要動真格的,。同時古巴部署帶核彈頭中程彈道導彈,威脅美國本土,這也是美國不能容忍的。當時赫魯曉夫也是賭徒心態嚴重,沒想到美國要動真格的,如果真打起來,肯定是兩敗俱傷,在僵持一段時間後,開始私下講條件,包括不在土耳其部署美國的中程彈道導彈。於是雙方妥協,美國撤離軍艦,蘇聯撤導彈。名義上,美國贏了,實際上是半斤對八兩。


平哥1963

古巴導彈危機實際上就是美蘇兩國軍力的較量。

當時蘇聯海軍實力不敵美國,美軍航母戰鬥群直接從海上封鎖了古巴,下達最後通牒,不撤導彈就開打,蘇聯一看,要是真打那必然打不過啊,所以就率先妥協,將導彈從古巴撤離。


視頻小螞蟻

通俗的說就是-----

肯尼迪說:我數三下,你不撤出導彈我就打!

赫魯曉夫說:有本事你打試試?

肯尼迪說:一、二、二下半……

赫魯曉夫說:我撤我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