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當我六歲的時候,我用彩色鉛筆畫出了我的第一幅畫,我的第一號作品,它是這樣的: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我把我的這幅傑作拿給大人看,我問他們,我的畫是不是讓他們害怕。

他們回答我說:一頂帽子有什麼可怕的?

我畫的是一條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啊!怎麼會是一頂帽子呢?

於是我又把蟒蛇肚子裡的情況畫了出來,以便大人們能夠看懂,我的第二號作品是這樣的: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大人們都笑了,他們勸我別再畫這些蟒蛇了,把心思放到地理、歷史、算術、語法上。

第一號、第二號作品的失敗讓我洩了氣,就這樣,在我六歲的那年,我放棄了畫家這一職業。”

《小王子》中的他覺得大人真是無趣,但大人的嘲笑和不理解還是傷到了他。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會看到小孩子畫蟒蛇吃大象,但肯定見過小孩子畫過這種: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是不是感覺裡面都是正確的事物?紅色的太陽,藍色的天空,綠色的小草,紅色的果子,棕色的柵欄和樹幹......

之前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召集了一批成年人,讓他們拿起畫筆畫畫,以房子為主題,房子的周圍,想畫什麼都可以。

作品一收上來,呈現的樣子跟上圖幾乎沒差,大部分人對畫面的聯想和構造都一模一樣,很有趣的是,每個房子周圍必有小草、小樹和柵欄。

大人們喜歡把每個事物都套上標準答案,憑藉“淵博的知識”,告訴孩子什麼才是對的。

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

——阿羅有支彩色筆

英美國家的家長給學齡前的孩子必讀的書目之一。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一天晚上,阿羅想了想,決定去月光下走一走。可是沒有月光,怎麼辦呢?他就帶著他的彩色筆出發了。沒有月光,那阿羅我就畫一個月亮啊。有了月亮,我要怎麼去散步呢。阿羅我還要畫一條路才行。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後來阿羅又覺得這個路上的景色太單調了,於是又畫了野路、森林……阿羅覺得樹上有蘋果的話應該很好吃,於是又畫了蘋果樹。他還畫了一隻恐龍去守護這顆蘋果樹,可是恐龍太嚇人,把阿羅都嚇到了。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看這本書,真是很有趣。一個萌娃,一支筆,簡單的線條,稚嫩而有趣的圖畫,有力地表現出一個孩子的想象。看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去想,換做是你會畫什麼呢?

想象力和知識從來不是死對頭

在呵護孩子想象力的時候,另有一類父母會走另外一個極端。即把想象力和知識人為地對立起來。

“想象力比知識重要”,這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到後來,就被推論為:“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象力的特徵是荒誕。”

這其實是謬論。前述我們在給想象力下定義的時候,就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了:想象力不是無源之水。它需要基於必要的知識。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人類想要飛行,為此最後製造了熱氣球、直升機、飛機等等,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看到了天空中的飛鳥的自由。偉大的作家寫出的各種美麗奇幻故事,也並非無中生有,其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情節,也都遵循著現實世界的最基本規律。

沒有知識,或者缺乏人類通識的瞭解,那麼再“腦洞”大開,也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讓孩子多體驗、多探索,多給他們機會親自動手去實踐。首先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同時保持和發展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最後去捕捉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這就是想象的過程與價值所在。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想象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它的魅力在於可以將你帶入一個虛擬世界,實現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我們現實生活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幾百年前、幾十年前的人類的美好設想,比如火箭、飛機等等。右腦開發後的想象力可以使你享受快樂,享受驚奇,享受自由,享受現實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思想與思想的差距

《想法決定出路》

那年我十五歲。

爸媽有事去外地,留了點錢給我和弟弟當生活費,我和弟弟都用來買零食飲料了。

沒想到爸媽提前回來,家裡到處都是塑料瓶和廢棄塑料袋,老爸一臉鐵青的問,這是怎麼回事?

只見弟弟突然哭了起來,說當天錢就被偷了,這幾天都是靠見這些廢品和酒瓶賣點錢過日子的,還問同學借了不少。。。。。。。

當時我就驚呆了。

老爸聽了之後心疼起來,泣不成聲,殺了老母雞做了頓大餐給我們,還給了點錢叫我們快點還給人家。

我至今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八歲孩子能說出來的話。。。。。。。

而現在我的弟弟已經是某省的副省長了,我還只是個月光族。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是著名的李約瑟之謎。

如果家長能和孩子一起做“白日夢”,那麼孩子的想象力會更豐富,實際上也就是為孩子創造了一個想象的自由環境。鼓勵孩子學會提問,從不同角度多問幾個為什麼。

比如看到公園椅子上有個啃了一口的蘋果。

蘋果為什麼在這裡?

誰啃了一口?

為什麼只啃了一口?

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再讓孩子在腦海中還原一下推測的場景,記錄下來,以後發現新的線索後再加上去。

你就同她一起想象好了。在這種志同道合而又充滿自由的狀態中,孩子的想象力會得到充分的發揮。不要老說孩子“胡說八道”,他的“胡說八道”說不定已經超過你的智商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