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KO不了你的會讓你更OK

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KO不了你的會讓你更OK

01

最近老有人問我:

“明明,你有沒有自認為比較丟人的事?”

坦白說:有的,我沒讀過《紅樓夢》。

一個天天在網上自命不凡寫點文章的人,沒有讀過《紅樓夢》,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就像六小齡童沒讀過《西遊記》,陳思誠沒讀過佟麗婭。

這是打死我都不相信的。

我10歲時,我媽在小學當老師。從學校帶了一本《紅樓夢》扔給我。我當時正在讀小仲馬《茶花女》,回頭一看《紅樓夢》的厚度,比我肚皮都厚,然後我就懼怕了,沒敢讀。

後來讀高中,再讀大學中文系,再到參加工作整十年。我和《紅樓夢》擦肩而過至少100次,每一次,我都在人群裡多看了他一眼。每一次,我都是猶豫半天,然後偷偷帶走了她身旁的姐妹。

讀大學時,我的那些看上去兢兢業業的老師們,他們習慣用和打印機出紙口一樣規格的嘴,說同樣的話: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首,你們一定要讀。”

這句話對我沒意義,就像昨天一個00後女孩告訴我“TFBOYS是中國樂團之首”一樣沒意義。

直到今日,我肚子也比《紅樓夢》厚了兩層,但依舊沒能逃離對《紅樓夢》的恐懼。

懼怕這種事,一般都有相似的結尾,本來可以讀的書沒有讀;本來可以追的女孩,到現在還沒嫁人;本來可以自己造的芯片,你卻偏要買。

你說尷尬不尷尬!

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KO不了你的會讓你更OK

02

還有更尷尬的,人類在這個星球上幾萬年了。其實變化並不大,從過去的茹毛飲血到現在,其實身上攜帶品無非就多了一部手機。人類永遠沒有克服掉的那個詞,叫:恐懼。

上班時,懼怕失業。

常聽人說的一句話是:好害怕失業啊,我的全部青春呀。

可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變化,任何一個頭髮絲大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你失業。今天富甲一方的大佬,明日也有可能一貧如洗形如路人。風吹日曬的外賣小哥,也會因為一輛電動車的丟失,因為送飯而吃不上飯;菜市場殺魚的大姐,也許會因為一個弱小的政策,重新改行賣菜。

相信我,你真是要失業了,你就該幹啥幹啥了。

讀書時,懼怕讀看不懂的書。

我身邊不少這樣的朋友,高中讀郭敬明,大學讀大冰,畢業讀張嘉佳,再過幾年讀餘秋雨,看上去不錯啊,一直在進步。可仔細一琢磨,就不對了,這類書本質上沒有變化嘛,都能讀懂。唯一變化就是年齡變了,40歲讀郭敬明幼稚,40歲讀餘秋雨難道就不幼稚。

答案是一樣幼稚。

不難預測,未來還會讀《曾國藩修身十二法》、《王陽明最神奇的心學》,再過些年,就是《談養生》、《談境界》、《100個方法讓你活到99》。

為什麼就不能打開自己,逃離自己讀書的舒適區,讀一些讀不懂的書呢?再不濟,你也要讀讀原著吧。

讀書從來不是修行,讀書就是讀書。讀書未必能改變你的人生,也未必能給你帶來財富。大多數時候,書教會你的就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談吐,不會讓你口中隨意蹦出很LOW的見解,說出很蠢的話,

簡單說:讀書和打麻將其實一個道理:多摸(多讀經典)、拼命碰(經濟學、哲學、人類學都讀)、堅決不放炮(保持謙卑)。

只看自己能看懂的書,就好比永遠在小縣城開車,換一條路,換一座大一點的城市,你可能連方向盤都抓不穩。

18歲,和別人高談闊論,最近在讀什麼書?答:郭敬明

30歲,和別人舉杯相擁,最近在讀什麼書?答:大冰

60歲,和別人跳廣場舞,最近在讀什麼書?答:《100個方法讓你活到99》

你說尷尬不尷尬。

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KO不了你的會讓你更OK

03

我也覺得挺尷尬的,尷尬的還有我的朋友們。

上週畢業十年聚會,幾杯酒下肚訴說衷腸。我看著他們的嘴型,突然發現,他們訴說時的樣子原來是同一個媽媽生的。

他們的長相隨和:坐下來看不見凳子,站起來看不見鞋。

他們說話真誠:工作沒意思、生活沒意思、人生特沒勁。

那天,最讓我心疼的一句話:十年前,老子在看一張報表,十年後,老子看的還是這一張,報表唯一的變化是領導名字不停在換。

吃完飯,我們嘴上說著散了、散了,可人生又能散到哪去?每個人無非都是吞下一顆生活的子彈,然後繼續迎風前行。

那天,說實話,我心裡特別酸。不說知交半零落吧,至少多年的朋友,都在生活裡毫無例外地受委屈了。

剛參加工作時,我們常打電話:

“工作不錯,清閒。”

可當不小心說出清閒這兩個字,大家便會對生活喪失了警惕心,然後無可救藥地向舒適區滑落。這個過程就像坐在沙發裡,當你端坐,十分鐘後,你會躺下,直到酥軟的沙發緊緊擁抱你。

人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可怕,它趨於懶惰的舒適,墮落的自由。

可生活又曾放過誰呢?它像時間一樣殘酷,吃了人,連骨頭都不吐。

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KO不了你的會讓你更OK

04

在生活裡。

我常驚歎於身邊的人,日復一日地抱怨庸碌的日常,卻不敢振翅高飛。我驚歎於身邊的朋友抱怨時運不濟,卻從不做出任何改變。我甚至驚歎於憤怒的網友,把自己人生不如意,歸咎於時代的冷漠。

當你仔細一想,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無非是因為都活在自己的舒適區裡。庸碌的日常遠比重新出發更容易,抱怨也遠比改變自己更順手。

我無心指責別人的生活,只想通過自己身邊的故事來道出生活的本質。

說到底,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折騰,努力將自己的骨頭熬成一碗理想的靚湯。

我聽過的最好的故事,也一定是你聽過的最好的故事。

褚時健的人生大起大落,一度是最牛的中國企業家,可是一夜之間倒下去時。從監獄裡出來時,他已經70多歲了,心愛的女兒褚映紅也自殺了。如果換作一般人,這人生估計完了。

可75時,他繼續出發。橙子掛果要6年,而到81歲褚時健才能成功。一般人肯定都會說,這老頭還真以為自己能夠長命百歲,而今年褚時健整整90歲,他已經成功了9年。

老是什麼呢?我覺得老其實就是懼怕。當你在懼怕的同時,其實你就在變老。

我過去在西藏見過很多60歲以上的人,他們依然在攀登珠峰,每次我都會被他們朝氣蓬勃的臉所感動。

我感動於他們逃離舒適區的勇氣,感動於他們折騰自己的氣魄。只要你明天不死,你還懼怕什麼呢?

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KO不了你的,會讓你更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