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時隔十三年,香港金管局再度出手,掀起“港幣保衛戰”。

與此同時,七千公里外的俄羅斯,正在經歷一場金融大作戰。

歷史的重合,從來都不只是巧合。

過去十年貨幣放水的大清算來臨,一切才剛剛開始。

01

警報悄悄拉響

這個周,博鰲論壇不斷從海南傳來大消息。

但有三件大事,穿插在其中。有心之人稍稍留意下,就會發現它們的影響力,不亞於海南島上宣佈的決定。

先說最近的一件。

昨天(4月12日),香港有個大動作,提前給大家敲了警鐘。

時隔十三年,香港金管局首次出手,拋售美元,買入8.16億港元,想要把美元兌港元的匯率穩定在7.85安全線以內。

但金管局出手後,港元仍然試圖觸碰7.85的“下限”,真是個任性的孩子。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港元與美元實行的是聯繫匯率制,只要匯率在7.75-7.85之間波動,金管局這位大家長就不會插手。

就在一個月前,港元匯率已經創下三十年新低。隨後的一個月裡,香港金管局數次喊話安慰大家:不要擔心,保證港元匯率不會跌穿7.85的紅線。即便是在4月10日,幾家外資銀行港元兌美元成交價一度跌破7.85,金管局都還未出手。

直到昨天,金管局終於繃不住出手了,並向大家重申,金管局會在7.85的水平買入港元,保證港元匯率不會跌破7.85。

另一件事是,中美貿易戰,俄羅斯先倒下了,到目前為止還沒站起來。

繼上週末美國公佈對俄羅斯的制裁,敘利亞又發生生化武器襲擊後,俄羅斯股市就出現斷崖式下跌,盧布匯率跌幅也是讓人心驚肉跳。

從週一開市到週三,三天不到時間,盧布下跌超過8.8%,俄羅斯RTS指數下跌超過12.5%;在港股上市的俄鋁股票週一單日跌幅超過50%,當天市值就蒸發300多億港元。

還真是“戰鬥民族”,才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第三件事,其實可以追溯到去年年中。

去年8月,全球黃金儲備量位居第二的德國,宣佈已提前三年將647噸黃金儲備從紐約、巴黎轉至國內,俄羅斯正以十二年來最快速度增持黃金儲備。其他部分歐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在加速囤積黃金。此前智谷在《大事即將發生?》一文也提及了最新的黃金動態。

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這個道理不止我們懂。

02

明天和下跌,那個會先到?

香港與莫斯科,兩地相距7143公里,5個小時時差。

面對危機,明天和下跌哪個先到,只是時差問題。

看似巧合的幾件事情,傳遞的信號是一致的:危機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前方。

香港是國際資本快進快出的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高,這裡的資本最先嗅到危機的來臨並做出反應。而俄羅斯的實體經濟已然虛胖,全靠能源在支撐,面對風險就更脆弱,不堪一擊。所以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對危機的敏感度是相似的,也是最先受到衝擊的市場。

野村證券預測金融危機的模型顯示,香港已經出現了54個金融危機初期信號,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還要多。其中兩個最重要的信號是:香港私人部門信貸佔GDP的比重已經長期高於45%;香港的樓市價格攀升至歷史最高點,存在明顯的資產泡沫。

而香港正是全球經濟中的一個縮影,現在的香港,如履薄冰。加息太急,則內地熱錢迴流到大陸,國際熱錢撤回歐美,加劇港幣貶值。不加息,就只能由金管局再次出手,來一場“港幣保衛戰”。

03

雪球越滾越大

當香港處於敏感時期的時候,其他國家也正在經歷一場焦灼的大轉折。

就在4月11日“對話羅傑斯”的午餐會上,美國投資家羅傑斯稱:

從2008年以來還沒有爆發過非常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美國每4-8年就會出現一次金融問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大到了以前的9-10倍,現在中國也處在負債的情況下。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是格外需要警惕的,一個嚴重問題出現之初,沒有人會注意到……。

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達十年的貨幣大放水時代,讓全球各國都處於不斷靠舉債來支撐經濟增長的狀態。當前的全球債務水平和槓桿率遠遠高於2008年。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的季度報告,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債務總額達到237萬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70萬億美元。僅2017年一年就增加了20萬億。目前成熟市場的債務總額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382%,新興市場的槓桿率也到了210%。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過去二十年全球債務水平不斷攀升)

在成熟市場,居民槓桿率也處於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愛爾蘭和意大利是發達國家中唯一兩個居民槓桿率低於50%的國家。而在發達經濟體中,韓國的居民槓桿率甚至接近94.6%。

為此,彭博社發出警告:

隨著全球步入加息週期,利率開始上漲,但國家的槓桿率持續攀升,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信號。

在這之中,中國債務擴張的步伐也邁得非常大,從2012年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債務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了美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佔GDP的比例)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曾經做過一個統計,中國每年宏觀形式上的利息負擔在12萬億人民幣左右,已經超過了每年名義GDP的增量(8-9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在目前尚未加息的情況下,每年新創造的財富已經不夠還利息了。那加息利率上漲後呢?

但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進入加息週期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利率上漲只是時間問題。

易剛行長前幾天在博鰲論壇上的講話也提出,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是會緊縮的。因此,包括中國在內,各個國家償還舉債產生的利息成本就會變高,隨時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僅就目前最大三起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鍊斷裂案,涉案金額和受害人員,就已經相當驚人。

  • 16年E租寶倒閉,非法集資500多億元,涉及受害人90萬;

  • 17年的錢寶網倒閉,交易金額超過500億,註冊用戶超過2億人;

  • 18年的善林金融倒閉,待還餘額至少30億,分支機構(門店)658家。

  • ……

隨著現在銀根收緊、監管加強、未來進入加息週期,這樣因資金鍊斷裂爆出的案件又該有多少。

為此,多位投行大佬接連發聲警告當前全球大幅舉債下的風險。

就在本週三(4月11日),瑞信CEO就指出,目前央行的緊縮政策勢必會造成市場“創傷”。美國率先進入加息週期,也是最有可能首先受到“創傷”的國家,而股市就在這場大轉折中首當其衝。

摩根大通CEO在上個月就指出,未來兩三年中,在利率和通脹水平上升的情況下,美國股市可能會下挫40%。

貨幣的全面寬鬆到收緊,是對過去十年貨幣大放水的徹底清算。

04

美麗的泡沫,雖然一剎花火

這場徹底清算,不僅清算的是過去十年的舉債,還有長達十多年的資產大牛市中的泡沫。吹大的過程五彩斑斕,破了之後就是一團空氣。

從08年金融危機結束至今,全球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之間已經大幅背離。高盛在《熊市的自我修養》中,列舉了這兩者的通脹情況。對比發現,在實體經濟沒怎麼出現通脹的情況下(大宗商品甚至出現通縮,各類金融資產價格卻一山高過一山。

從2009年1月至今,歐洲高收益債券和標普500指數上漲超過200%,相反,美國名義GDP、美國和歐洲的工資水平在十年間累計上漲還不到50%。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左邊深色部分為金融資產,右邊淺色部分為實體經濟)

如果你覺得這些離你太遠,那麼看看每天必談的房價。金融危機後,超低利率和全球經濟復甦的雙重作用推動了全球房價同步上漲。機構投資者也在這期間不斷加槓桿,投入這波全球炒房的浪潮中。

從1997年到現在,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的短暫下跌,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房價持續上漲,大多都已經在1997年的基礎上翻了2-4倍,早已高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高位價格,更不用說全球的一線城市了。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只要泡沫沒破,總會有人認為它不是泡沫。

股市、樓市、數字貨幣,三大“泡沫”到底誰先破?目前來看數字貨幣先被翻牌了。

從2011年至2017年12月1日的最高點,比特幣價格從8.11美元上漲到19664美元,歷史漲幅最高的一天在2013年11月1日,單日漲幅431.35%。

在2017年風光不斷的比特幣,隨著多國監管機構嚴令禁止,目前已經從最高價下跌了60%,說腰斬毫不為過。比特幣交易的主戰場也是屢屢換手,從美國到中國,再到日本和馬耳他。

可以說,區塊鏈是21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發明之一。但與之相關的數字貨幣,在監管層看來,就是威脅本國貨幣地位的一種存在,夾縫中求生存,談何容易?飛得更高,也就跌得越疼。

警報拉響!全球經濟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從2011年至今比特幣價格)

05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很明顯,2018年是個多事之秋。

前段時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公開警告: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這有可能是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千兆……貿易戰的本質不是危機本身,而是它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這週三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在會議紀要中都提到,貿易戰可能是造成市場下行的最大風險。而不斷髮生的地緣政治衝突,比如最近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導致的“股匯雙殺”、敘利亞衝突、還有交鋒多次的中美貿易戰,都在影響市場情緒,從美國傳到歐洲、亞洲市場,傳到中國,大家都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甚至連特朗普每發一次推特,市場都會有次小震盪。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資官Dan Ivascyn認為: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逐漸增加的波動性是和央行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歐洲和新興市場的政治不確定性緊密聯繫的。

真正的地雷,早在十年前大寬鬆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

現在號稱一切以“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只是在增加市場波動性的同時,加快了地雷引爆的速度。

作為靠消費刺激經濟發展的歐美國家,過去十年工資增長幅度不到50%,美國家庭的未償還債務又已經攀升至歷史記錄的13.1萬億美元。收入疲軟和債務負擔加重,根本就無法指望再用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結局,必然是大家為這場十年大清算來買單。

但在音樂停下之前,往往誰也不會停止舞蹈。

遠離泡沫,現金為王,分散資產,注意避險,同時押注那些確定會發生的事情,才能安全度過大浪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