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小書巢叢刊》合集眾籌預告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榴花初開,眾籌再啟。即日起接受預報名,報名方式見文末。

本次起意眾籌的是丁錫田所輯《小書巢叢刊》。該刊共出二集,分別刊印於民國十二年(1923)和民國十八年(1929),至今已屬稀見。二集所入皆我濰鄉邦文獻,第一集收入清郭麐子嘉著《兩漢北海郡國縣摘案》《濰縣古城考》兩種,附丁錫田校訂;第二集收入清末民初梁文燦質生著《蒙拾堂詞稿》、丁錫田編《濰縣職官傳稿》兩種。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小書巢叢刊書影。

“小書巢”,是丁錫田先生的早期書齋名。按丁偉志的說法,其名多半是從鄭板橋署濰時的“小書齋”匾額脫化而來。民國六年(1917年),25歲的丁錫田將自己的書齋從“退盦”搬到了後院的雪庵,自名“小書巢”,並囑王統照為詩紀其勝。自此一直到民國十九年(1930)因兄弟分爨將書齋遷至住宅東院“習盦”,丁錫田有十三年的研學時光在這個書齋裡度過。這十三年裡,他先後師從韓善甫先生和陳鶴儕先生,學業精進,研學成果豐碩。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今十笏園內的“小書巢”原址。

這一時期,他開始在輿地學領域嶄露頭角:先後在中國地學會機關刊物《地學雜誌》發表了《坊子設縣芻言》(1918)、《濰縣地理說略》(1919)、《青島地理小志》(1919)、《金嶺鎮之鐵礦》(1920)、《大人國小人國》(1921)、譯著《太平洋近代之沿革》(1923)、《山東縣名溯源》(1924)等多篇著述。還編著了《濰縣鄉土歷史譚》(1922)、《濰縣鄉賢傳》(1926)、《濰縣職官傳》(1929)、《濰縣拆除石坊表》(1930)等

史學類著作,並陸續刊印了《赴燕記遊》(1924)、《南京八日記遊》(1924)、《勞山記遊》(1930)等遊記作品,輯印了“硯香樓秘笈”(1921)一種、“小書巢叢刊”二集四種、“十笏園叢刊”六種、“復園叢刊”等先賢著述。

丁錫田輯印《小書巢叢刊》,即以書齋之名名之,共收文獻四種。其中,第一集收錄之郭麐著《兩漢北海郡國縣摘案》,系從《漢書▪地理志》摘錄涉北海一地的三國一郡四十二縣,從《後漢書▪郡國志》摘錄北海國十八城,並附著者按;《濰縣古城考》,則梳理歷代典籍,對由漢至唐涉濰縣一地的十六座古城進行了考證。丁錫田念及二書“事關桑梓,有裨後學,爰為校印,公諸同好”。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第二集收入之《蒙拾堂詞稿》,系丁錫田為梁文燦所囑,刊印其所為詞稿,入梁文燦自1909年至1925年所撰長短句一百八十三首。梁文燦詞風華麗,“或以豔體為病”,丁氏以為“殊不知美人香草,古人多所寄託。今之視昔,顧不同歟?”其中,《蝶戀花▪濰陽十二月鼓子詞》撰於1925年,詞風清素,一改綺麗之態,詳於鄉土故事,堪為研究濰縣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濰縣職官傳稿》是丁錫田在編撰《濰縣歷代職官表》時,查閱典籍、志書、史料、文獻及調查筆記,將濰邑一地歷代職官,“取事之可考者述為傳”,“庶後之官吾土者知所法戒”。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此四種鄉邦文獻,賴丁錫田先生之功而刊刻流佈,得以留存至今,洵為吾邑之幸。然兩集刊本歷歲久年湮,幾不可尋,我等後學更難得一見。幸得多方助力二集四種一一尋獲。遂不揣譾陋,校閱一過,欲影印全書,與同好之輩共享。又為簡體校閱版附諸貂尾,雖不免錯訛,僅供諸師友參考而已。

目前,《小書巢叢刊》合集,原書影印部分已修版完成,簡體校點部分亦已初竣,總計約270頁,計劃啟動眾籌付印每籌100元,視最終參籌總量確定紙張、裝幀和印量,所謂“就錢和麵”,原則上繼續按“籌一得二”模式分發成書。所有參籌人

將以“眾籌名錄”的形式題名於書末,以彰諸師友合力襄助文獻流佈之功,既可署實名、亦可署筆名、網名、齋號等。

重印《小书巢丛刊》合集众筹预告

↑《小書巢叢刊》(合集)封面設計方案

“濰縣老事兒”文獻眾籌前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