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凱特受邀參加第一財經-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高端對話

2018年5月21日/醫麥客 eMedClub/--技術正在向實體經濟靠攏,形成新的生產力。互聯網、人工智能,在統治了流量、渠道和營銷陣地後,開始從轉移價值向創造新價值的方向進軍。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技術新概念的轟炸之後,人們更多關注技術如何應用,創新必須創造價值,必須置於監管之下。醫療、教育、能源、製造,越來越多的痛點,被寄希望於用科技的方法、用創新的方法、用智能的方法進行改造、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生產力,新的供給,從而創造出新的需求。

生物產業是我國政府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生物醫藥產業居生物產業之首。曾在美國寶潔、百時美施貴寶、以及阿斯利康和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研發中心的重要管理崗位上任職近20年,在美國和中國的生物製藥領域擁有豐富的研發技術和管理經驗,現任復星凱特合資公司CEO王立群博士首先對公司進行了介紹。

復星凱特受邀參加第一財經-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高端對話

此次“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的圓桌會議由第一財經資深主編彭海斌先生主持,他和嘉賓就以下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復星凱特受邀參加第一財經-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高端對話

在整個醫療領域有個共同特點,一些企業家他首先是一個科學家。如何完成從一位科學家向管理層的轉換,這種轉換過程中,科學家在科研與管理之間的角色轉變在生物醫藥公司發展的過程中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CEO不僅要考慮研發管線,我們還要考慮商業機制,考慮團隊的建設等等。所以對我來說,我一直在學習如何從一個科學家轉換到CEO。”

中國的醫藥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快,但是國外的企業也在向前推進非常迅速。中國的研發環境和美國的研發環境,到底有哪些大的差異?中國的研發投入和美國的研發進展,它的差異是在縮小還是在擴大?

王立群博士說:“在醫藥研發方面,我們國家起步晚了,目前不少國家比我們確實有不少優勢,我們和他們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現在還是早期,可能大家的眼光相對來說短一點,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其他,都是希望能儘快出點東西。我們很多企業開始做短期的東西,也許創新程度不夠高,但對於企業來說,通過這種方式賺第一桶金,這個沒有什麼好非議的,也許發展過程就有這麼一個階段。

目前,我們國家從政策層面,資金方面都對醫藥行業進行大力支持,鼓勵創新,我覺得我們國家的醫藥研發還是很有潛力的,後勁挺足的。至於要走多少年跟他們平齊取決於我們今後的3、5年怎麼走。剛才前面的嘉賓說我們要沉下心來,我們這個行業也是這樣的,如果真的把心沉下來,利用好的資源、好的政策做一些事情。穩步前進不斷的縮小差距,我想應該不用花很多時間就能趕上。”

雖然說新藥研發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我們的投入還是無法和跨國企業做對比,在中國也許有一些特點。中國的藥企在做研發的時候,是怎樣分散風險的?

王立群博士說:“做藥的研發,有技術上的風險,也有商業上的風險。從技術上講,如果已經知道國外某種藥對這個靶點已經有效了,我再去做這個靶點,這樣就可以用相對比較少的投資做出這個藥來。想做創新藥,只有企業發展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如果一個初創的公司,講馬上要做全球最創新的,恐怕喊口號的成分大了一點。

商業方面,如果想商業上的成功就要去了解市場,看看這個藥能夠解決多少臨床上的需求。另外競爭者方面的風險,以我們現在做的CAR-T作為例子,目前在全球有兩個批准的,但這一年,國內做CAR-T的公司全浮出了水面,一看全部是針對CD19靶點的。而這個市場可能只能接納兩到三家,那麼剩下來的十幾家公司,他們以後又怎麼辦?我覺得對這個風險如何把控非常重要,畢竟研發費用是很大的一筆,如果大家都砸錢做同一個東西的話,從整個社會來講,是資源的一種浪費”。

比較一下,中美不管是醫療器械還是新藥研發企業的體量,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從美國或者歐洲的藥企成長路徑來看,併購是繞不過的檻。國內的企業是不是一定要走併購的道路?

針對這個問題,王立群博士表示:“我覺得資源肯定要整合。一個企業有了一定的規模,如果立志於做創新藥的,可以做創新的東西。如果說不想做創新,他可以對看中的產品及銷售渠道進行整合。我覺得合併或者聯營,這些都是好的現象,也是行業發展的正常趨勢,應該走這樣的路子,最後使每個企業以最大的效益來運營。”

政策對醫藥或者器械的研發,有特別大的影響。最近不管在資本市場,還是器械的研發審批有很大的推進,對政策的改進有什麼期待?

總的來說,中國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企業的創新意識逐步加強。生物醫藥和醫療代表了人類未來的健康水平。做好藥,做良心藥,真正造福於百姓,是生物醫藥企業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也期待政策、資本和人才更多地向這些領域關注與傾斜。以生物醫藥、醫療為代表的中國製造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夢想正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慢慢實現。

復星凱特受邀參加第一財經-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高端對話

醫麥客 丨推薦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