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在中醫中是什麼病機?

水城主人1

中醫過去沒有現代的診斷工具,看不到內臟器體變化,將人體當作一個黑瞎子看。但是幾千年的積累,對這些臟器本身病變也還是有一定認識的。



其次,我們很難將中醫學中這四臟器的功能準確的分配到現代解剖學上的臟器上去。按照現代脾臟的位置在中焦左邊,那麼實際上傳統中醫肝膽的機能可以分給脾臟。傳統中醫肝臟主藏血、疏洩等功能。那麼脾大,必然導致藏血不足,氣機不調達,二便失調等。


因為,“脾大”單獨一個表現在中醫無法斷病,無法瞭解病的程度,以上分析都是嘗試性的,隨便說隨便聽吧!


野也史記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脾大這個詞語不是中醫的病名,一般是西醫檢查出來的,我理解應該叫腫大,脾主水循環系統,前面堵住了就會腫大,腎為先天之本,就像是煤氣瓶,脾胃為後天之本,

就像煤氣爐上的鍋,正常情況是腎給脾胃加熱產生能量,脾胃把能量提供全身使用,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是要經過脾胃功能煮熟才能消化吸收,



我們和進去的水也是經過脾胃的能量才能吸收或者把水分蒸發,脾大就是水分蒸發不了,不通所以堵住了就腫大,

如果以我的角度看,你不止是脾大,還會有許多毛病,肝腎功能不足,消化不良,大便也有問題睡眠質量也不好。因為對你瞭解也不多方便給用藥建議,你有這個病你就是生活方式有問題了,要反省自己,有條件的話找個明理的中醫看一下吧。


悟明能量醫學


宋醫生20

脾大在中醫學稱為“積”,病機與肝硬化相同,屬於“積聚”的一類。積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屬血分,就歸髒病。積而成塊,病程較長,故積病較重而難治。



積聚病因病機是:情志抑鬱而肝氣不舒,氣機阻滯,脈絡受阻,血行不暢,氣滯血瘀,時久成積;酒食不節,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溼聚成痰,痰阻氣機,氣滯血瘀,脈絡壅塞,就痰瘀互結,乃成積塊;感受寒溼,寒溼困脾,痰溼阻滯氣機,氣血瘀滯,乃成積塊;久瘧不愈,痰溼凝聚而脈絡痺阻,或感染血吸蟲,蟲阻脈道,肝脾血絡受阻,皆成積病。



運久80187932

中醫傳統意義上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為後天之本。脾與胃都參與了人體的消化吸收,歷來把脾與胃合論。

肝脾腫大屬於中醫學的“積塊”範疇。養正則積自除,脾胃氣血不足,作為肝脾腫大發病機制,對久治不愈的脾腫大,著重培補脾胃,並用一些消瘀化堅藥物,飲食清淡,少食生冷。


青青子衿

瘧疾日久不愈,頑痰挾瘀結於脅下所形成的痞塊。又稱瘧積、母瘧、。《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名曰瘧母。急治之,宜。”


抱雪吻梅

中醫沒有“脾大”這個病,同樣中醫也沒有“高血壓”“乙肝”等病,“脾大”是由B超、彩超、或者CT等檢查出來的,具體“脾大”是什麼病機?中藥要四診合參才能辯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