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很難通過後天的努力去改變階層?

張僮珀

我覺得,幸福源自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接納不可改變的事實,創造能夠改變的未來。

接納過往,讓我們放下過去的包袱,輕鬆前行;創造未來,是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對於原生家庭我們無法改變,我們更需要的是接納;但對於未來,一切都尚有可能,我們應該積極去創造——貧窮不能限制我們的想象力。

1.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我們學會去接納

原生家庭通俗來說就是在我們沒有獨立組建家庭之前,父母所組建的家庭。而當兒女長大成人了,結婚了組建了新的家庭,那就是誕生了一個新生家庭。當新生家庭有了小孩,對於新的小孩來說,那又是一個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弗里曼在Family 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一書中就提及到了五項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讓我們瞭解原生家庭對情感、小孩的重要作用。

我們每一個人最無法改變的就是我們的出生,可能很多來自貧困家庭的朋友小時候都想過一個問題——我為什麼出身在這樣的家庭。我自己也一樣。我自己就出生於一個粵北山區的農村之家,家裡很貧困,父親教育程度不高,母親是文盲。家裡兄弟多,小時候缺吃少穿的,也得不到爺爺奶奶的關愛。但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一生下來就是如此。


每一代父母和每一代孩子之間,無論是時代背景,還是成長環境,都會存在巨大的差異。對於過往,所有的孩子都無法選擇,過去的事情也無法改變。甚至原生家庭的父母,他們也曾一樣,一樣去面對自己曾經無法改變的原生家庭。所以,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是去接納,然後想著如何一起去創造更好的未來。

2.逆襲的,永遠是少數

社會永遠是金字塔結構,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結構。


成功的是少數,大部分人是平庸的底.層;有.錢.人是少數,大部分中低產。每個層級,就像漏斗一樣過濾,最後留下的只能是少數。就好像經常有人問一些膚淺的問題,為什麼做夠能在企業做到高管的那麼少?那肯定啊,如果每一個員工都變成了管理者,那我們去管理誰呢?

社會.結構是一個相對的結構,社會資源分配的多少,貧.富的差.距,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能你家過去萬元戶都不是,現在家庭資產過百萬,但這在大城市,相對來說,依然是窮.人。

不是說永遠註定是窮.人,只是社會永遠是分.層的,有多就有少,有貧就有富。階.級上去如果非常容易,大家都上去了,那時候誰又是普羅大眾呢?

3.我們能改變的是,是我們自己。

常常看到有兒女和父母吵架,我恨你,把我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我寧願不曾來過。甚至很多人,將自己的處境,完全歸結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環境是否對我後期的生活、學習工作產生影響呢?這肯定會對我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但更多的是看自己如何去調節、如何去改變自己,正所謂我無法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

我雖然出生農村家庭,沒有給我們很好的條件。但自己一步步自己努力讀書走出大山,然後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出來創業。雖然沒有大富大貴,沒有瀟瀟灑灑,但一直在改變自己、突破自己、挑戰自己,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說我認命了,可能現在依然像很多小時候的玩伴一樣,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做農民。從農民的兒子,到一個專業的諮詢顧問,在城市裡立足,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升級。

其實,像我這樣的農村娃,在全國一抓一大把,依然有很多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變自己。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實行高考制度的情況下,雖然教育資源不均衡,但大家起碼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對平等的去選擇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高考改革四十年來,改變無數人的命運,多少農村娃、社會底層人士通過考上大學而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告別了世代勞作的黃土地,紛紛走上黨政機關、學校、企業等等單位的領導崗位,以及醫生、教師、科研人員。都不再從事著父母一樣的職業,走出大山走出農村,進了城,安了家,住上了洋房,開上了小汽車,這算是改變階層嗎?我認為算是,不管是職業,還是生活方式都有了極大的轉變,只是說,我們沒有來得那麼容易,那麼瀟瀟灑灑。

我們的胡春華副總理,也出至湖北農村,也是通過教育、通過高考,考上大學慢慢的走上領導崗位,這是後天的努力,努力讀書,努力奮鬥,相信學習、相信後天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的一類人。

4.躍遷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

自身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原生的東西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把自己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子、喜歡的樣子、嚮往的樣子。在我的眼中,躍遷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

(1)讀書。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提升自己的方式。讀書刷新背景,讀書長見識,讀書依然可以改變命運。永遠不要相信那些loser(失敗者)說的,“讀書無用論”。loser(失敗者)如果有一天說,吃飯是沒用的,吃了那麼多年,還沒有走上人生顛覆。你信嗎?


(2)創業。創業有風險,但創業能最快的實現逆襲。我有各種朋友,有高學歷,有低血量;有富二代,有農二代。他們通過自己的大膽嘗試,很多都實現了財富的自由。

(3)找一份好的工作。找一份好的工作,踏踏實實做下去,也許不能從金字塔的底層,一下到頂端,但起碼可以,從下一層到上一層。不管是公務員也好,醫生也好。在互聯網做個產品也好,在外企做個市場策劃也好。在我們大學同學圈中,這部分人還是大多數。大學畢業找一份好一些的工作,工作5-10年以上,怎麼也能在一二線城市買上一套房,過上體面的日子。

(4)投資理財。財富的累計需要方法和策略。我們總是羨慕上一個時代的人,你們怎麼有怎麼好的機會!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機會。錢財需要打理和規劃才能更好的增值。合理規劃資金配比,穩定與風險投資並存,可以加快你財富的累計速度。

每個人的階層都是會改變的,我們俗話說的富不過三代,就算富裕家庭,如果不努力,有也財富被揮霍完的一天。同樣的道理,水滴石穿,鐵棒磨成針,就算是我們的出生很差,那有怎麼樣呢?你有絕對的毅力嗎?你有嘗試過改變嗎?有付出汗水嗎?如果有,相信老天是公平的,哪怕大家站買在不同的起跑線上,但我們終究會走向勝利的山巔。

只要你相信能改變,並且鍥而不捨的去改變,就一定能改變。


職場大叔Allen


1. 談不上欺壓,你可以不買房子嘛。我覺得對經常出差的人來說,私人飛機這東西就挺實用的,我想買一個,發現買不起,但不會因此覺得被機價“欺壓”了。


這世上除了空氣,食物和水,沒有什麼是所謂的“剛需”。覺得有的,都是觀念問題導致的。我今年四十五歲了,買得起房子,但到今天也沒買,也活得非常好,甚至比多數有房子的人活得都好,這也是觀念問題導致的。


中國房價飛速增長的這近二十年,個人買房真正獲益的,都是投資性購買(比如自己租房住,但投資買房的;或自住一套,再投資買一套或多套的)。整體的看,這種人在有房人群裡的比例並不高。而且他們之所以能賺到遠比別人打工賺得多得多的錢,正是因為本來就應該買不起房子(以收入來說)的大量買房教信徒,把買房當成生活的終極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某種方式或選擇,這是導致房價一直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這個傳統農業社會的大規模城市化,可以解釋房價上漲,但解釋不了荒唐的租售比。


一個低收入工薪階層的房奴夫婦,依靠雙方老人湊的錢交了首付後,住在上千萬元的公寓裡吐血交房貸和苛捐雜稅,不管房價漲了多少,只要不賣掉轉為收益,就還是坐在金山上吃方便麵的房奴。一個有趣的悖論是,他們既然是買房教的信徒,怎麼可能賣掉房子去租房子住呢?即便他們買房後房價增長的那部分已經足以讓他們租一個好得多的豪宅住到死還綽綽有餘。


簡而言之,在中國,這二十來年手頭有閒錢但一直沒買過房子的,都是二十年一遇的倒黴蛋;手頭緊但湊錢買了一套漲了很多倍後賣掉過上了好日子的,都是幸運的聰明人;手頭緊全家湊錢交了一套首付後吐血供房,房價翻了十幾倍後還住在裡面吃方便麵的,都是大xx;手頭緊開始沒買但發現越漲越嚇人死扛了十多年後終於下決心全家湊錢買了一套很小的然後吐血供房住在裡面吃著方便麵天天等房價上漲但即便漲了一些也不賣繼續住在裡面吃方便麵一直吃到房市泡沫破滅的,都是超級大......折翼的天使;手頭寬裕買了好幾套漲了很多倍後又賣掉了的,都是聰明的幸運兒;手頭寬裕買了好幾套漲了很多倍但還沒賣掉的......手頭寬裕的人,怎麼做都是對的。


2. 我們國家的人吃飽肚子也有好些年了......“知識改變命運”是沒錯的,但這並不是說高學歷就都能買得起房子。如果甚至不能正確理解這個,就說明讀書還是讀得不夠。


3. 好爹的孩子們一直都比窮爹的孩子們活得舒服,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這樣的。對現狀不滿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就錯誤認識世界,並基於這個錯誤的認識展開下一步的討論。


今天的中國,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如果想“向上流動”,應該是四九年以來最好的理想時期(一些極端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某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甚至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如果想創業或參與創業,那更是趕上了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人類的常態,身處大航海時代的,生逢其時的冒險家們也常常無知地羨慕過他們那些只有兩艘小破船的海盲流前輩們)。橫向比較的話,你也會發現,多數發達國家的社會階層是相對穩定的,“向上流動”基本沒什麼機會。以日本為例,這幾十年幾乎就沒有什麼新崛起的像樣的大企業。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健康富裕的社會應該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到了這個階段,階層穩定也未必不是好事。


4. 對年輕人有什麼可說的?建議努力工作之餘多讀書,多思考。


羅永浩

這個問題就像前幾年大家討論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嗎?”這個問題。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一出生就是貴人,而有的人再努力也很難成為貴人。

大家就會想,那麼努力有什麼用,學習好有什麼用,考985、211有什麼用?那麼,你想想,如果你家是農村的,父母是農民,你不努力你還是農村的。但是你努力的話,你是可以改變階層的,只是你想要像王思聰那樣身價63億(2017年)那是不可能的,王健林最初就能給他5億讓他去創業。

說句實話,有人說我們國家階級嚴重,應試教育不好,但是應試教育仍然是我們寒門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大家覺得國外很自由,但是其實他們貧富差距更大,社會更不穩定。相比較而言,在我們國家生活算是非常安全了。

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出身,也不能抱怨原生家庭的不好,因為你的父母也想給你好的生活,但是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靠自己去改變命運一點也不可悲,你應該感到自豪。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劉媛媛分享了這個話題的演講,她說“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母親養育出他們三個研究生,北大畢業的她說,我可能連寒門都算不上,我們家窮得連門都沒有的。”

命運的手掌裡肯定會有漏網之魚,就看你能成不成為那條掙脫命運的魚。劉強東、趙麗穎也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但是現在過得很好。

題主不也是這樣嗎?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知道你獲得了博士學位。可能你現在想要自己全款買房有困難,但是比你原生家庭好多了不是嗎?你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比你混得更好,你的孫子輩一定會更好,你的家族會改變階層。


如果我們自己也相信寒門再難出貴子,那麼我們永遠也沒有出頭之日,下一輩,下下一輩可能也還是沒有出頭之日。最後用劉媛媛的話激勵大家,也勉勵自己:你要用你的一生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END——

你對於寒門改變階級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會發現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很難。尤其是現在的高房價、高物價的高壓之下,這句話在很多貧困學子面前彷彿就如一句空話。

1、知識改變命運,但改變不了你的起點

知識改變命運,從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畢竟有知識尤其是高學歷的人,可以不用去工地裡搬磚了,不用去工廠裡做著普工的活了。知識改變命運,改變的是你工作的工種。但知識的擁有,並不代表作為貧困山區裡出來的孩子或者家庭環境很一般的孩子的起點跟富裕家庭裡的孩子一樣。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很輕鬆地擁有一套或者幾套的房子、擁有良好的人脈關係、可以通過關係找到好的工作,或者是經營家族的生意,他們的起點註定比窮人家的孩子要高。而普通人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2、原生家庭改變階層很簡單——稀缺人才改變命運

沒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房價變化很快的社會,對於原生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的職場人士來說,如果要在短期內賺取一大筆金錢當作首期去購買房子,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畢竟高工資高待遇不是每個職場人士都能輕鬆獲得的。但是房子不代表人的一切,有了房子亦不代表你的階層有變化,而且通過後天努力很難去改變也不代表不可以。知識改變命運,說的是你能成為國家所需要的稀缺人或者頂尖技術人員,你掌握著國家或者政府或者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符合國家各省市對於高端人才的引進政策,那麼高額獎勵、高薪、房子、車子以及孩子讀書等等系列問題都不是事,所謂的改變階層亦是可以輕鬆獲得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放羊娃和起跑線的故事。

關於原生家庭,我有故事兩則。

第一則是放羊娃的故事:

說有人問

放羊娃,為什麼要放羊。

放羊娃:掙錢。

“那掙了錢幹啥?”

放羊娃:娶媳婦。

“那娶媳婦以後呢?”

放羊娃:生娃。

“生了娃準備讓他乾點啥?”

放羊娃:放羊唄。

第二則是起跑線的故事:

這是美國的一檔節目,具體視頻我找了一個小時也沒找到,就說個大概吧。

說有個主持人從路邊找了三十多個志願者來參加這個節目,跟志願者說這是個跑步的節目,美國佬都挺熱心,很願意參與這個節目的錄製。

到了跑道上,主持人開始說比賽的規則:

1、不是有色人種的,向前一步。

2、父母沒離異,向前一步。

3、父母有固定工作的,向前一步。

4、父母沒有家暴傾向的,向前一步。

5、小時候有零花錢的,向前一步。

6、接受過藝術教育的,向前一步。

7、接受過第二語言教育的,向前一步。

……

等到主持人說完所有的規則,有的參賽者已經走過了半個賽道,而有的人還在原地待著,什麼叫贏在起跑線上,這就是贏在起跑線上。

勵志故事沒告訴我們的那些事。

他們告訴你比爾蓋茨退學創業,成為世界首富,但是不會告訴你比爾蓋茨他媽是IBM的董事。

他們告訴你股神巴菲特的公司股價50年翻了1萬倍,但是不會告訴你巴菲特他爸是國會議員,8歲就父親到高盛去參觀,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他們不會告訴你馬雲的父親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會長。

他們不會告訴你馬化騰的父親是國企上市公司董事。

他們不會告訴你任志強的父親更是副部級幹部。

就連這個回答裡的羅永浩,羅老師的父親也是延邊州州委副書記。

就問你一句,絕望不絕望?

然而真正讓人絕望的不是這些成功人士的背景,而是這些有背景的人,居然還比你努力啊!

中國古人關於跨越階級的傳統智慧。

這個故事叫愚公移山,我想大家都聽過,節選最精彩的一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在古代封建社會,階級固化的更加厲害,古代人也知道,要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跨越階級,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窮其一生可能都是徒勞。

那怎麼辦呢?難道就做一個放羊娃放羊賺錢娶妻生子再放羊這樣循環下去嗎?

愚公說了: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兒子又生了孫子,孫子又生了兒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古人也都是這麼操作的:老農一輩子沒啥貢獻,給家裡攢了十畝良田,兒子把其中幾畝租出去,等到孫子就成了百畝田的地主,地主請私塾先生,把兒子教成秀才。秀才這輩又出錢讓兒子拜在名士門下,考取了舉人,勉強當個小官。舉人老爺娶了當地望族的小姐,官商結合,有了勢力,生了個兒子,又很聰慧,終於考中了進士,終成一方大員。

努力到底能不能改變階層?

努力肯定是可以改變階層的,但是不一定是你這一輩子。

你可能奮鬥了一輩子,卻沒有什麼明顯的成績,沒有大富大貴,只是小康即安。

但是你的兒子,女兒見證了你奮鬥的歷程,他們也會像你一樣奮鬥下去。

一輩人不行,那就兩輩人,兩輩人不行,那就三輩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總有一天是能夠改變階層的。

然而,要是你現在就放棄努力,那不用想,你的兒女子孫一定會在放羊娃的循環裡不斷掙扎。

這才是我們不得不努力奮鬥的原因啊。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怎樣改變階層?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其實在每個時代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不要攀比,那樣只會讓你痛苦,卻什麼也得不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寓意。人窮志不短,是每個家長早期教育孩子的語句,也是寄希望與將來的。所以,原生家庭不好的普通人佔80%,沒什麼自卑的,人生終歸要靠自己去拼博才是完美的。


要想改變,就要離開那些動不動就打擊你,潑你冷水的人,說你不行的人。

人的激情與夢想是很寶貴的,而就是因為你交往了一幫傻逼級別的平庸朋友,他們不斷的打擊你,潑你冷水,說你不行,最後你就真的變成他們說的那樣了,這真比殺了你還可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就是我的建議,你生活過的好壞,你自己最清楚。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做任何賺錢項目,一定要走正道,一定要行仁義之事。

色字頭上一把刀,慾望總是愛擾亂人心,很容易就被引誘成功。 我們的電腦,手機,收藏夾裡,都要清空,不能夠去看片,看圖片,看小黃文。 看這些東西,我們身體會變差,會短命。 看多了,我們就頹廢了。


凡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改變階層的,你們就低調一點,務實一點。互聯網上創業目前是可逆襲的最佳途徑,找一個能賺錢的項目,只管賺錢,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除了這樣的事情,你們啥也別想別做。當我們一心一意的賺錢的時候,成功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什麼時候在互聯網上創業賺到錢了,啥時候才有理性了。只要沒理性,一直都沒有錢!人的理性是建立在思維模式與生活閱歷的基礎上,我們多學習企業家,辦事就是企業家思維;我們多學習資本家,我們就具有資本家思維。也就我們接觸什麼樣的人,就會具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

普通人想改變一定要有野心,有了野心,你才能克服一 切自卑、逼出潛能。有了野心,你才能堅持不懈、不斷學習和改進,以最快的速度完善自己。有了野心,你才會不畏一 切艱難險阻。敢於創造出別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蹟!不論你現在家境有多窮, 地位有多低。都不要否定自己。


什麼樣的人生是正確的?

答案:認清現實

很多人都是憑自己的主觀和感覺去判斷問題,而不是從唯物主義,從現實物質方面認實問題。

比如拿愛情來說吧,從現實角度和唯物主義角度講是沒有愛情的,有錢就擁有愛情。但很多人喜歡活著幻想中,所以出現了灰姑娘嫁給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嫁給牧羊少年的故事,這些都是幻想罷了,而現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秋晨互聯網創業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但不能說是原生家庭不好。我們所說原生家庭不好,一般是說家庭氛圍、父母、子女等的相處方式存在問題,而不是說經濟方面的狀況。就題主描述的問題或者狀況來說,應該說是家庭經濟基礎不好或社會階層不佳。這個問題在各個國家的存在。


  • 為什麼階層固化難以突破?

1.好的家庭能夠提供好的資源。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些家庭的孩子也都不是遊手好閒的,而且,就目前的很多情況來看,這些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還要努力。

2.優質資源的有限性造成了流動的有限性。優質資源本就稀缺,大家都在爭取。資源本身的流動性又差,就會在所謂的“優質”階層之間流動,而不會向下流動。

3.每個人都在爭取向上的流動並確保自己的階層不下滑。這是每個人努力在做的事情,沒有人希望跌出現有階層而又有人想進入這一階層,但圈子總是就那麼大,就這麼多資源。

  • 如何調整心態

1.認識到這並不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問題。每個國家都存在階層的問題,美國上東區的人也基本上只是同上東區的人接觸,這是他們的生活圈子。布魯克林區生活的人,沒有可以同他們交換的資本。所以,我相信當有人希望跟你合作,但需要你更多這邊提供更多的資源時,你也會覺得不太舒服,而更願意跟比自己擁有更多資源的人合作。因此,不要怨天尤人,還是要努力提升自己。

2.要看到不是隻有自己在努力。我知道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特別努力,尤其是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覺得自己在拼了命的讀書,到了大學,卻發現比同學差很多,就把原因歸結於同學的家庭條件好,但是並沒有看到他的同學們為此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和犧牲。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各種知識,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要學會為人處事,還要學習方方面面的東西,付出地並不比誰少。

3.歸因方式要調整。我們很容易犯的一個歸因錯誤就是,覺得自己的成功是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而其他人如果成功了就認為是因為別人運氣好,或者本身有個好的父母。其實,每個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都會暗暗努力。就像很多學霸在課上會睡覺,但成績卻很好,表面上看,他們沒有付出努力,卻取得了成就,其實只是大家沒有看到而已。


不倒翁小姐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原生家庭”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單純的好與不好不是用題目的經濟方面來衡量的。我覺得好的“原生家庭”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性格、思想的重視。財富不會跟人走一輩子,但是一個健全的性格、自由的思想、聰明的智慧會跟著孩子一輩子——終生受益!!

接著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是中國一個很現實的現象,尤其是從農村或者是小縣城裡面走出來的窮人家的孩子,沒有好的背景,沒有好的爹,所有一切都需要靠自己,跟別人步入社會的差距不只是一套房子,還有父母的期望帶來的壓力,因為窮人家的孩子上大學需要付出的更多,壓力也就相對的更大。

經濟就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剛畢業時,家庭好的父母有的為孩子已經安排好了工作,有的是經濟上的支持,讓孩子找到合意的工作。但是家庭不好的孩子,沒有任何的支持,找工作的時候也是考慮先找個差不多的賺點生活費,沒有更多的精力時間金錢讓你去挑挑選選找個自己很合意的工作。前段時間找工作進入傳銷死亡的大學生李文星,要是他的家庭經濟還算可以的話,他應該是不會去天津面試的,不會進入傳銷,他同學在一次採訪說,他找工作找的著急了,天津那個面試他本來還考慮不去的。但是貧困的家庭沒法給他提供經濟的幫助,一家人對他的期望讓他不得不嘗試每個機會。

工作以後,尤其是揹負上房貸以後,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想創業自己乾的機會和勇氣就會更少了,創業需要錢,房貸需要錢,一家子吃喝拉撒都需要錢,所以更害怕沒了經濟來源,更害怕創業會失敗。所以改變自己階級、改變自己的命運的通道會少之又少。

需要說明一下,有很多原生家庭雖然經濟不好,但是重視孩子的性格、思想等方法的教育的,也就是說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放到哪裡都會展現出來的,貧窮、階級都他們來說都只是暫時,只要有一個機會他們就會脫穎而出。

所以說原生家庭更多的是對孩子的教育上,家庭再貧窮也不能在思想上限制孩子的發展!


彩雲欣欣

很現實,很矛盾,但也沒你想象的那麼恐怖。

1.先說房價。前兩天,著名的經濟學家管清友稱,現在買不起房就多買兩套,不然以後就更加買不起。這句話我只能用一句話評論,多餘的我不說,這句話就是:“有錢人呢,買不買都是對的。在財富問題上,有錢人,說什麼都是對的。”馬雲成為首富了,就可以說自己不在乎錢,最後悔創立了阿里巴巴;如果馬雲沒有成功的話,他說這話,連嘲笑的人都找不到,誰認識你啊?

所以,買不買房,要不要借錢買房什麼的。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別天天想,還攀比。

2.再說財富。俗話說:賺錢難,錢生錢易。有個好爹,在你事業和職場的起步階段給到你幫助,當然比自己白手起家要舒服得多,成功率也更高。

當年叛逆的韓寒如今都說:人家已經“渦輪增壓”,你還在“自然吸氣”,這是沒得比的。

但是,錢多有錢多的活法,錢少有錢少的活法。我們都吃得起飯,睡覺有張床,是你的心魔太深了,不是你的家庭太慘了。

3.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即使在你看來的有錢人,他們眼裡也有更有錢的人,沒有止境,所以,每個人都有煩惱,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快樂。

4.對於原生家庭一般,不能給到自己太多的支持;同時自己能力又不是甩別人幾條街的普通人,最需要的,不是努力跨越階層,而是學會發現生活的意義與樂趣。

比如說我,口袋有錢買得起想吃的東西,有心情散散步,我就覺得很感恩,很開心。人這一生,總共就這麼幾十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你拼命跨越階層一輩子,卻忽略了體驗生命本身的快樂,不覺得可惜嗎?

而對於馬雲,喬布斯這種人才來說,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更希望你不要想這麼深的問題。

知足常樂。


傅一聲

每一個人都是帶著父母的基因和能量來到世界上的,也就是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經有了差別。

如果父母的情況差或者思維能力眼界觀念等弱於別人,那麼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已經落後了!也許努力可以改善眼前的狀況,但長久的未來其實受基因和小時候的影響會慢慢的顯現。



大家發現沒有?長大了,特別是年齡越來越大時,你越會像父母,特別是性格,甚至是你當年所討厭的。

人不可能憑空而來,必然受外在的環境特別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一點是肯定的。

一個好的原生家庭,吸收的多少正能量的,愛的東西,反之則在負能量中聚集,當自己還能掌控或者克服時,一切似乎還沒什麼,但當外在無法掌握,絕望時,原始家庭的負能量積累就會冒出來,做出一些連自己都覺得不可理喻的事情。



這不過是壓抑在心裡的一種迸發而已。

任何的孤注一擲,要麼是生無可戀,要麼是生不如死。

當這一切發生時,你才知道原始家庭影響的可怕。

不是你不努力,是因為你是帶著詛咒來到世界上的!

歡迎大家關注:生活對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