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教育孩子時總是吼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沈春陽粉絲團

非常高興回答!當今社會節奏很快,人們都很忙,壓力也大,很容易情緒失控,而這時候孩子再不聽話,很多家長就會把“吼”孩子當成了一種情緒宣洩的方式!





經常吼孩子,後果是非常糟糕的:

1.容易造成孩子自卑、不自信、性格內向。

有的孩子生來就比較敏感,不太愛說話,父母就應該多用心去引導,假如此類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父母採取吼叫打罵的方式來對待,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敏感自卑,是非常不可取的。

2.容易讓孩子變得沒有主見,沒有自己的想法。

我有一個朋友,是位媽媽,她的女兒今年4歲多,特別喜歡塗塗畫畫,而且還喜歡在牆壁上亂塗亂畫,小孩子嘛總喜歡天馬行空的去畫,這時候他媽媽就經常以吼叫的方式兇孩子:你看你,怎麼老喜歡在牆上畫,弄得這麼髒,還有,你看你畫的的都是些什麼呀?花是這樣畫的嗎?魚是這個樣子嗎?真是笨的要命!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真的很笨,做事情會畏手畏腳,沒有自信,不知道怎麼做。

3.會讓孩子變的脾氣暴躁。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詞叫做:言傳身教,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環境造就的,如果經常吼孩子,潛意識當中會“教”會孩子脾氣暴躁,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緒,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4.影響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中有一句話叫做:您的親子關係好了,您的教育才有效。做家長的您如果經常吼孩子甚至打罵孩子,長期下去,你們的親子關係能好到哪裡去?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記得,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我們做家長的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為了孩子,我們應該多學習一些情緒管理的知識,管控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這也是孩子的福氣。

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衛飛650

如果長期吼孩子,孩子就會怯懦,叛逆,越沒安全感,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是屬於指責型媽媽!

指責孩子的媽媽,情緒通常是冷漠的、不滿的、束縛的、猜疑的、憤怒的,就像一個易燃的爆竹,還以犯一點點的小事就可能讓家長勃然大怒,這樣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怯懦膽小!

指責孩子的媽媽,行為通常是否定的、挑剔的、批評的、攻擊的、打罵的,就像一把懸著的鋼刀,使得孩子沒有安全感,特別是在孩子認為自己的表現無法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就會採取逃避的行為!孩子小的時候,迫於威懾而不得不服從,這樣會使孩子表面配合、敷衍、說謊、叛逆!等到孩子大一些不願意在屈服的時候,會和你對著幹,甚至逃離你,不和你講話,一旦到了這樣的程度,受傷的親子關係就很難修復了!

所以,媽媽,請平和!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請用客觀柔性的語言,站在孩子的立場傾聽孩子的感受反饋。當孩子出現問題,面對逆境的時候,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有錯時,有些話寧願爛在心裡,也別輕易吐出來!


媽媽多鼓勵、讚美孩子,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只有鼓勵和讚美,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媽媽的壞情緒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愛伊兒

眾所周知影響很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小孩會模仿。他會學大人的語氣去吼別人。

二、小孩會害怕。大人吼的時候,表情和語氣是很嚇人的。害怕之後有兩個結果:一是孩子知道錯了,下次不敢這樣了;二是孩子會變得膽小。

三、小孩會免疫。剛開始吼幾次可能會害怕,會聽你的。但經常吼,大事吼小事吼,有事吼沒事也吼,小孩可能對吼免疫了,不聽你的了,吼也就不管用了。


四、媽媽會傷身體。吼,其實是一種很傷元氣的事,沒練過獅吼功的儘量少用。我前幾年嗓子經常發炎,幾乎每個月痛兩次,剛開始我已為是生完孩子後體質變差了。現在想來很有可能是那幾年孩子淘,吼孩子吼的。

所以媽媽們要注意了,吼孩子傷人傷己,把吼用到關鍵時候。有事慢慢說,給孩子講道理。生氣的時候,心裡默唸:親生的,隨我。

希望孩子們都身心健康的成長,媽媽們永遠貌美如花。


愛麗絲媽咪

生氣不教育,教育不生氣。教育的時候總是對孩子吼有用嗎?肯定沒有用。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容易動怒。生氣的時候,人的感性戰勝理性,大腦是沒有辦法控制我們的語言和行為的,於是我們會出現口不擇言,行為不當,不僅起不到任何好的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陰影,比如自卑心理,自暴自棄,還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這些心理一但行成,在開始糾正就很難了,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生氣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別急著去教育!

當你真正想要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是你最好的狀態才行,才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真正達到你想要的教育效果。在教育的過程中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能生氣抱怨,不然請停止你的教育行為!

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也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適當的期望會促進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可是過高的期望反而會適得其反。


父母教育孩子是一份長期的,艱鉅的工作。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也是一個曲折前進的過程。認識到這點才能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態度,培養一種和諧健康的教育氛圍。

那怎樣才是良好的教育呢?

第一,給孩子提供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有強烈的歸屬感。

第二,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對孩子抱有合理的期望,讓孩子充滿希望。

第三,懂得傾聽,尊重孩子,求同存異,實現有效的溝通。

第四,孩子的犯錯要分析原因,耐心教導,少懲罰。

第五,孩子取得的榮譽要表揚,孩子面對困難要鼓勵。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件大事,每一位家長都不能馬虎對待,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所以請生氣時不教育,教育時別生氣。



疏影淺雪

這裡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有吼孩子的經歷,那麼,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效?

孩子,經常會有管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有的家長能夠冷靜對待,而有的家長就靠“以暴制暴”的方式期待能夠管住孩子,但是,時間一久,家長應該也能發現,你越吼孩子,孩子也越來越不聽你的話了。

那麼,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思考,“吼”是不是一個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不是,家長又應該怎樣做?

其實,對孩子吼叫,是最差勁的家庭教育方式。當孩子犯錯了,或者亂髮脾氣了,你想用大聲的訓斥來震懾孩子,提高你在孩子心中的威望,一次、兩次、三次......孩子可能還會感到害怕,馬上就改正自己的錯誤,變得很聽話,是你心中的乖孩子了。但是,慢慢地你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成果越來越弱,效果越來越差,當孩子面對你的吼叫的時候,已經能夠做到“無動於衷”了。因為久而久之,孩子會發現,你除了對孩子吼,也不會做什麼了,漸漸地他的膽子也大了起來,有時還會跟你頂嘴。

吼叫並不能達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1、多點耐心,好好跟孩子溝通

在孩子發脾氣或者犯錯的時候,有的家長直接就是一頓怒罵,或者部分家長則採取哄孩子的方式,滿足孩子,這些方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家長在這個時候應該保持平常心,好好跟孩子溝通。如果遇到孩子一直哭鬧,那麼家長應該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不去理孩子,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在好好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問一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比如之前一位父親在辛苦工作一天之後回到家,本想好好躺在床上休息,結果發現床上有一碗泡好了的方便麵,因為自己掀被子的動作打翻了,弄得床上都是湯湯水水。一問,結果是孩子乾的,這位父親當時就對孩子發了好大的脾氣,把孩子也罵哭了。當第二天父親冷靜下來之後,再去問孩子,孩子則回答說“我看到爸爸每天回家都太晚了,我擔心爸爸餓了,所以就給爸爸泡了碗泡麵,因為擔心面冷了就不好吃了,就放在了被子下面。”這位父親聽了之後很是感動,也跟孩子道了歉。

2、少用命令的語氣,好好跟孩子商量

有些父母喜歡用命令的語氣來維持自己作為家長的威嚴,不準孩子做什麼、孩子只能做什麼,卻不知這樣的方式最容易激起孩子心中的叛逆心理。當孩子的想法跟家長的要求發生矛盾的時候,家長請仔細聆聽孩子的想法,跟孩子好好商量,如果孩子的理由得當,家長不妨試著放手;如果孩子沒有什麼正當理由,家長再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做到讓孩子心服口服。

3、適當地讓孩子嘗一嘗後果

比如孩子耍賴,不做作業,無論家長好說歹說,孩子就是任性不聽,那麼,家長也不用多說什麼了,孩子不做就不做吧,讓他第二天回到學校,面對老師交不出作業的時候,看他怎麼辦!

4、對孩子有要求,請簡單幹脆地提出來,少一些嘮叨

有些家長吧,喜歡碎碎念,比如要讓孩子馬上去做作業,而孩子正沉迷於電視,家長就開始唸叨,說孩子一天就知道玩,成績這麼差了,還不知道怎麼努力,看看鄰居家的某某,多聽話呀,你看看你,除了遊戲、動畫片,你還知道什麼。一天還不愛乾淨,自己的書桌都不知道收拾......

如果我們換成這樣:請關了電視,現在該做作業了!如果孩子跟你商量再看幾分鐘,你可以說:5分鐘後,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不然這一週都沒法看電視了!這樣直接明瞭,跟孩子提前說好後果,比一直跟孩子唸叨的效果會好很多。


用戶67781534907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與感受吧!首先我們不是離異家庭,其次我不是總對孩子吼,偶爾,但是就這樣我發現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我家孩子三歲十個月,三歲多的孩子我們這的話就是:明不講理!經常是你說不能做的事情,她偏偏要去做。而且有時候大人忙的不可開交,她卻偏偏搗蛋。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純真之處,但是很多時候大人都忍不住,有時候也是因為覺得心累、心煩,就對孩子吼了起來。

每次吼完,她只是片刻的聽話了,過後還是繼續。而且,她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一有不如意也會用吼叫的方式來解決。往往我都從她吼叫中聽出了我的話影子,其實她是模仿我吼她的樣子。每次這個時候都會讓我覺得難過。

俗話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不要覺得三歲孩子講道理聽不懂,一次聽不懂,那就多次講,他們一定會明白的。這就是需要父母要有耐心。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妮兒媽咪育兒

女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對孩子進行吼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一,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吼叫的時候,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的也是吼叫的方式,以後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不是想著辦法去積極進行解決,而是用吼叫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第二,父母對孩子進行吼叫,不僅起不了教育的作用,而且會起到反作用。孩子表面上有可能會順從父母,但是從內心深處是牴觸的。長期下去,有可能造成孩子逆反的性格。

第三,當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吼叫的時候,孩子根本就沒有認真聽進去,父母在說什麼。他看到的只是父母在大聲吼叫的肢體動作罷了。面對父母的吼叫,孩子想做的就是逃離,沒有其他想法了!



所以家長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要冷靜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就事論事,把事情說清楚,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就可以了。同時也要注意語氣,儘量溫柔的,充滿愛意的給孩子說話。要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不要只是埋怨。


陽光分享者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對待孩子的各種調皮和作鬧,難免會吼他們。但是要知道吼孩子,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首先,吼叫會讓孩子變得膽小。

如果你經常吼孩子,孩子就會被你嚇住,就變得唯唯諾諾,不敢嘗試新東西,因為他害怕犯錯害怕被你吼。

其次,吼叫會產生免疫力。

也就是你吼孩子越多孩子對你的吼叫就失效了,因為他已經習慣媽媽的吼叫了,你的頭像已成為家常便飯所以他也不會懼怕你。

再次,吼叫會破壞親子間的關係。

因為吼叫出來的是一種情緒,是媽媽在發洩情緒,孩子感受不到你的關愛。


最後,吼叫是無效的管教。

好叫出來的聲音是一種噪音,這個時候孩子的耳朵是關閉的他聽不進去,你吼叫的越多也是無濟於事。

當孩子不如你的心意時,或者他的行為不當時,你需要怎麼來管教孩子呢?首先媽媽需要平復自己的情緒,然後才能進行管教,用正向語言和孩子溝通,提出問題引發孩子思考,為自己的行為後果作出彌補,請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的方式,媽媽用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發洩情緒吼叫的方法。

明媽講故事,講述和自己寶貝的育兒故事,每週一個主題的故事會,讓孩子愛上閱讀從喜歡聽故事開始。

明媽講故事

孩子淘氣是正常的現象,很多事情他本身並不知道對錯,僅是憑自己的感覺去做。如果平時對孩子疏於管教,他做錯了事,他自己都不知道!

我始終講,你吼孩子之前,你先想一想,這事你告訴他沒有,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如果你沒告訴,這就是你的問題,你吼孩子幹什麼?



如果你告訴了,那就是孩子的問題,你要給孩子一點小小的懲罰,視事情的嚴重程度,比如罰做一些家務,罰做一些勞動,而不是類似於罰站、責罵等懲罰措施。這樣孩子以後就會注意了,這類的事情基本上不會再犯。

孩子小的時候,你吼他,他只能害怕,委屈,失落,傷心,大了一點你吼他,他要不變得膽小怕事,唯唯諾諾,要不變得叛逆,都可能離家出走了。

所以,教育孩子還要講究方法,不能憑老一輩管我們的方式,憑我們想當然的想法,多學習,多看一些書,多看一些這方面的視頻。孩子的教育必須要趁早,不能等孩子都養成壞習慣了,再去教育就晚了。


名師育兒

看到這個題目,感覺自己必須要回答一個,作為一個家有6歲熊孩子的媽媽來說,這個題目非常寫實。當然,我們不是離異家庭,也不會喪偶式育兒。但是在和教育孩子時候,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總是吼孩子。在我孩子身上其實是能看到影響的。

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相比較

之前有一次家裡來了朋友,朋友帶著兩個小孩,在我家住了一宿。他們是兩個小女孩,都比我兒子小。晚上睡覺前,我兒子突然跟我說:“媽媽,你好凶,你知道嗎?”當時我就愕然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覺得兩個小女孩的媽媽很溫柔,他很羨慕他們。當時我是懵了,這是孩子第一次直接告訴我,他覺得我對他很兇。


沒有耐性

我是一個沒有耐性的人,其實當下社會,對大部分女性來說,還是很苛刻的,既要上班在職場上打拼,無論你是女強人還是在崗位上混著,但是白天的時間起碼都是公事上。晚上到家,還需要做家務帶孩子。如果家裡有老人能提前把晚飯準備好還好,否則還需要準備晚飯,吃完飯需要幫孩子洗澡帶孩子睡覺。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爸爸能分擔一下,對很多女性來說應該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如果沒有人分擔,一天下來,等你躺在床上的時候,已經累癱了。面對教育孩子出現的小問題也會被無限擴大,脾氣自然就出來了。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