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鍛鍊寶寶社交能力?

十八線mama

社交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一個人社交能力好的話,與人交往順利,親密關係好,甚至決定了寶寶一生的幸福感好不好。

那麼怎麼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這個我們要分年齡段來說。

1.兩歲前的寶寶,意識啟蒙階段

這個時間段,孩子從平行遊戲開始到互動遊戲的過度,寶寶開始不甘於自己玩一個玩具,而是不管什麼玩具,都需要和大人一起玩,有些非常敏感的父母,也早已開始了互動,最早的互動可以在6-9個月發展的共同注意的能力,能夠有意識的眼神交流,能在互動中理解他人所說,並給予反饋,早期和父母互動非常好的寶寶,也會很自然的和他人產生很棒的互動。

2.兩到三歲的寶寶,開始行動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有社交的需要,但孩子特點不同,這個時間段的行為都是從試探開始的,有的孩子打人、衝撞,有的孩子躲到父母身後,都是已經關注到了對方的過程。如果共情能力好的寶寶,這個時間段裡會比較自然的過度。

父母早期給孩子的示範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父母用什麼方式給孩子示範,也包括父母相互之間,父母和身邊人的互動方式,孩子都看在眼裡,隨之模仿出來。因此父母一方面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的社交行為,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社交過程,不斷去學習提高,孩子也可以從中有所收穫。

3.三歲以上,社交開展階段


積木育兒

0~1歲的寶寶在社交方面屬於“初學者”,傾向於用手去探索,還無法熟練的與他人進行很多互動。但每個寶寶都有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爸爸媽媽們要遵循寶寶的性格特點,找到適合寶寶的方法:如果寶寶性格比較外向,爸爸媽媽要注意避免寶寶在玩耍過程中,因為過於興奮,而無意間傷害到其他小朋友;如果寶寶性格內向又害羞,爸爸媽媽要給寶寶更多鼓勵和肯定。

媽媽們可以在小區或熟識的朋友圈裡,為寶寶選擇固定的小夥伴,有時間一起相約出行玩耍,有利於寶寶在實踐中鍛鍊社交能力。

1~2歲的寶寶,喜歡模仿別人說話。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提供表演的機會,唱歌或背誦詩歌等,不要太難,避免引起寶寶的反感,也不利於樹立寶寶的自信心。更不要勉強,愉快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有時,在陌生環境中,寶寶需要有一位小夥伴來幫自己完成一些“挑戰”,比如一起唱歌、背詩等等,同齡人的示範和情感陪伴可以很好的給寶寶安全感。



2~3歲這個時候的寶寶很想要、也很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社交慾望給予肯定。但由於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限,很可能會在玩耍中發生“這個玩具我想玩,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說,所以一把搶過來”的事情,造成其他小朋友的誤解、不開心。所以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需要親身示範引導,用簡單有效的語言來告訴寶寶正確的行為。

爸爸媽媽可以在家和寶寶玩“搶玩具”的遊戲,鍛鍊寶寶的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更可以讓寶寶看爸爸媽媽“搶玩具”,鍛鍊寶寶解決問題的方式。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和同伴融洽相處,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可是,想要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光靠智商和情商就夠了嗎。其實,身體棒才是成為社交小達人的首要條件哦!


淚流季節66

這樣的情況如果發生在3歲以前是很正常的,因為一個孩子暫時不知道該怎麼和人去交往,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他當然會緊張,但是在3歲以後出現,你覺得是安全感的缺乏,我覺得可以從這些方面去做一下努力


第一,不要把害羞,缺乏交往技能當成錯誤的行為,也不要給他貼上標籤,孩子是很敏感的,或許父母無形中的眼神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暗示,因為“所有的潛意識都會得到投射”,所以即便父母再著急,也需要用平常心對待。當孩子產生焦慮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擁抱,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在身邊,可以什麼都不說,也能傳達愛的信息。


第二,不要批評,不要嚇唬,不要硬要他叫人,硬要他去和小朋友一塊玩,放鬆一些,要接受他這種性格或寬容他這一個階段的這種表現。


第三,我覺得這個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比方說玩玩具,滑滑梯,讓孩子覺得自己也能這麼做,也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這樣做,這樣他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第五、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既要關心孩子也要關心家裡的其他成員,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們是處處圍著他轉的。


Mr禾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無群。”意在說明,社交技能是人立足社會的根本。研究表明,成年後的社會成就,往往與幼年時的社交能力聯繫密切。因此,作為父母,要為孩子創造社交條件,也要向他傳授社交策略,讓他感受到交朋友的快樂。

幫助孩子挑選玩伴

孩子現在還小,父母要負擔起為他挑選玩伴和建立朋友圈的任務了。為此,也需要考慮到玩伴的年齡,性格,和父母的教育觀念等。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WKJM:

哇哇落地的寶寶在家人的細心呵護下慢慢成長,現在的孩子都視為掌中寶,不願受半點委屈,爺爺奶奶嬌慣至親,可是隨著寶寶的長大,很多媽媽擔心孩子的社交能力。

寶寶慢慢的進入社會,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經常帶孩子出入遊樂場所,孩子的好奇心理和與人交友的能力自然會培養出來。但是有些遊樂場所過於封閉,如僅僅一個孩子在一片地方畫畫或者坐寶寶車聽歌,都不太適合孩子的外向能力發揮,家長應該帶孩子去小區花園結識同齡大小的孩子,去開放式的遊樂場跟年齡上下的孩子一起玩耍教會孩子如何跟人相處,每次教育孩子向大哥哥大姐姐學習,要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現在的很多遊樂場所孩子比較多,家長都不放心,緊跟其後這樣孩子就減少了跟他孩子相處的時間。不過等孩子上了幼兒園,裡面全是同齡孩子,到時候老師也會耐心教育他們的,所以寶寶的社交能力是慢慢培養的,隨著年齡長大,逐漸成長,不可過於著急。


科學運動與健康

寶寶健康成長還需要關注4個方面的能力。它們分別是:社交和情感能力、語言和溝通能力、認知和學習能力、運動能力。在這些能力中,最容易被中國家長忽視同時也最重要的就是:社交和情感能力!特別是對0-2歲的小寶寶,可能有的寶媽會想,這麼小的寶寶連話都不會說,還談不上什麼“

社交能力”!這是錯誤的。 寶寶出生開始,“社交和情感能力”就需要我們來培養和訓練,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都需要,只是各個年齡段訓練的具體內容有差異而已。如果以為寶寶小,什麼都不懂,就忽視了0-2歲寶寶社交能力的培養,那會對寶寶以後發展產生巨大障礙!


高處飛翔的無足鳥

寶寶社交能力鍛鍊需要我們多帶去大自然去社會中,到人多的地方去,可以放心的讓他去接觸人群。但是要注意寶寶的安全,適當放手但要保障人身安全。

同時在家裡大人也要多給孩子交流,多鼓勵他去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長要更自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積極引導孩子的天性發展,不要過於自閉。


梓巖噹噹

鍛鍊寶寶社交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帶寶寶出去玩,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就是在遊戲中慢慢學的一些技能。家裡有寶寶的家長可以每天帶著孩子去小區裡面散散步。和小區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既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又可以鍛鍊寶寶的社交能力,順便還可以曬曬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