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且看東陽青年擔當

1919年的今天,“五四運動”爆發,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99年後的今天,擁有更紮實的知識、更開闊的視野,以及更活躍思維的新一代青年正迎來一個大展拳腳的“黃金年代”。

從“雙創”到“互聯網+”,黨和國家搭建起一個個廣闊的舞臺,供青春施展才華、追逐未來。如今,發展的這一棒交到了鄉村振興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希望的田野上,黨和國家呼喚更多“嚴克美”式青年,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然而,通往理想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投身鄉村振興就意味著選擇了辛苦的堅守,甚至還可能遭遇經濟收入不夠理想、生活條件不夠便利、未來上升空間不夠明朗等困惑。但是迎難而上才是青春應該有的模樣,廣大有志青年應汲取“五四運動”的精神力量,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才智投入到鄉村振興中。

青春聚力 鄉村振興


東陽新青年 我們不一樣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新的時代裡,青年自然有新的面貌,他們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正體現著最鮮明的時代特徵。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4月,東陽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歌畫東陽”大討論、大比武、大展示主題實踐活動,擂響了東陽市鄉村振興的戰鼓。“鄉村振興,青年先行。鄉村振興之路需要更多的‘洪荒之力’,特別是青年的青春朝氣。如何更好地引導廣大青年助推鄉村振興,共青團責無旁貸。”東陽團市委書記趙煒說,東陽團市委將依託農村基層團組織、青年社會組織等力量,吸引、凝聚和引導新時代的青年,投身鄉村振興建設中。

近年來,東陽團市委在青年眾創空間建設、“河小二”助力剿滅劣V類水等鄉村振興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目前,已建成老酒廠文創園青年眾創空間1個,六石街道張麻車小區“梅客邦”文創園在建青年眾創空間1個。深化共青團“河小二”助力剿滅劣Ⅴ類水集中行動成果,組建“河小二”突擊隊23支,招募團員青年、志願者、少先隊員等5000餘人,定期開展巡河護水、植綠護綠等活動。今年4月,還出臺了《關於在全市實施共青團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通知》,在基層團組織中集中開展“青年新農人”培育、青創陣地建設、共青團助力美麗鄉村等六大行動,進一步引導團員青年參與鄉村的開發、改造、治理和宣傳。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東陽團市委書記趙煒表示:“我們將鼓勵更多優秀的青年才俊回到鄉村、沉到基層,在廣袤的鄉村開闢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舞臺,在鄉村振興行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

東陽巍山鎮團委書記曹展


堅守“回得去”的鄉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關於故鄉的畫卷,或是一片田野,或是一泓溪水、幾縷炊煙,或是一棵老樹、幾聲鳥鳴……守住鄉愁,擁有“回得去”的鄉村,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人的願望。

在東陽巍山鎮團委書記曹展看來,守住鄉愁,擁有“回得去”的鄉村,是鄉村振興過程中應有的堅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家鄉建設好了,居住環境變美了,才會吸引更多的人才迴歸家鄉,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曹展說。

巍山鎮古淵頭村是東陽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極具特色的“四古”文化——古樟、古淵(甽)、古民居和古墓群(土墩墓),名聲在外。該村從教育入手,挖掘耕讀傳家、人才輩出優勢,打造“教育小村”。去年7月,“古淵頭·教育小村”建設啟動,義塾“迴歸”古村,對接浙江師範大學,28位留學生前來當外教,走出了“國際範、開放性、時代感”的教育新路。

“鄉村振興需要每個青年人的參與,青年人發揮自己的才幹,紮根農村,要成為鄉村振興主力軍。”曹展說,自從古淵頭村“古淵頭·教育小村”建設啟動後,越來越多青年迴歸家鄉,投身鄉村建設。

不僅是古淵頭村“古淵頭·教育小村”的建設項目,包括平安村蓮花節、黃西塘村桃花節、上卜宅村油菜花節、尚譽村戲水節、山頭金小區貢棗節等也活躍著青年人的身影,青年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東陽城東街道團工委書記華潔晶


青年不懼“新” 引領“新”

“作為一名年輕基層幹部,不僅要敢闖敢幹,而且要巧思會幹。”東陽城東街道團工委書記華潔晶說,在鄉村紮根越久,對鄉村的情感就愈加濃厚,想改變鄉村的心也愈加迫切。

在華潔晶看來,現在基層開展的每一項工作都同鄉村振興息息相關,每一項工作都在改善民生,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榮譽感,每一項工作都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直接體現。“治危拆違”拆出一片新天地,“五水共治”治出萬河水靈氣,“十美十差”大比拼拼出美麗新農村,垃圾分類分出資源再利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整出鄉村新面貌,高鐵新城建出鄉村新速度,每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讓她倍受鼓舞、幹勁倍增。

事實證明,鄉村振興離不開那些紮根農村的幹部群眾,但是更需要有理想、有知識又有一定專業技能的青年人的加入。“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特別是我們青年人,我們是引領和推動時代潮流的進步群體,青年之新,新就新在視野新、觀念新、能力新。”華潔晶說,要充分發揮資源和信息的載體作用、城市與鄉村的紐帶作用、現代與傳統的橋樑作用。

在基層工作多年,讓華潔晶感觸最深的便是去年迎接省裡小城鎮建設的終考。“從街頭小品、景觀節點、牆體繪畫、精品線路的設計、會場佈置安排、黨建元素的融入等等方面,充分發揮了基層青年幹部的聰明才智,創新、肯幹、勇立潮頭、富有激情的特質體現得淋漓盡致。”華潔晶說,每一個人都是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工作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但是通過各項點點滴滴小工作的順利完成,鄉村振興自然就水到渠成。

東陽老酒廠“梅客邦”創業園負責人李淵


栽好梧桐樹 鳳凰自然來

李淵是東陽“梅客邦”的創始合夥人之一,8年前退伍回鄉,從事過多個工作和行業。2016年,李淵和小夥伴一起與原東陽酒廠的產權所有者簽訂租賃協議,開始老酒廠“梅客邦”青年創業園的改建。

為了留住城市記憶,煥發老廠房的新生機,老酒廠“梅客邦”青年創業園以“修舊如舊”的理念對原有建築進行修整加固,同時保留和增添了廠區內的古樹和部分綠植,將工業遺產轉化為文創產業的新載體,營造舒適、自然的人文環境。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老酒廠“梅客邦”已幫助60多個創業團隊踏上了創業之路,目前園區內有運營穩定的各類創業項目近50個,項目負責人的平均年齡為26歲。“在這裡,我們相互幫助扶持,充分發揮年輕人的活力與積極性,達到共贏多贏的效果。”李淵說。

在“梅客邦”發展過程中,李淵發現,有很多來自鄉村的年輕人,他們有想法有激情,更有一顆蓬勃向上的心,只是缺少一個合適的創業環境。在東陽團市委的牽線搭橋下,“梅客邦”團隊與六石街道達成協議,藉著產業植入的春風,成立了六石“梅客邦”。

“鄉村振興首先是人才的振興,與傳統農業從業人員相比,新時代的青年在從事農業發展方面,具有眼界寬、思路活、見多識廣等優勢。”李淵說,鄉村振興需要充分調動青年人幹事創業、建設美麗家鄉的積極性,通過人才返鄉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把技能特長、管理經驗、市場謀略與本地區的產業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在推動鄉村產業升級、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互聯網+”經濟等方面盡情施展才幹,積極作為。

東陽市窯億古瓷研究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馬劍


重拾老傳統 發揮新魅力

村口有兩隻5米高的大缸,村內陶文化景觀別緻……東陽江北街道甘溪村王戶口自然村利用村莊燒窯的傳統,“復活”窯廠,建成陶藝工場、陶藝文化廣場、陶藝農場、陶藝林場,打造製作區、體驗區、展示區、文化活動區,已成為村中別緻的景點。

而窯廠的“復活”,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金華婺州窯研究所研究員、東陽市窯億古瓷研究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馬劍。周馬劍今年33歲,經營著一家玻璃器皿廠,出於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他成了王戶口窯廠的新主人。

“我們東陽燒造瓷器的資源,無論是泥料還是釉水都是很豐富的,而且很有東陽特點。”周馬劍說,特別是東陽的龍窯,擁有很大的開發潛力,這也是他“復活”窯廠的原因之一。目前,周馬劍基本完成了東陽泥料、釉水的開發,以及對窯口的“練窯”,今年6月前,預計完成前期全面布展及銷售工作。

源於對陶製品本質的追求,周馬劍始終堅持傳承古法燒窯——柴燒。“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對器物有了個性化的追求,才讓柴燒重放光彩。”周馬劍說,柴燒追求自然,不確定性也高,進窯一色,出窯萬千變化,這也是他為之著迷的地方,可以說每一件都是孤品。與此同時,周馬劍請來了木雕師傅對出窯後的陶器進行雕刻,讓陶器更具藝術價值。

“鄉村振興其實有很多路可以走,可以重拾老傳統,發揮新魅力,就好比王戶口一樣,圍繞窯廠和陶瓷做文章。”周馬劍說,他的夢想就是將龍窯燒打造成東陽的文化名片,把陶藝文化轉化為產業經濟,帶動村民致富,推動鄉村發展。

鄉村振興 且看東陽青年擔當

金華市送旺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廣熙


農業要興旺 農產品要先行

“自從上網銷售後,銷量大幅增長,訂單數量每天平均維持在500單左右。”昨天,通過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東陽館”,東陽雅溪福星食品負責人樓海明生產的紅糖酥餅被搶購一空。

去年年底,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東陽館”正式營業,包括火腿、香榧、索粉、茶葉、紅糖麻花等在內的東陽農特產品通過特產館銷往全國各地,打響東陽農特產品區域品牌的同時,也讓農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致富夢”。

作為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東陽館”運營負責人,張廣熙從事農產品電商多年,同時也是金華市送旺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對於幫助農民在網上銷售農產品更是有他自己的一套。“網上銷售,吸引客戶是最主要的,這就需要專業的團隊對傳統的農特產品進行專業策劃,優質的產品、精美的圖片、精緻的包裝、實惠的價格都可以成為吸引顧客的籌碼。”張廣熙說。

金華市送旺食品有限公司與東陽企業和農戶合作,將他們生產的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策劃、包裝,集中在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東陽館”銷售,既展示了東陽農特產品的形象,又解決了農戶和企業的銷售難題。

此外,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東陽館”賣出農特產品的同時,也能將市場信息及時反饋給東陽的企業和農戶,讓東陽農特產品生產、銷售更順暢。“鄉村要振興,關鍵是農業要興旺,農民要富裕。”張廣熙說,通過互聯網搭建銷售渠道,打響東陽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同時,也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幫助農民實現了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 且看東陽青年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