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我不像壞小孩

一種觀點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運動是健康長壽的基本保障;另一種觀點認為,千年神龜靠靜養,磨損不停的機器一定會首先壞掉。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激活生命。“活動”一詞把“活”和“動”組合在一起,即活者動也,動者活也,意思是說活著的人就必須動,動能活得更有生氣,更有活力,更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雲:“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揭露肥胖和各種疾病的關係,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腫瘤的危險因素。在同樣的條件下,不用做研究大家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健康的人要比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疾病這樣的患者獲得長久。而胖不胖除了受到“吃不吃”這個飲食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動不動”的影響。所以減肥最科學的也只有兩種方法,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運動醫學博士唐納德·科斯梅爾的一項研究表明,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的人均壽命比其所在國的人均壽命要長3年。該研究還發現,從事耐久性項目的運動員 (例如長跑),30年後健在的概率比普通人高13%。俄羅斯的奧運獲獎運動員30年後的生存概率比其他俄羅斯人高出18%,是所有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還多。當然,我們強調的是合理而又科學的運動,結合運動必須根據年齡、體質和健康狀況來確定。

參考文獻:

[1]卓然.運動與長壽究竟是什麼關係[J].食品與健康,2013(10):25.

[2]姜海峰.飲食、運動、心態與長壽[J].現代養生,2013(07):30-32.


醫學慕課

在動物界啊,決定個體壽命長短的首要因素是“投胎”成什麼物種,然後才是個體自身的修身養性或者幸運值

簡單說,對於哺乳類動物而言,體型越大的動物壽命越長,體型越小的動物壽命就越短。而人類在哺乳類動物中的壽命算得上是相當高的了,只要自己不作死。至於是運動還是靜止,是抽菸還是不抽菸,是喝酒還是不喝酒,沒法跨物種進行比較,一個抽菸喝酒的人,也比不抽菸不喝酒的蜜蜂活得久。

圖示,標紅的是哺乳類動物。

  • 最長壽的家鼠4歲
  • 最長壽的狗29歲
  • 最長壽的貓38歲
  • 最長壽的北極熊42歲
  • 最長壽的馬62歲
  • 最長壽的亞洲象86歲
  • 最長壽的人122歲(一位法國婦女)


動物身體越大壽命越長,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畢竟要長出那麼大的身體也是很消耗時間的事情,不是嗎?


而人類的壽命其實反倒是個怪異的現象,因為許多體型比人類大的動物,沒有人長壽。原因大概是人類有一個明顯的幼態持續現象,人類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成年,人類的青春期和其它動物相比開始得太晚,至於為人父母就更晚了。


當然,現代人生活的條件也遠遠超過野生動物,我們所享有的安全的環境和食物以及救治系統,都是保障我們長壽的基本條件。而野生動物可就沒有人類這麼好運了。


不過,在脊椎動物中格陵蘭鯊魚,是目前是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對28個標本進行了放射性碳測定,結果顯示其中最老的已經活了大約392±120年(最少272年,最長512年)。作者還進一步得出結論,該物種在約150歲時才能達到性成熟。這大概是在北極那麼冷的地方,還要長到那麼大,實在是太不容易了,生長和發育都被極大的減速了。


最後,如果想長壽,就吃八分飽吧,限制飲食攝入,對果蠅、老鼠、猴子延長壽命都有效果。


三思逍遙

我要是已經120歲了,現在回答這個問題,就更有啟發性了。自古以來,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千方百計追求長壽之術,未見真傳。



從現代社會看,人類的平均壽命上升較快。目前,全世界人均年齡66歲,發達國家人均76歲,日本平均年齡為世界最高,人均84歲。中國人均年齡已近75歲,上京上海已超過80歲。我國人均年齡增長較快,這與物質生活改善,醫療保障提高,全民健身開展緊密相關。

從職業及概率分析,一生辛勤勞作的人多長壽,寺院廟宇高僧道士多長壽,書畫家音樂家多長壽,偏遠山區長壽者高於城市。但也有胡吃海喝,不重視鍛鍊的長壽之人。有人說運動員不長壽,僅舉一例運動長壽,印度百歲老人福傑辛格89歲堅持馬拉松運動,100歲創百歲老人馬拉松世界紀錄。

再看看動物,非洲草原大象最長可活200歲,而動物園大象最多80歲。



綜上情況,運動可以長壽,生命在於運動已成為科學。高僧道士除了靜坐,一般都練武健身。書畫音樂本身就是一種運動。具體到每個人,就要根據各人情況而定了。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宇宙,各人千差萬別。因此,要長壽,要做到“適合適當”,即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適當的運動量。

關於適合的運動方式。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跑步健美拳擊太極廣場舞……。要選擇1-2種你最喜歡,並且適合自己身體特點的運動方式,並長期堅持。如果象黑瞎子一樣,不會有效果。

關於適當的運動量。同樣運動方式,要根據自己身體狀況,確定運動量,並循序漸進,任何一種運動方式,長期過量運動都是有害於身體的。

適當的適合的運動就是最好的,相信會讓你長壽,至於什麼是適合的適當的,需要你自己去摸索而定。


智叔答理

宏觀說,壽命和健康取決於基因和行為習慣。

基因就是張學良那種,成龍的父親那種,揮霍無度,吃喝無度,但照樣能活。

習慣就是通過飲食,運動等渠道。通過生活習慣的改進讓身體機能改進。

所以從大數據上說,還是運動保證健康更好一些。


新觀點評說天下

適度勞動長壽,劇烈運動和重度勞動減壽。看過老家一個80歲的老人,天天種菜,他兒子說,老人體檢器官功能就像年輕人。劇烈運動的運動員沒有長壽的,靜止能長壽可以用極值法證明:烏龜動的最少,動作就像慢鏡頭,是最長壽的動物。也許可以證明靜止能長壽。


西格瑪的化學


深山老林34

這個話題看烏龜就知道了。生命是在於運動是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我原來對生命在於運動產生很大的誤解,以為打籃球+踢足球等對身體很好,打了二十年籃球,但最後還是被病魔入侵。直到病了,與很多老人交流,才知道生命在於運動的含義。

生命在於運動,並不是在於劇烈運動,就是說運動必須適量。

最好的運動,應該是像太極之類的緩慢運動。大家不見職業運動員,哪個都是身體帶傷的。緩慢的運動如同烏龜,活得長。

在我遇到的70歲以上的老人中,精神狀態很好的,莫過於緩慢運動,多數是練內氣,要不是練氣功,要不就是練深呼吸。內氣練足了,真氣才足,才能消滅病菌,真正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賓哥數學

在人生當中,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

我認為,對於這個問題從理論上是很難說服人們的,而是應該從現實社會千千萬萬的事例中才能更有說服力。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從兩方面來談談看法:


一、來看看兩個長壽老人的事例

先來看看第一個事例:在網友們應該知道,我國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活了98歲,堪稱“老壽星”。而他生前的養生之道就是“三不主義”,即: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據說,季羨林大師生前幾乎不參加什麼運動,而是在辦公室、實驗室和家中等場所靜坐的多。

再來看看第二個事例:在日本九州有一位老壽星,他叫奧山虎,從小就堅持鍛鍊身體,堅持跑走跑,每天至少大強度跑10公里以上,在100歲的時候還參加了規模巨大的長崎馬拉松比賽,並取得了60歲以上老人組的第18名。這位奧山虎老人活了106歲。

以上兩位老人,一位是靜止的國學大師季羨林,活了98歲;一位是運動的日本老人奧山虎,活了106歲。

從這兩個個案可以看出:生命在於運動,靜止使人長壽,都是有其道理的。

二、再來看看全世界壽星比例最多的國家--挪威和我國壽星最多的新疆是個什麼情況

挪威是全世界人的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平均年齡活到83歲。在挪威,400萬人口中百歲以上的壽星就超過了1000多人。挪威人之所以長壽,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酷愛冰上運動;崇尚自然,一年四季都喜歡利用週末到野外生活;食物比較簡單,普遍愛吃粗糧麵包、吃生蔬菜、吃蘋果;人人有一個好心態--今日有錢今日樂。

我國的新疆是國際自然醫學會確認的世界五大長壽地區之一,百歲長壽老人數居全國之冠。其主要原因是:長期堅持勞動和鍛鍊,促進了健康長壽;足夠的營養,適量的飲食;美好的自然環境;普遍能歌善舞,具有樂觀的心態。

從以上兩個“長壽之國”和“長壽之區”的事實可以看出,適量的勞動和運動是保持健康、保持長壽的秘訣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

綜上所述,要使自己長壽,我們應該堅持體育運動,保持樂觀心態,飲食以粗糧清淡為主。


潤友

【生命科學理論】載:生命的基因需要精神,物質的滋養。如果你是個淡泊的人,而這種淡泊是與生俱來的,你一定可以長壽。物質是心情的保障,除去貪心,平靜做人,比任何運動都有益於生命。

一個生命,從出生到結束,經歷過什麼不重要,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等待死,一個姓彭的古人,天天睡覺可以不死,經過科學測驗,睡眠比運動更促進生命,每天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能量付出,是長壽的必須條件,你可以不運動,但不能不睡覺。吃好喝好睡好,心靜神安,何愁不壽?

不是每天跑到滿身大汗,氣喘吁吁就能增加生命,有人說出汗可以增強免疫力,這是不正確的,其實和諧的性生活是長壽必不可少的,一次性愛,相當於進行了一次3公里競走。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只要慢慢減少煙量酒量,不會對生命帶來影響。據【世界科技未來雜誌】載:所有體內含尼古丁的菸民,對食物中的添加劑有很好的中和作用。

生命的長壽,需要人們自己的呵護,不是基因就能使你長壽,運動就能使你長壽。靜靜的生活狀態,才是生命長壽的條件。滋養生命的是心情和不死的精神,你可以每天睡足了點起床,你可以站在遠處悠閒自得地看別人運動,因為此刻你就是在運動,一點不影響你的健康。


白這個顏色

運動俥人長壽,我不太涊同。我覺人可以做適當運動,不-定超過本能。我的家屬中,老一輩份的老人,我奶奶,姑媽。都不運動,成天在家中轉。當然家裡條件好,記得我小時候有傭人。我的認為人要心態好,遇事不急不燥。所以她倆全活到九十八歲。再有奶奶的外甥女,老了也是靜悄悄坐在家中,很安靜。她是百歲老人一百另一歲,所以說,不一定非要怎麼運動鍛鍊。也會長壽,各種生活方式,自已喜歡就行。還有一奌,人體遺傳基因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