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自羅馬帝國崩潰以後一直到二十世紀,歐美人不洗澡?

奇聞逸事露

古希臘人洗澡不僅是清潔身體,而且還是鍛鍊身體。古羅馬帝國公共浴室相當發達。

但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古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人都居然 一千多年不洗澡,隨地大小便。

中世紀的歐洲號稱:“千年不洗的歐洲”,只有修道院用冷水錶示懲罰才去洗澡。面對瘟疫,醫生認為熱氣會讓皮膚毛孔擴張,引起瘟疫入體。醫生甚至會勸病人不要去洗澡,那會讓你送名的。直到19世紀歐洲還一直認為洗澡的都是病人。


按照中世紀天主教的觀點認為骯髒的身體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成為聖潔的影響。許多虔誠的神職人員和基督徒開始了渾身汙穢的艱苦修行——聖亞伯拉罕閣下堅持50年不洗臉,不洗腳,最終成功封聖。

聖西蒙先生任憑蠕蟲在他潰爛的傷口上拱動,也從不清洗,一直到死為止。

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母親,堅持一輩子不洗澡,被封為聖女阿涅絲。

到了17法王路易十四,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的洗澡。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才洗過一次澡——這一驚人記錄,迄今仍保存在路易十四的身體狀況記錄上。



不但不洗澡,隨地大小便更為嚴重,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廁所。就連皇宮和貴族府邸裡也沒有廁所,最多弄一個木頭馬桶——於是,大家便在壁爐、門後、牆上和陽臺上隨地大小便。

路易十四為了解決凡爾賽宮、盧浮宮和楓丹白露宮到處是大小便的問題,就是輪流搬家。也沒考慮過建個廁所。

英國甚至比法國更嚴重,到處充斥著老鼠屍體

。這也是歐洲中世紀瘟疫肆虐的根源,中世紀的歐洲就一直籠罩在瘟疫的陰影下。歐洲最渴望來自印度香料也是因為要掩蓋身上的味道。為此他們還潛心研究香水。


漁耕樵讀

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是西方在古希臘之後又一座巔峰。

和希臘文化比較,羅馬在文學、科學和哲學等方面稍差一些,但在軍事、法律、交通、建築等領域成績斐然。

在帝國羅馬境內到處修建的羅馬式建築——精良的公共排水系統、大型噴泉、公共浴室和廁所。浴室?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澡堂子。當時羅馬的公共浴室豪華而奢侈,羅馬皇帝顯然是個“獨‘浴’樂”,不如“眾‘浴’樂”的主,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能以極低的價格享受到帝王般的服務。

日後甚至就有史學家把洗澡歸結為羅馬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公共浴室的數量巨大。據記載,公元前33年,全羅馬共有170個浴場;到公元4世紀變成了856個;再之後,統治者乾脆放棄統計了。(中國最早的公共浴室出現在宋朝)

極度愛洗澡的古羅馬人閒暇時估計不是在澡堂裡,就是在去澡堂的路上。著名的土耳其浴就起源於古羅馬,經過古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個時代的演變,後來成為土耳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維護這些浴室,大量的財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浴場大都裝修豪華,隨便舉個例子,米開朗基羅創作了《創世紀》壁畫的梵蒂岡西斯汀大教堂,原本就是羅馬最大浴場的一間浴室。

一些維護的好的浴場甚至經營至今。常年流動性的熱水供應、供暖設施的使用等等消耗了帝國巨大的財力,所花費用佔用了帝國相當大GDP。

公共浴室盛行為羅馬人糜爛生活提供了絕佳場所。它不僅是賣春場所,大量貴婦人也來此尋歡作樂。羅馬後期驕奢的生活、性病的流行極大地損害了羅馬人的意志和體力。

得病給人的教訓太大,以至於歐洲人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大家都不洗澡了。哪怕後來到了18世紀,洗澡仍然沒有成為西方人的日常習慣。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大家骯髒程度差不太多。聞名世界的法國香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給貴族遮掩體味發展起來的。

至於說到直到二十世紀,歐美人還不愛洗澡,顯然是誇大了。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西方醫學的發展就揭開了近代醫學發展的序幕。涉及到洗澡方面的,就是顯微鏡的發明和微生物的發現。比如,弗卡拉斯托羅(1478——1553)就提出傳染病是由一種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並給出了一些傳染途徑。

由於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的很多問題被逐漸提出並改善,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究竟洗不洗澡的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由於黃種人和其他黑、白種人在基因上的不同,一般不會存在較大的體味。而現在西方人濃重的體味往往讓我們誤以為他們不愛洗澡。


臥枕梅聞花

至少在14世紀以前的中世紀,洗澡仍然是歐洲人的習慣,而且得到了當時的學者和醫生的鼓勵。

以下圖片均為中世紀有關洗澡和公共浴室的圖畫

中世紀,洗澡在很多醫學著作中都有所提及,中世紀的寓言故事中也多次強調洗澡的重要性。

這種洗澡不是隻用手和稻草擦擦身子就了事,必須要有水,有肥皂,還要多次擦洗才行。

比如,中世紀時期英國的巴託洛繆就在十三世紀聲稱:“想讓孩子們睡得香,一天就要給他們洗三次澡, 在孩子每次睡覺起床後,你必須給他洗一次澡。”

因為當時尿布並未發明,所以不僅僅需要給嬰兒洗屁股,同時還必須清洗包裹嬰兒的襁褓。巴託洛繆經常在書中強調洗澡是非常有好處的,“人們給嬰兒洗澡並塗油可以保持皮膚的清潔”。

如果說中世紀嬰兒經常洗澡的話,那麼成年人呢?他們洗澡沒有嬰兒那麼的頻繁,但是一般每週至少要一次,平常他們只洗身體暴露出的部分,手,臉。當時城市的每個區都有一個蒸汽浴室,或者一個公共浴場。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當時的洗澡水往往燒得非常熱,按照中世紀著名的醫生錫耶納的阿爾德布拉丁的說法,這是為了“將身體上隱藏的汙物,通過熱水刺激身體將其排洩出去”。

1292年,當時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巴黎擁有大約250000名居民,共計擁有27個蒸汽浴室,第戎,魯昂,斯特拉斯堡等大城市同樣擁有許多公共浴室。

歐洲人不洗澡的原因也不是不講衛生,而是因為中世紀晚期的黑死病讓歐洲人變成驚弓之鳥,認為洗澡可能染病,才不敢洗澡。當時盛行的理論是:毛孔和皮膚在蒸汽的作用下,很容易敞開,瘟疫之氣就可以乘虛而入了。

最後說一句

對於異域民眾不講衛生的不切實際的想象似乎是一種通病

特別是關於異域民眾不洗澡的想象,不但中國對歐洲有,且近代歐洲人對中國人也有,如美國傳教士明恩溥1894年出版的《中國人的素質》一書就提到一段:

 如果一個日本人要移民外國,他會在合同上特別註明每天需要多少加侖的熱水,以便按照傳統洗澡。中國人也有浴室,但大部分中國人從來沒有走近過,甚至根本就沒見過。一箇中國母親的孩子滿身塵土,她用一把舊笤帚給孩子掃掃土。見此情景,一個好奇的外國婦女便問:“你每天給孩子洗澡嗎?”這位中國母親憤憤不平地說:“每天洗!他生出來就沒洗過!”



昭楊

當我們從電視劇中看到古代歐洲人身著華麗服飾,待人文明禮貌時,打死你也想不到這些美好的背後是不洗澡,不洗澡,不洗澡!看到這你是否會驚掉下巴,不敢置信。有這種表情很正常,因為我也是這樣的。


中世紀歐洲貴婦

此時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很難理解,呵呵,對於現代人尤其是天熱或經常運動又出汗的人來說,一天下來不洗澡就會感覺渾身粘粘的,癢癢的,自然也會聞到汗臭味。

說起古代歐美人不洗澡的原因,就要從 羅馬帝國說起,羅馬帝國可以說是古代歐洲人洗浴文化的巔峰。羅馬帝國建造有先進的公共浴室和完善的排水系統,因此使得古羅馬人有了舒適的洗浴環境,也漸漸形成了良好的洗浴習慣,然而隨著當時社會的發展,腐敗程度得加深,讓浴室變得越來越不像是洗澡的地方,反而成了淫穢場所,最後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洗浴文化被新的統治者認為是羅馬帝國覆滅的禍首之一,同時洗澡也被教會認為是“肉體的整潔凌駕於對上帝的尊敬之上”,種種原因使得洗澡的習慣被後來者摒棄。自此古代歐洲開啟了幾百年不洗澡的時代。


古羅馬時期龐貝古城排水系統遺址



古羅馬時期龐貝古城公共浴室

而在中世紀出現的更為奇葩的現象—隨地大小便。這一度被認為是中世紀歐洲瘟疫迅速擴散的原因!1665年夏天,查理二世和其王室成員到牛津度假,事後,當地一個古董商人在日記中寫道:雖然他們看上去衣冠齊整、快樂,但他們非常無理和粗魯。在他們離開時,所有的地方,煙囪裡,書房裡,臥室裡,地窖裡,到處都是糞便。不得不在這裡提一下,那時上到王宮貴胄下到平民百姓,沒有哪一家建造有廁所,做的最好的不過是放個馬桶。看到這些,有沒有看到新大陸的感覺?

那麼不管是自身散發出來的異味,還是大小便產生的臭味,古代歐美人是如何解決的?相信機智的你也猜到了,通過往身上或者周圍或環境中噴灑香水,而且發明出來的香水是越來越濃。這也使得古代亞洲的香料被歐洲人所追捧,貌似促進了古絲綢之路的發展,現在看來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此時,古老而東方還在使用天然香料,比如玫瑰花沐浴來增加自身魅力,而不是除臭,即使你室內也僅僅採用薰香,沒有濃烈的香味。足以見得我國古代良好的沐浴習慣,那些自認為西方人一直比中國人優越的人是不是又被打臉了!


中國古代女子沐浴

好了,想必關於古代歐美人長期不洗澡的原因大家都已經清楚了吧。不過,我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古代歐美人既然不洗澡,那麼他們是如何去除汙垢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就關注奇聞逸事露


奇聞逸事露

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真的,當然指的是20世紀的時候,歐美人還不常洗澡。

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人確實是很少洗澡,因為教會認為洗澡會帶來淫亂和罪惡。


帝國曆史觀察者

不洗澡的習慣是從中世紀開始的,主要原因是黑死病的爆發和醫生的瞎扯淡。

比如太陽王路易十四就抵死不洗澡,因為謠言說洗澡的孩紙死的快~ 不過正因為不喜歡洗澡,香水才那麼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