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來了我家住,我媽都不想回家了怎麼辦?

李蕾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就難在不能容忍彼此的不同。我很能理解題主的媽媽,多年媳婦熬成婆那是老黃曆了,誰不想自己永遠都能承包自己的生活!

我今天現身說法,暴一暴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我岳母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只是過多的精力常常讓她很有使命感,非常喜歡並擅長指導他人按照她的經驗做事。

我首當其衝成為重點幫扶對象,洗衣領用鹼粉、吃瓜子多了便秘、發燒了喝蒲公英泡的水...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除了上廁所,她幾乎全程盯看在你的身邊,不斷輸出各種主觀意識強烈的“民科”點子。

她們這一代50後,多數理化常識偏弱,不過學習能力很強。有的時候對於道聽途說的事情篤信不已。如果無傷大雅,我就按其指導從事,如果有悖常理,我就溝通我博士學歷的媳婦與其進行溝通,畢竟我岳母還是相信她女兒的權威意見的。


其實,這些事本來都是雞毛蒜皮,作為晚輩忍忍也就過去了。只是,我們都擔心的是,在外面亂管閒事,給人家帶來麻煩,甚至事故。得罪人是小,回頭自己受挫,得不償失。


向日葵的原野

我說說我的感受,只不過奶奶是老公的奶奶。

奶奶今年九十三歲,身子骨硬朗,只是背稍微有點彎,一隻耳朵有點聾,還能做針線活,做的還不錯,體檢下來她的身體情況比她幾個兒子還要好。

她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按農村的風俗,四個兒子輪流贍養,平均下來,剛好每個兒子家養三個月。她的兒女都是做了爺爺奶奶的年紀了,也全都是跟著自己孩子住到了城裡,自然奶奶也跟兒子們住到了孫子或孫女的家裡。

在那個年代,她所做的也只是給兒子娶個媳婦就分家,所謂分家也就是給你雙碗筷而已,至於有的吃沒的吃就跟她沒關係了。她把四個兒子的婚事辦了,就再沒下地幹活,讓四個兒子家每年供她吃用,那時她才六十歲。

據婆婆講,她年輕時候是個狠角色,對兒媳婦動則打罵,或者指示兒子打媳婦。這我相信,因為我嫁過來的時候,她的大兒子六十多歲了,她住大兒子家,農忙時節,大兒媳要忙著下田插秧,沒給她做早飯,於是大兒子下班回來便教唆大兒子打媳婦,那年,大兒媳都是兩個孩子的奶奶了,她還這麼可惡。

奶奶的霸道,讓四個兒媳婦都恨她,但是奶奶的兒子都非常孝順,儘管兒媳婦們都討厭她,四個兒媳在一起議論最多的就是她過去作的惡,但沒辦法,都迫於老公的壓力,輪到哪家養都得把她伺候的跟老太爺一樣,哪怕恨的牙癢癢。

公婆這幾年都住在我們城裡的房子裡,今年輪到公公他們養她的時候,我正好在家,終於見識到了她的可惡。

我們的房子只有一百二十個平方,三個臥室,她來了,女兒的房間就讓出來給她住了,我女兒就只有睡沙發或跟我住一間。本也沒什麼,但她上廁所不去衛生間,要把坐便器放在房間裡解決,自然尿味多多少少會有。其實我心裡很不舒服,你能吃能動,思維清晰為何不去衛生間,要在房間裡弄的燻人?但想到她只呆三個月也就由她去了。

寒假裡,孩子在家上網課,因為電腦網線什麼的都在女兒的房間裡,孩子只得聞著尿味在裡面上課,儘管我每天用84消毒液拖地,那味道還是有。可氣的是孩子上課的時候,她在房間裡撒尿,因為上網課時老師要求房間裡要有攝像頭,便於老師時時監控孩子上網課時的專注程度。結果老師們都看到了她的舉動,孩子到學校非常尷尬。

只要公公不在家,婆婆就對她冷言冷語或不搭理她,我覺得她也這麼大年紀了,所以很多時候是我在打理她的起居,有時孩子發牢騷,我還會說孩子兩句。畢竟我也有媽媽,她也八十多歲了,我也希望我嫂子能對她好。

但是今天讓我徹底反感她了。今天中午我做了一碗梅乾菜扣肉,吃飯的時候,我夾了一塊給她,她吃都沒吃就說不爛,直接再把肉挾了放菜碗裡,其實肉是前腿肉,已經很爛了,燒好後又放電飯鍋裡蒸一次,我還以為她嫌瘦肉太乾,又挾了一塊湯汁浸著的給她,她拉著臉說:不要挾給我,我不吃,為什麼要蒸,為什麼不放鍋裡烀。

我一下火就蹭的冒起來了,我心想你住的是孫子家,你沒對你孫子好過,更沒對我好過,在我一個孫媳婦面前你都還要作威作福,我沒義務養你,對你的好就到此為止吧。從那一刻起,我沒再理她。

我終於理解了她的媳婦們為什麼那麼恨她,這樣的老人,到那都不受人待見。所以沒有切身體會過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我理解你媽媽。


飄過洪澤湖

我也覺得,和善良沒有關係。我很少住公婆家,因為我婆婆早上嫌我起晚了(孩子有時候夜裡一兩點才睡),早飯嫌我粥吃太少家裡會有剩下的(婆婆每天中午煮飯都帶晚飯和第二天早飯),孩子有時候看電視我就乘機捧下手機嫌我玩手機(我公公老公大姑子還有外甥女都是手機黨),午飯嫌我飯吃得少(可能覺得我又吃菜又喝湯吧),午飯後不管孩子要不要睡覺,直接讓我帶孩子睡覺下午早點起來,吃晚飯又嫌我飯吃得少(正常不都是勸人多吃菜麼,我也是醉了。)家裡人多七個人,所以我夏天都是給孩子洗完趕緊洗了讓位,熱得一身汗。然後上樓了有時候孩子沒午睡晚上睡得早,八點鐘不到婆婆讓我趕緊睡。我也是無力吐槽。所以,儘量不住一起,很少過去,倒也沒啥。能理解你媽,你奶奶如果身體硬朗,建議回老家。如果你爸不同意,讓你爸伺候她。畢竟她不可能挑自己兒子毛病。想起我奶奶,我六七歲時來我家,家裡沒人,大人幹農活。奶奶又是這裡不乾淨那裡不合適的讓我去處理。



可愛不過人看人

我們和公婆不在同一個省,以前也只有一個月來住在一起過。去年過年期間公婆到我們家裡來,沒過幾天,我就覺得不是來過年了,是來視察工作的。

說我們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的太晚。我自己帶倆孩子睡,平常起的比她兒子早,週末她兒子睡到11點,還生怕我們打擾他。吃飯方式都不對,花生應該每天吃,但是一次只能吃幾粒。菜不掰開洗就洗不乾淨,要泡三次,每次泡半小時。每人每天只能吃一茶匙油。炒菜不能用鏟子翻,得用倆小勺往上顛。在廚房忙的時候,婆婆經常突然出現指手畫腳。吃飯的時候盯著看你怎麼吃,如果第一口不是喝湯,就是吃法不對。


他們回去了一段時間後,我還是有心理陰影,總覺得做什麼都被人監視。我公公婆婆也是好人,教授養生知識,可是天天被人盯著真心不好受。所以真是怕了跟公婆一起住。

建議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跟你奶奶分開住,不能一起住不代表誰不善良。兩個善良的人不一定適合長期一起生活。


七娃寶葫蘆

媽媽奶奶都沒有錯,都是善良的人。錯在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如果有可能儘量少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時間短了,還能相互包容,時間長了就會有一些小矛盾。有條件的話可以在一個小區買房子,離得近點,分開住距離產生美。常回去看看老人,抽空照顧老人。如果老人不能自理了,再接到一起生活來照顧。

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和我老公一個南方一個北方,我吃麵他吃米,老公這些年一直在外邊生活,也習慣各地的生活習慣。可是公婆就不一樣了,吃了一輩子的米飯,我生孩子坐月子,來我家住了一段時間,他們只會做米飯,我吃不慣他們做的飯,他們我吃不慣我家鄉的食物,真的生活在一起非常彆扭,說話的態度和方式有時也讓人誤解,你比如,我懷孕的時候打電話給公公婆婆說,懷了個女孩。婆婆說女孩也是人呀。我很生氣,覺得他們重男輕女。後來聽老公解釋,說他們那裡說這話的意思就是女孩也非常好。如果不是老公解釋,我心裡真的難過。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不想改變自己也不想改變別人,那就只能儘量少在一起,這樣相安無事。不是說誰對誰錯,也不是說誰不容誰,而是不適合在一起生活而已。

但我不希望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也許有人會罵我,罵我了我還是那句話,住在一起不見得就是孝順。各自留個空間給自己,是為了家庭關係更和諧。

我是鐵衣姐姐,說的不對請在文章下方批評指正。我很在意你的評論。


鐵衣姐姐

今天結合案例展開話題!首先糾正一下,你媽媽躲避奶奶狀況跟善良沒有太大關係!我將從以下三方面分析解決:

一,什麼是真善良?善良可以理解為“慈、悲、喜、舍”!這是佛學裡講的“四無量心”!也可以理解為“無我利他”。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把四個字只從狹義角度來談:“慈”是願他人快樂;“悲”是願他人離苦;“喜”是與他人同喜(別人有喜事就像自己有喜事一樣);“舍”是願他人捨去“貪嗔痴”!看看這些,對比你媽媽和奶奶都在另對方痛苦和煩惱,以至於輻射到你及全家,對不?你為啥感覺她兩個都善良,是因為她倆都對你特別好,都疼愛你,這也是讓你不知所措的根源。


二,為什麼會產生媽媽躲避奶奶的情況?由於每個人生長,成長的境遇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思維標準。因此看待同一人或物的角度和高度就有所不同,對別人不符合自己思維標準的部分就會有異議或好奇心,我們所說的矛盾就這樣產生了。你奶奶總瞅著你媽媽,就是與她老人家思維標準和生活習慣不同的地方,她產生好奇心和異議的結果!你媽媽也是用自己的思維標準看待你奶奶的異常行為,從而產生不習慣,但鑑於婆媳關係,為了避免爭吵,你媽媽採用了躲避應對。但如果大家都互相理解和包容,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


三,如何消除這種尷尬?目前你家這種情況,如果化解,需要其它成員站出來調解,那就是你!為什麼這樣說呢?你爸爸肯定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你都這麼大了,這些年來你媽媽跟你奶奶還是這樣生疏,已經證明他做得比較失敗了!哈哈😄!因此唯有你最適合,從你說她倆個都善良裡已經確定了你是解決這個事情的最好人選!媽媽和奶奶都心疼你,愛你!因此你在調解過程中,即使話說重了,她們也能原諒你,因為你在她們眼裡是孩子,並且她們也知道你為她們好!因為你說她倆都善良,說明她們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通情達理的!所以你目前最好先跟兩位分別談談,大家彼此理解接受後,你和你爸爸營造個氣氛,把兩個人撮合到一起,大家又喜樂融融了!一家人就是這樣,正了反了,反了正了!祝您早日成功!願你家早日和諧幸福!


一家人在一起是緣分,珍惜擁有,快樂一生!

回答問題:不要求“獨樹一幟”,只要求“與眾不同”!喜歡我的風格,可以敞開了關注!😄😄


文殊菩薩的坐騎

唉!其實不想說,因為說多了都是淚,最近幾個月因為一些事和公婆在一起住一段時間,真的有點忍無可忍,兩個老人才六十歲,都是每年過年洗一次澡,頭就不用說了,我三月末回來的到現在快五個月了就見到婆婆洗了一次頭公公壓根沒洗過,每次洗澡都叫他們一起去卻都被他們各種理由拒絕,我真的不敢坐他們身邊,那個味道真的讓你喘不過氣,我是媳婦不好說什麼,讓我老公勸勸他們沒事收拾一下自己我老公卻說我事多,說真的要是我自己的父母我就會督促他們洗澡收拾個人衛生,公公婆婆說多了就會生氣,只能忍了,孩子童言無忌,有一次家裡來客人住不開我讓女兒去奶奶屋住,女兒就說媽媽我不想去,奶奶身上好臭啊!弄的婆婆臉上一陣黑一陣白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鬱悶啊!


ai殤淚

婆媳之間的關係,跟善良不善良沒有太大的關係吧,即便是雙方都善良,但是也難免會有彼此看不慣,生活不到一起的情況。主要原因是

  • 生活習慣不同。老人與年輕人甚至與晚輩的生活習慣不同,就容易產生矛盾。

  • 女人的控制慾。女人天生的就有控制慾,想要掌控家裡甚至家庭成員的一舉一動,一山難容二虎。

  • 代溝問題。不同年齡段的人在溝通上也有一定的障礙。


所以,媽媽和奶奶難相處,跟善良沒多大關係。可以做的也就是兩個人,尤其是媽媽積極面對奶奶,儘量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讓奶奶覺得你是個大孩子了,也讓她意識到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定程度的關心即可。沒必要盯梢式的關心。


此外,還可給奶奶找點其他事做用以分散其注意力


想要獲取更多有趣、實用、好玩的信息可鎖定三益寶公號(sanyibaocom)


三益寶

在我一歲的時候爺爺奶奶就相繼去世了,在我映像中特別羨慕有爺爺奶奶的人,我爺爺僅留有幾張發白的半身照片,我奶奶一張照片都沒有,我根本不知道她長什麼樣。

我上面所說是想說,人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我有時候很羨慕我媽媽,在她這個年紀還可以回孃家,孃家還有父母,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至少在她有生之年不會覺得遺憾,她照顧了年老的父母,報答了養育之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奶奶來你家以後的種種不適應,我也非常能明白,兩代人的不同生活背景跟環境肯定有很多不可磨合的矛盾,而且並不是每一個老人都那麼通情達理的,我老公的奶奶就是非常的作,你奶奶已經比他奶奶好很多很多了。

你媽媽跟你奶奶是婆媳之間的矛盾,這個真的跟善良無關,這個是從古至今一直遺留的問題,善良的人也不一定能處理好婆媳關係,這個還需要你爸爸從中調和。

奶奶年紀大了,很需要人關心,很多老人覺得自己是個累贅,非常的有負面情緒,也會跟小孩子一樣做出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讓人引起注意,讓她覺得還有人關心她,她還是很受重視的,另一方面,你們接老人來,老人一下子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到達陌生的地方,肯定很慌張,你可以多帶她到小區裡多散散步,認識多一些的老人,讓她有伴,她就不會有那麼多事情了。

你要多從你父親這邊考慮,你父親接你奶奶過來,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也希望有母愛,即使他是你父親,他也想在有生之年可以好好照顧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你的作用非常的關鍵,你要多跟你母親溝通,多跟你奶奶溝通,你都是他們最愛的人,要是你從中調停,關係肯定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也許你現在也受不了你奶奶,但是看在她是老人的份上,你多體諒她,她一輩子也許真的不容易,好不容易頤養天年了,不要讓她覺得自己是你們的負擔,她非常的敏感,也許你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她可能也已經發現了。

好好珍惜,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是哪天沒有了,那才發現真的沒有了,而且再也不會有機會彌補了。


哆哆仔媽

上我們家都偷偷摸摸。小時候我們去她家吃飯,因為和大伯家對門。怕我大娘聽見。把門拴上不許說話。偷偷摸摸吃完叮嚀我們:路過門口快走別讓你大娘看見了。我和我弟還小也不懂。現在想起來才可笑至極。我以前住她家時,她也是這樣。包了包子饅頭,半夜趁黑就跟打游擊一樣藏在花籃給我大姑送去。像她這樣也是做好事不留名吧!我媽特別反感:你怕老大家不高興,讓小孩兒藏著掖著不敢上自己奶奶家,見著老大家人跟耗子見著貓一樣。你不怕我不高興?

怕著我大娘給他家幹活,又怕給俺家幹活累著,偷著幹。我媽因為這兒又一肚子火。

憑心而論,我奶奶對我們小孩兒也是好的。只是覺得這種好是有等級的,老大家不愛要給我們的。現在我回家她還口袋偷著摸著給我帶點菜吃。

我媽和我奶奶的相處模式呢,不吵架。她來我們家從來不吃飯。倆人聊天的時候很能聊,也很真摯。我媽什麼都告訴她,說不能外邊說哈。她也不說。但要是涉及老大家的事轉臉又告訴他家。

私底下我也不知道她倆是較什麼勁。我媽不說我奶好,我奶說我媽不是人。倆人互相不理解。生悶氣,我媽能去她家借東西。而我奶奶知道我媽不在家才來。

據我的經驗,奶奶和媽媽通常都會拉幫結派。我們小孩兒是她們爭取的主要對象。我媽越和我吵架,我奶奶來我們家越勤。給我洗腦策反,給我帶好吃的。我絕食那段時間都是靠她接濟。她那時露出尾巴在我面前罵我媽。說實話我聽她話生氣,心疼我媽。晚輩得不到長輩真心實意的疼愛,我認為是最大的悲哀。

此時我不會立即和我奶奶統一戰線數落我媽,我把她的話記在心裡。我也不會和我媽說我奶奶講你壞話。她們呢有她們的戰爭我只看,稍微掌控一下方向不跑偏。每每我媽在我面前告狀,我把我奶奶對我們的好複述一遍給她聽,然後勸一句老人嘛,跟她一般見識?我心裡相信你生氣了,你放心我永遠站在你那邊。

我奶奶來我們家,我對她十分親熱。用行動表明我並沒有被我媽策反。我尊重您。

看慣她們之間相處。忠告一句,婆婆和兒媳千萬不能住一塊兒。少活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