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等結果已經釀成再後悔,為時晚矣

人活在世上總會不斷製造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

有智慧的人會把問題解決得很善巧,從而活得很順利。

沒智慧的人問題解決不好,自然活得也十分艱難。

參禪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枯燥,參禪的過程是與自己進行對話的過程

打坐也並不是枯坐,而是藉助這個身心安靜的狀態參悟自我、參悟佛法。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等結果已經釀成再後悔,為時晚矣

古代禪宗有個公案,一個徒弟天天坐在院中打坐,師父看到這個弟子如此刻苦,怕他用錯了功,就撿起一塊磚頭。

在弟子身邊磨啊磨,弟子被吵得不行,對師父說:“你為什麼要磨這塊磚頭?”師父說:“哎,我想磨成一面鏡子。”

弟子驚訝地問:“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子呢?”

師父反問道:“磚頭不能磨成鏡子,你打坐就可以成佛嗎?”弟子當下開悟。

打坐不能枯坐,而是要有明淨的內心、敏銳的覺察,面對自己內心生起的諸多問題,去參透、解決。

明白了問題出在哪裡,就能想出解決的辦法,沒有看清自己的問題又怎麼去解決?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等結果已經釀成再後悔,為時晚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或探訪過監獄裡的犯人,很多人都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而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才被關押。

惡果發生了才後悔不迭,為什麼在犯錯之前不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等結果已經釀成再後悔,為時晚矣

見微以知著,見端以知末。

有智慧的人能夠防患於未然,事情沒發生前就已經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規避掉了,能夠把它們消滅在萌芽狀態。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等結果已經釀成再後悔,為時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