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女性是如何美容的?

董宏陽

先看看古代美人、貴人的幾個美容方法:

張麗華美人紅

南唐後主李煜有個愛妃張麗華,她在西王母《枕中方》中找到了一個美容秘訣,使用之後變得美貌無比。此方雞蛋一個,丹砂一兩,先將丹砂研成細末,再在雞蛋上開一小孔,去黃留清,裝入丹砂細末,然後用蠟封住孔口,隨同其它雞蛋一起讓母雞孵化,待雛雞孵出時取出蠟封雞蛋,除去蛋殼,研細敷面。史載“此蛋粉敷面,令人細嫩光滑,嬌媚異常” ,可除面部色素沉澱斑,防止皮膚衰老及皺紋產生。

武媚娘“益母草澤面方”

武則天的美容秘方名為“天后煉益母草澤面方”,《新修本草》載此方“駐顏澤面,減少皺紋,長期揩洗,顏面如玉色”。其方為五月五日採益母草曬乾、搗碎為末,用麵粉加水和成團,曬乾後放入爐中燒煉,藥置炭中,始用猛火,後用文火,益母草便成白色,研成細末貯瓶中。每次益母草灰十兩,加滑石一兩,胭脂一錢,調和後揩洗面部,難怪83歲的武則天仍保持美麗如玉的容顏。

太平公主“面藥”

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她用此方來敷面,促進新陳代謝,滋養皮膚,令“面白脫如雪,身光白如素”。配方很簡單,三月三採桃花,陰乾研細末;七月初取烏骨雞血,與桃花末調和成糊狀即可

楊貴妃玉紅膏

楊貴妃使用的化妝品叫“玉紅膏”,將杏仁、滑石、輕粉研為細末,在籠中蒸過,然後加入龍腦、麝香,用雞蛋清調勻,每日早晨用以敷面。史載該方能“令面紅潤悅澤,旬日後色如紅玉”。

永和公主澡豆方

唐肅宗的女兒永和公主保養皮膚的澡豆,類似於今天的潤膚霜,常用能使皮膚白嫩光潤細膩。所謂“澡豆”,主要成分是豆粉,輔之以各類藥材和香料。唐代《千金翼方》記錄了一些極其複雜的“澡豆”配方,涉及數十種原料。

金國宮女八白散

金國章宗時宮女的洗面美容的八白散方,能潔淨潤澤皮膚,並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著和皮膚搔癢症等。白丁香、白蒺藜、白殭蠶、白芨、白醜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個,綠豆少許,研為極細粉末備用,洗臉時取適量敷面後以水洗之。

慈禧養生美容

慈禧太后十分講究養生美容,60多歲仍然紅顏未衰,皺紋很少,光滑白晰。

慈禧每天清早漱洗後,要喝一杯奶,吃一湯匙珍珠粉,然後躺在床上,宮女在她臉上塗上一層鮮桃花浸泡的“花液”。慈禧喝的不是牛奶、羊奶、馬奶,而是人奶,這是她一生不變的習慣,她所御用的奶孃也是精調細選,還要每季更換一批新人。

再說說普通女子的美容方法:

淘米水 早在先秦時期就流行以淘米水除垢美白,稱為“潘”。《禮記》雲:“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意思就是用淘米水洗臉,米汁能美容,至今仍被不少人視為“土法護膚”。

杏仁油 在溫水中放一勺杏仁油,杏仁油能使皮膚軟化、柔滑,數次趁溫熱敷在臉上,叫“皮膚桑拿”。

洗澡膏 杏仁粉、橄欖油、牛奶混合成膏狀,洗澡前用來按摩全身,使皮膚滑膩如絲綢錦緞。

洗澡粉

淘米水、鹿角膠,加入糯米熬成半透明固體,曬乾待用;再取桃仁、杏仁、黑豆、白芷、白蘞、白及、白朮、白茯苓、沉香、皂角及少許麝香研成粉末,洗澡時用半透明固體蘸藥粉塗抹全身,可使皮膚潤滑白嫩,久散芳香。

蜂蜜 在洗頭水中加半勺蜂蜜,髮質會更加柔順;皮膚粗糙、乾燥可將一勺蜂蜜塗沫臉部,按摩後洗淨。

珍珠 古人早就認識珍珠有營養皮膚的作用,外用、內服均可。

胎盤 古代早就流傳著吃胎盤來維持青春的秘方。

面脂 古代美容產品中,用動物脂肪製作“面脂”、“唇脂”佔有重要地位。北魏《齊民要素》記載:“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無髓,空用脂亦得也。溫酒浸丁香、藿香二種。煎法同合澤,亦著青蒿以髮色。”這類面脂、唇脂能有效起到皮膚保溼、防皺的功效。

花卉 古代花卉除觀賞外,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提煉“花露水”,用於美容,提煉技術並非中國原產,而是五代、宋朝年間由中東地區傳入。《諸蕃志》雲:“薔薇水,大食國花露也。”其工藝後為中國人掌握,即通過蒸餾法將花朵“蒸汽成水,屢採屢蒸,積而為香”。女性把花露水作為香水外敷使用,達到養顏功效。

自魏晉以來,民間存在大量使用鉛汞化物粉飾肌膚之現象,清人樊彬《燕都雜詠》雲:婦女冬日用䒷萎和密陀僧塗面,名“金花漚”,這密陀僧就是一氧化鉛。鉛汞美白見效很快,對女性誘惑力很大,但往往會造成中毒。


直到今天,鉛汞超標仍是化妝品質量的安全隱患,長期大劑量使用會造成中毒,皮膚反而黑化粗糙,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天寧閣

古代女性美容與現代女性美容是一樣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美白、塗口紅和畫眉,只不過用的材料不同而已,那麼中國古代的女性是用什麼材料進行化妝的呢?

第一:美白使用胡粉、水粉、珍珠粉

(唐朝時期的婦女)

西晉時期,張華寫的《博物志》中說:“紂燒鉛作粉”,女性喜歡美白是從商紂王時期開始的,“燒鉛作粉”就是將礦物鉛加工成鹼式碳酸鉛,鹼式碳酸鉛也稱之為白鉛粉,是白色的粉末,塗抹在臉上,有美白的效果,不過,這種美白的效果與現代女性用的粉底相比,略顯不自然,且對身體有害,經常用鹼式碳酸鉛塗抹面部,容易造成鉛中毒,鉛是重金屬,長期以來,我們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王朝的皇室和貴族在一開始的時候,能力超群,而到了王朝的中後期,這些王公貴族們的後代們為什麼都特別的懦弱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皇室與貴族的婦女們喜歡用白鉛粉進行美白,形成了鉛中毒。羅馬帝國也很有可能亡於鉛中毒,因為羅馬人的輸水管是用鉛製作而成的,各種飲具也喜歡用鉛製作而成,羅馬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有能力對付外族的入侵,到了後來的歷史時期,因鉛中毒,而想不出各種策略來應對外族入侵了。

相對於白鉛粉來說,水粉、珍珠粉更加的有益於健康,水粉其實是用上好的米汁製作而成的,米汁曬乾之後,會變成非常細膩的白顏色的澱粉,可以用來美白,珍珠粉當然就是用上好的珍珠製作而成的。

第二:塗口紅用胭脂

漢武帝時期,匈奴人說:“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在中國古代,婦女塗口紅,或者在腮部塗抹紅顏色的粉底,以使面容看起來白裡透紅,用的是胭脂。

(五代時期的女子)

胭脂是用什麼製成的呢?為什麼匈奴人認為“亡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呢?因為胭脂是用紅藍花的汁製作而成的,焉支山盛產紅藍花,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是黃色的,到了後來,逐漸轉為橘紅色,裡面紅顏色的汁可以用來製作胭脂,所以匈奴人說:“亡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第三:畫眉

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話語,因為女人用粉來美白,用黛來畫眉,粉黛指代的就是美女,黛在《說文解字》裡寫作:“黱”,黱其實就是畫眉,用一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青黑色的顏料取自於礦物,古代女子在畫眉的時候,需要用水將石黛進行研磨,方可畫眉,如同寫字需要磨墨一般,到了唐代的時候,又出現了一種蘸水即可畫眉的螺子黛,這種畫眉材料出產于波斯,深受婦女們的喜愛。


騰飛說史

古代女子給自己美容化妝常用的東西有三種

1、妝粉,古代女子給自己擦的分大多是米粉,取少量均勻的抹在臉上看起來稍微白嫩一些。也有一些人為了效果更好點兒直接用鉛粉,現在很多美白型的化妝品裡都含鉛,這東西對人體來說是有毒的,抹多了會有副作用。

2、黛粉,這是一種用來畫眉毛的藏青色礦物質,用之前必須磨成粉,用水調和。白居易曾寫詩誇獎過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古代女子就是因為經常抹黛粉才會被如此形容。

3、胭脂,影視小說裡面經常會出現女子在街頭買胭脂的情節,古代的口紅原料是一種叫紅藍的花,妝粉調和後可以當腮紅用,後來又加入了牛髓,豬胰這些成分,調製成稠密的脂膏,成了我們經常聽說的胭脂。

除了簡單的化妝,古代連美容整形都有。名醫葛洪的著作中就記載了用雞蛋清做面膜去皺紋的方法。漢代的時候民間就有戴耳環,人工酒窩的手法,南宋時候有裝義眼的記載,元代的時候有鼻樑修補的記載。幾乎我們能想到的微部調整,古代人都嘗試過。

真是愛美之心自古有之,可惜美麗總是少數,在這個靠臉的時代,如果長得沒有特色只能用自己的硬實力,去打出一片天地。


瘋癲史鑑

周朝的詩經已經有句形容女人扮靚了,到漢朝的髮型服飾己經深印在中國人的靈魂記憶中,我們稱之為漢服吧,到唐朝己有歌頌楊玉環三千粉黛無顏色的著名唐朝詩句,溫泉洗滑脂之贊句,己經標明溫泉洗澡是中國女人最高級的美容保養健身手段了,一白遮三醜,美白是中國女人最尊祟的,粉面胭脂黛眉是最根本化妝原則了,貴族女人化妝用品無所不用是極用最好的,同普通百姓女子差別很大,我們看紅樓夢那些極端描寫就清楚了,可以講任何朝代貴族有錢女子都是用最好的,普通人只有驚歎羨慕,扮靚是女人天生的生存本能,因為美好生活由此根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