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適配ipad的應用越來越少?

笨笨地飛

我想題主的意思是:

為什麼現在iPad上的應用就是放大版的iPhone應用,而沒有根據iPad的大小適配相應的功能

其實說白了,就是開發者覺著沒有必要。我從三個點來說。

成本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越大的公司,它的開發能力越強,越有可能做出酷酷的軟件,適配各個平臺都會越積極。其實不不然:越大的公司,他們要走的流程就越多,人員成本就越大。

比如阿里吧,它旗下有我們經常使用的淘寶。如果完全為了iPad完全製作一款淘寶,需要多大的精力呢

要有iOS開發人員、前端技術人員、後端技術人員、測試人員、產品經理、UI設計師等等,大概查了下,阿里最多的P6級別的工資是20W-30W一年,P7是30W-50W一年,就按40W一個人算,一個二十人的團隊純工資每年需要800萬。當然啦,這個計算差的很遠,只是隨意說明下問題。

但近千萬的維護成本和放大iPhone應用也沒差太多的體驗,如果你是主管你會選哪個?

必要性

出了成本,這個也是重點,有必要為iPad適配自己的應用嗎?同樣以淘寶為例,反正我個人的iPad上並沒有安裝支付寶,就算在iPad上選好了東西,我也只會使用手機支付——所以我不會在iPad上購物。淘寶既然如此,拿其他應用呢?拿iPad拍照片的人有多少?拿著iPad聊天的人又有多少?

當然大公司大多會適配,但畢竟大多數應用的公司並不大……

現狀

這也是重點,iPad應該是蘋果唯一一個下滑的生產線吧。

一個小公司,我為什麼要去適配iPad呢——畢竟放大版的應用也不是不能用。


皮卡丘看數碼

這個問題等同於:為什麼用iPad的人越來越少了。

想想看,你有多久沒有打開iPad了,或者你的iPad只是一個立起來看電視的工具,它已經名副其實成為了電視終端。

所以,這個問題也有不對的地方,仔細看看,適配iPad的應用做的最好的全部是視頻應用,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愛奇藝、優酷和樂視等。

另外一部分適配做的比較好的是工具類產品,比如筆記、瀏覽器、資訊閱讀器。iPad的尷尬在於已經失去了介於手機和大屏設備之間的定位,iPhone越來越大,iPad的地位受到了衝擊,對一般公司來說,開發能力不足自然會影響一個最基本的投入決策。所以,iPad裡的應用適配達不到、年久失修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iPad用戶是被放棄了的麼?還有更慘的Android用戶依然享受不到最基本的適配待遇,就是由於機型太多,設備型號太多,產品在開發過程中,自然要從主流機型,所謂佔比較高的手機開始。

但是,蘋果公司顯然沒有放棄iPad這一產品線。早些年,Android設備裡也有屏幕巨大甚至笨重的平板設備,隨著iPad價格的降低,性價比最高的當然也是iPad了。

從長遠來看,無處不在的顯示屏就是IoE的一個基本落地。比日常使用的手機屏幕較大的設備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甚至會產生一些屏幕更大、分辨率更低的產品,佔據我們的視野。

所以,蘋果的解決方案是,應用生產標準將同時適配Mac、iPhone和iPad三端,這對廠商來說,自然是一個好消息,對iPad的命運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