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看化驗單速度很快,是真的認真看了嗎?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快樂的小大夫”為您解答,歡喜關注

當然是認真看了。

1、首先醫生對各個化驗都瞭如指掌,上學時候學習,上班的時候天天看,俗話說熟能生巧,他們一定比常人看的快得多。並且對化驗單數值和意義瞭然於胸,瞭如指掌的。

2、一般醫生已經根據患者的病史的查體對患者的疾病有了認識,大體上對疾病有了初步的診斷,做的化驗一般都是為了證實判斷或者排除一些相似疾病,所以對可能出現的化驗數值都會有預判,所以一般掃一眼就能清除了。

3、化驗單都會有提示的,當數值有異常的時候都會有向上或者向下的箭頭,而那些沒有提示的數值都是正常的,一般都不需要看,知道正常了。再加上提示的數值和內心的預判如果一樣,那麼就可以證實判斷了。

4、醫生看病不僅僅是看化驗單,化驗單只是對患者疾病診斷和判斷病情程度的一項指標,醫生還要根據患者的病史和體徵還有輔助檢查進行統一考慮的。

同時並不是所有的化驗單醫生都看的很快,有的時候化驗與患者病史和體徵不符合的,醫生都要進行認真思考的,這時候可能就會很慢了。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你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醫生看化驗單速度很快,是真的認真看了嗎?

真的認真看了嗎?

不言而喻,參與回答這個問題的主要有兩個群體:醫生和一般公眾(通常以就醫親歷做依據)。

相應的,答案也必然會涇渭分明:當然認真看了VS似乎根本沒有認真看,很馬虎,隨便瞭了一眼。

到底認真看了嗎?

認真

什麼叫認真?

一般理解,認真包含兩個層面:以嚴肅慎重的態度對待,以仔細的方式處置。

這應該不存在異議吧。

“很快”就必然意味著不認真嗎?

題主的問題說的清楚,懷疑醫生沒有認真看的主要原因是,醫生看得“很快”

指醫生不認真的邏輯就是:

快,還怎麼可能認真?

就態度而言,正常情況下,沒有醫生看病是不認真。

原因有二,一是職業道德;二是責任。

因此,醫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應該不需要爭論。

關鍵就是“很快”能不能“認真”?

以上圖這張血常規+的化驗單來說,在患者或家屬看來,一張單子上列了22項化驗結果,每項的內容包括項目的中文和英文縮寫名稱,結果數值,異常結果的提示信息(上下箭頭),單位,以及參考值。

算下來,包括100個具體的結果。醫生僅僅用了1、2秒鐘掃了一眼,就給出“沒問題”的結論,怎麼能讓患者相信醫生真的認真仔細看了?

事實是,醫生真的不需要像患者或家屬認為的那麼“認真”地逐項仔細看。

因為,雖然醫學內容繁雜,但是臨床醫生每天看的病種,面對的化驗單等輔助檢查,其實是是很有限的。

對這些東西自然非常熟悉。

有的醫生答主說“掌握並牢記各種化驗結果的正常參考值,以及異常結果的數值以及臨床意義”,這是誇大其詞。

事實上,對於化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和一些重要的結果(比如上圖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和比例,紅細胞計數和直徑,血紅蛋白數值等),合格的醫生都會掌握並很輕鬆就可以牢記。

但是,對於其中的很多具體數值,根本不需要記。

比如,上圖化驗單中的大多數值是不需要記的。因為,現在的化驗單對醫生非常“友好”,列出正常參考值,甚至還給出異常結果提示。

醫生看化驗單,根本不需要逐項仔細審視,只需要快速掃一眼,尋找有沒有異常結果——就是箭頭。

如果有,會對這些異常結果進行“審視”。

但是,多數時候,提示的異常結果往往是稍微超出正常參考值範圍,醫學上稱“臨界值”。這些“臨界值”中的大部分沒有臨床意義的,對於這些“異常結果”的“審視”指需要再“掃一眼”就可以判斷。

只有,真正有臨床意義的異常結果,醫生才需要真正關注,記住,並與其他有意義的結果進行綜合考慮,作為做診斷的有效信息。

像上圖這張化驗單,雖然有3個“異常”提示箭頭,但是,醫生只需要用1~2秒掃過就完全可以做出正常的判斷。

如果,一個患者有7、8張這樣的輔助檢查結果,那麼醫生只需要不超過

10秒鐘就可以“認真”看完,並得出結論判斷。

在患者和家屬,7、8張單子,花掉我幾百上千大洋,你醫生只用了10秒鐘瞟了幾眼,就給出判斷。你說你認真看了?打死我,我都不相信!

在醫生,我的的確確“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看了,並嚴肅慎重地地做出判斷,你說我不認真?竇娥啊,我!

你來說說,醫生認真看了嗎?


掙脫枷鎖的囚徒


肯定認真看啊。其實我挺好奇為什麼會有此一問,難道是醫患不信任的一種體現,還是突發奇想而想到的問題呢。

醫生肯定會認真看化驗單的。因為檢驗結果是疾病診斷和鑑別診斷程中非常重要參考依據,如果醫生不認真看,無疑是增加了誤診和漏診的風險,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所以認真仔細看化驗單既是工作的需要,又是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醫生看化驗單快不等於醫生不認真!客觀上講,每天就診的患者那麼多,不加快速度瀏覽化驗單會讓後面的患者等更長的時間,如果一個患者多用一分鐘,30個患者就是30分鐘,很明顯,會讓第31個患者多等待30分鐘。所以門診壓力讓醫生看結果必須快。

有人肯定會想,所有的檢驗單裡的項目那麼,加在一起甚至超過半百了,醫生不到一分鐘就看完了,很難讓人信服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看檢驗單並不代表每個項目都要看一遍,看結果要有側重,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提高效率的同時不影響診療質量,這裡面是有很多技巧的,特別是對於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看檢驗單就是幾秒鐘的事。同時現在的化驗結果會自動標記異常值,無疑更加快了醫生看檢驗結果的步驟。

舉個例子,很多人對血常規特別熟悉。醫生在看血常規的時候重點關注三個指標:WBC(NEUT)、HB(HCT)、PLT,分別代表的是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如下圖所示),這三個指標猶如定海神針。如果以上均正常,其他血常規結果可基本不看;因為即使其他指標正常值上下略有浮動,沒有太大臨床意義。如果定海神針中的任何一個指標不正常,就要密切關注其相關得指標即可。所有正常情況看完血常規只需幾秒。

所以擔心醫生不仔細看檢驗報告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上了十幾年的學,再經歷了實習和規培,好不容易成為了一名醫生,看化驗單,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

有時候病人會懷疑:醫生你看的那麼快,是不是壓根就沒有認真看?一張化驗單那麼多項目,你怎麼掃一眼就看完了?

其實,化驗單上面數值那麼多,後面的是參考值,前面的是結果,有一定經驗的醫生,對於正常的結果應該是爛熟於心的,只需要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個結果是不是正常。

而且現在化驗單的顯示也很一目瞭然,偏高或者偏低後面都有箭頭提示,所以正常項目排除了,只看有沒有異常的指標也可以,也會很快。

化驗單看的越多,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因為醫生看得多,知道什麼是重點,所以一眼就看出來了。

比如說需要判斷一個病人是不是貧血,那麼血常規那麼滿滿一張數據裡面,我們一眼看過去就先看血紅蛋白。

有的時候真的不是醫生沒有認真看,病人很多,醫生的工作量大,也需要加快診療時間,這樣就需要醫生練就火眼金睛的本事。對於重要的化驗單,醫生肯定是會認真看的,因為這是做出診斷的重要參考指標。


婦產科女司機

首先醫生肯定是認真看了,否則誤診或漏診醫生要擔責任的。其次快和慢是相對的,化驗單如果是讓病人來看是,一頭霧水肯定慢,而醫生則是輕車熟路當然相對快的多了。

其實醫生看化驗單所謂的快,只是相對於病人看化驗單的速度相對而言。俗話說熟能生巧,醫生天天在看化驗單,很多檢查結果的正常值都爛熟於胸,當然速度會快很多。其次看化驗單有技巧,現在的化驗單都標有正常值範圍,異常的結果都會標有異常的提示箭頭,醫生可以直奔異常指標而去,會省很多時間。再者,醫生開化驗單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一個化驗報告雖然報告結果很多,但醫生知道重點應該看什麼,對於其他的正常值只會一帶而過。比如血常規報告有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總數及分類、淋巴細胞等很多項內容,如果醫生是懷疑感染的,重點是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情況。

這些對於醫生是簡單的事情,如果要讓普通患者來做,患者肯定會每項結果都慢慢看一遍,當然速度會慢很多,覺得醫生看的速度太”快”了。


醫患家

很確定的回答:真的認真看了。

當代醫生除了望聞問切,還得掌握各種檢驗、檢查的適應症以及禁忌症,更需要掌握並牢記各種化驗結果的正常參考值,以及異常結果的數值以及臨床意義。

當患者前來就診,醫生了解病情之後,需要對患者開具相關方面的檢查,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各種檢查的目的是什麼,預期的結果是什麼;

拿到結果之後,化驗結果是否與逾期一致或相背,結果異常又代表什麼,有何臨床意義,是否還需要繼續其他檢查,將要進行哪些處理等等問題都需要醫生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並做出處理。

背書本和記東西是醫生的基本技能,各種亂七八糟的數據和五花八門的醫學內容,醫生們早已爛記於心。

醫生每天都需要面對不同的患者,而每個患者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不可能面對每位患者都去翻書或請會診。

所以,不用懷疑醫生有沒有認真看你的化驗單。

如果不認真看,醫生們是很難有接下來的進一步處理的。


重症醫生康駿朋

有句老話說的好:“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當一個人反反覆覆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其熟練程度不是外行人能夠理解的。古有苞丁解牛,今有醫生看病,一個道理,所以你並不用擔心醫生看化驗檢查單太快遺漏了什麼。

可能有的看官要問了,你們是怎麼做到看一眼就知道有沒有問題或者問題的嚴重性呢?這就好比一個好的廚子一眼就能看出食材的好壞一樣,必須要有堅實的業務能力以及從中提煉出來的技巧。這裡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 不是化驗單上每一個數字都要看:一張化驗單,醫生拿到手上並不是從頭到尾一個字不少看一遍,他們知道重點在哪裡。比如一張血常規化驗單,首先我們先看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數量是否正常,如果有異常,我們在進一步分析,比如白細胞高,可能存在感染,再看白細胞分類中的哪一類高的更明顯,中性粒細胞比例高可疑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高懷疑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警惕寄生蟲感染。血紅蛋白低提示存在貧血,再通過看紅細胞大小形態判斷貧血是大細胞貧血、正細胞貧血還是小細胞貧血進而推斷貧血的原因是什麼。

當然,人非聖賢,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因為一張化驗單的忽視造成嚴重後果的。前段時間就發生一起,病人抽血做了血氣分析,醫生只看了PH、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問題不大就讓病人回家了,卻遺漏了血氣分析中的高達30mmol/L的血糖,結果病人回家第二天就出現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搶救無效最終死亡了。也給了當事醫生一個慘痛的教訓。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感謝關注和支持!

Dr趙


Dr趙

強忍著去找1診室的小護士,(她幫大家分本子排隊,)她嗷的一聲,把別人的本本都放下,拿著我的本本叫我跟著她回了3診室,給那個大夫看,大夫說沒事。你陰性血,生娃之前去血庫預約血就可以了。我說那兩張箭頭特別多的沒有問題嗎?她說沒事。

然後建檔的時候,高危產婦N項密密麻麻:白細胞過多、血糖高(這張在單子上是正常範圍)、陰性血。。。

到現在依然蒙圈呢


契約寵兒

醫生看化驗單,有看的快有看的慢的。不可否認,確實有看漏的。好處是現在的化驗單一般都有箭頭標識。看漏的一般很少。

當然如果你覺得醫生不認真,那是你的主觀感受,那就和看化驗單的快慢關係並不大。

以上是個人看法。


帥小醫

我老公是醫生,這個問題問了他得的答案。

第一,他們對檢驗單的結果參數很熟悉,長期看化驗單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難事,幾乎一看就知道什麼指標有異常情況,這樣他們的工作效率也高很多。

第二,化驗單上有很多指標,但不是每個指標對病情診斷都有參考意義,他們會選擇重點的指標來做判斷,所以他們在看化驗單時會比較快。對我們來說一堆天文數字,他們卻瞭如指掌。

所以醫生和病人之間相互體諒相互信任,這才雙方都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