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安排讀博士時候的時間?

歷史研習社

對於讀博來說,三年的時間或許很長,但對於一篇合格的博士論文來說其實非常緊張。

首先,大家要在第一年完成必要的課程學習及相關的作業;其次,大家要始終不停地收集和解讀史料,並在不同的時期對史料的理解有所進步,而且收集史料的時間,還包括到外地去查閱資料;再次,大家要完成論文答辯所需要的論文發表的要求(關於這個問題,我會在工作的部分再稍加論述);最後,大家至少要用半年時間完成論文初稿,及三個月的時間去修改論文以及畢業的各種雜物。

細算起來,其實三年的時間是僅僅夠用而已。各位當然可以考慮延期,畢竟博士論文可以有七年的時間慢慢雕琢,但這僅對已經有工作的同學比較有用。我們不能不正視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博士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化,用人單位往往並不喜歡聘用一個延期畢業的博士,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所以大家還是要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導師說過,別人三年能畢業,為什麼你不能?這就要從你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我想只要大家認真付出,是絕對沒問題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呢?

導師當年教導我的原則,就是前面預緊一點,後面就能夠鬆動許多。從我的經驗來看,第一學年基本是準備階段,第二學年是解讀及初步出成果(單篇論文)階段,第三學年是論文寫作和修改階段。

具體而言,大家在第一第二學年會非常辛苦。第一學年各位除了完成必要課程外,就是要抓緊時間把能在本地找到的資料統統過一遍:本地各大高校的圖書館、省(市)圖書館、省檔市檔的各類材料,大家都要有目的、有步驟地一一搜尋,這其中當然又以我們本校本系的圖書館、資料室的各類資源為首先完成的目標(收集史料有核心及外圍之分,稍後再談)。

因為各個刊物從收稿、審稿、匿名評審到安排登載,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尤其是刊物一般有三個月的等待期,如果不及早安排,到後面就會很被動(當然也有權宜之法,給版面費)。如果各位在第一學年結束時的暑假不能安排外出,那第二學年結束時的暑假一定要外出查資料了,否則之後的時間安排就會更加緊張。

第三學年實際上從暑假的七月到十二月,都應該用來全力撰寫論文,並且最好自己已經修改過一遍,這樣在交論文給老師後,從第二學期的一月到三月,大家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進行修改,無論是論文還是找工作,都會從容許多。

為什麼我如此強調各位外出查閱資料的時間安排,是因為往年都有在學年進行的時間內請假外出查閱資料,這當然是一個不得已為之的做法,畢竟開學時期,學校各種通知或者學務安排都是不可預知的,尤其是臨近畢業,這些事情更是隨時通知隨時執行的,所以如無必要,外出查閱資料不要安排太晚。各位的題目時間範圍都不離晚清民國,一檔、二檔都是必去的地方,越早安排就越為靈活。

但是各位又不能寄希望於外出查閱資料可以發現新大陸,從而為你的論文增添許多精彩之處。首先,各位外出的時間受到費用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儘量收集在本地找不到的材料,而不能在那邊看一些常看的書籍,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本地的資源,尤其是圖書館的資源和各種電子材料,如果能夠過一遍,你論文需要的資料大概80%都已經準備好;其次,當你對本地的材料已經有了充分的把握,再加上閱讀相關機構的藏書情況(一檔、二檔都有介紹概述),去找資料就更加有的放矢,爭取用更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歷史研習社

很榮幸能在此就此問題作出個人觀點的闡釋:

首先,博士的學習時限通常是3年,根據個人情況,有些可能會延期一到兩年,但是不要超過學校許可的最長延續時間,否則,將不能畢業;

其次,博士生想要畢業,在答辯前應主要完成以下學業:完成學校大綱內規定的全部課程且全部成績合格;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相關的課題研究任務;完成學校規定地學術論文發表並完成博士學位論文。

看了您的描述,想必您是一個勤奮好學、樂於鑽研的好學生,如果想要高效率的讀完博士,我在這裡提以下建議,權作參考:

1、根據自己的研究專業方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建議向師哥、師姐和導師多請教,以儘可能將時間都用在關鍵點上。

2、根據計劃,儘可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對待所學,刻苦鑽研,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如確有特殊情況,可以靈活調整,要以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不被打亂和身體健康為基礎,不以犧牲個人休息時間或者其他重要方面為前提。

3、除了學校安排的課程外,廣泛閱讀國內外相關的學術論文、期刊,瞭解最新動態,對於業內的新發現、新成果進行深入探究,做到學以致用,推陳出新。

4、堅持對英語的學習,好處不多說,研究領域常常會用到,做到堅持。

5、對於所學、所思、所感,勤總結,儘可能的多寫論文,將自己的研究所得發表出去,不清楚或掌握不準的地方多和導師溝通,儘可能最大限度、最高效的提升自身。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見解,不當之處請多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