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待業的大學生多嗎?我沒找到工作覺得在家呆著也不太好,該怎麼辦呢?

嘮叨qer

實話告訴你,現在待業在家的還真不是很多,大多數畢業後都能找到一份工作,但是滿不滿意就另說了。

從我的經驗來看,我認為大學生畢業後依然待業在家有這麼幾種人:

一是平庸之極,求職屢屢碰壁受挫,專業不受歡迎、簡歷不夠吸引人、面試見光死,工作不順、被辭退等等,三番五次後信心被打擊,而選擇待業在家。

二是打算求職考公或者考編的大學畢業生。我們那邊的縣城就有一些這樣的人,她們父母不缺錢,可以養她好幾年,只有她全心全意在家備考,考上了編制就萬事大吉。這也是待業啃老的一種常見現象;

三是頭腦發熱,太過高估自己的能力,去創業或者做投機的生意,結果虧得血本無歸,身心疲憊之下選擇待業在家休養,心理壓力極大,難以重整旗鼓去找工作,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事,所以奉勸某些時常把“創業“和“投資”掛在嘴上的大學生謹慎而行,看清自己有多少籌碼,能不能玩,玩脫了後果能不能承擔;

四是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工資低,待遇差的活計看不上,工資高,經常需要加班,單休的工作覺得辛苦,於是晃晃悠悠錯過了求職季,然後發現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了。於是只能選擇待業在家。

五是有社交恐懼症或者其他身心問題,對自己嚴重缺乏信心,沒有獨立自主的生存能力,畢業即失業,只能選擇在家啃老。

以上五種大致上能涵蓋如今待業在家的大學生群體。說實話,雖然目前中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就業壓力大,但只有用心找工作,基本都能找到,怕就怕眼高手低,在大學裡懶散慣了難以適應這個職場叢林。

所以題主如果也覺得在家待著不太好,就要勇敢走出去,哪怕暫時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你先找一份稍微看得順眼的工作,先做起來再說,等你適應了職場節奏,你到時就自然而然不會有這種問題了。對於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職業規劃有點虛無縹緲,只有經歷一段時間,才能深切體會到自己要走什麼路。


大學生不迷茫

這個問題我自認為最有發言權了。

首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現在待業的大學生多嗎?肯定不是很多,但大學生待業也不算個例。

從每個學校公佈的動輒高達90%以上的就業率就可以看出來。當然,學校就業率只是一個數據,並不能反映畢業生對找到的工作的滿意度,也不排除有畢業生在學院輔導員交三方協議的催促下草草找了個公司簽了工作的情況。我今年畢業於某不知名985高校,從我們學院6月中旬的就業率統計數據來看,我們專業的就業率是80%左右,這個數據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基本能反映大學生就業的真實情況的。

還是用權威數據說話吧。6月12日下午,麥可思研究院發佈《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研究對象為畢業半年後的2016屆大學畢業生和畢業三年後的2013屆大學畢業生。報告顯示,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91.6%)與2015屆(91.7%)基本持平,就業情況穩定。其中,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8%;高職高專為91.5%。

針對你的第二個問題,我非常感同身受。首先得明確你所說的“找不到工作”是真的找不到工作,還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講講我的經歷吧。我從去年10月份就加入了校招大軍,但我找工作的態度不算積極,因為我在外省上學,想回到本省工作,來學校招聘的家鄉企業屈指可數,所以當其他同學忙於參加各種宣講會和筆試面試時,我基本處於非常淡定的狀態。秋招接近尾聲的時候,我收到了offer,一個還不錯的本省企業,由於不想過早把自己賣出去但公司又急於籤三方,我沒怎麼猶豫就拒掉了那個offer。到了春招,發現來學校招聘的企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不比秋招了。春招倒是收到了一個特別心儀的offer,但由於家人不支持,忍痛拒之。其間我也參加了國考和省考,基本裸考。省考筆試意外考了第一,但是面試被反超。然後,我悲哀地發現我即將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我認為我的經歷可以反映一些大學生求職的不良狀態。

第一, 缺乏主動性,耽誤了求職的最佳時機。建議學弟學妹們好好把握秋招,話不多說,算是過來人的經驗吧。

第二, 沒有職業規劃,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什麼都想嘗試,卻缺乏在某一領域的專長。儘管我的實習經歷並不差,但與應聘的工作有些脫節。

第三, 自身定位不準確,導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畢竟應屆生找工作基本屬於買方市場,我建議先就業再擇業,先把自己賣出去,提升職業技能之後再考慮跳槽到更好的公司。

對於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來說,“找不到工作”是偽命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是真的。

如果覺得在家待著不太好,那就擺正心態,積極求職。錯過了校招,還有社會招聘可以嘗試。充分利用智聯招聘、大街網、前程無憂等招聘網站,多投簡歷,總會有收穫的。

我現在的工作是通過上述招聘網站找到的,雖然依然不是特別滿意,但至少免去了“我沒有找到工作覺得在家待著也不太好”的煩惱了。

祝你早日找到滿意的工作!


愛情雜談

我覺得還是應該先找一個工作養活自己,不能一直呆在家裡,那樣是會廢的,可能很多大學生想考編制或者公務員的,也是可以邊上班邊考的,不能一直讓爸媽樣著啊!

下面我總結了我為什麼有很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第一, 缺乏主動性,耽誤了求職的最佳時機。建議學弟學妹們好好把握秋招,話不多說,算是過來人的經驗吧。

第二, 沒有職業規劃,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什麼都想嘗試,卻缺乏在某一領域的專長。儘管我的實習經歷並不差,但與應聘的工作有些脫節。

第三, 自身定位不準確,導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畢竟應屆生找工作基本屬於買方市場,我建議先就業再擇業,先把自己賣出去,提升職業技能之後再考慮跳槽到更好的公司。

最後我想說的是:先去找份工作,工資低辛苦一點沒事,先鍛鍊提升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後有機會可以再找好的工作。老呆家裡啃老,父母會老也會有幹不動的時候,就是自己也會老啊,趁著年輕出去闖闖,我送你一句話: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熬不住的人。


用戶67781534907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當然這裡邊既有社會的問題,也有大學生自己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自己的問題,很多大學生上大學其實就是混日子,對自己的未來根本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也沒有為步入社會做一些準備,等畢業後才發現原來社會真複雜,自己難以適應,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於是只能待業在家。



但待業在家也不是個辦法,畢竟已經是成年人了,還靠父母供養,總感覺心裡面過不去,但想出去找工作,又屢屢碰壁,於是就只能陷於糾結之中而無法自拔了。想要從這種糾結中掙脫出來,最關鍵的是要重新審視自己,給自己做個定位,其實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很正常,畢竟自己缺乏工作經驗,所以首先要去積累工作經驗,先找一份工作幹著再說。



很多人老想著一上來就找個專業對口,又輕鬆,又高薪的工作,怎麼可能呢,你不能給社會給公司創造相應的價值,自然也不會獲得好的報酬,所以先找份工作幹著,那怕苦點累點,工資低點也可以,先讓自己進入到社會中,滿滿的歷煉,增長經驗,然後再考慮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平臺,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得成功。



所以先從家裡面走出來,找一份工作,才是你現在要做的,否則呆在家裡你會越呆越懶惰,最終只能徹底變成一個啃老族,不但讓父母嫌棄你,連你自己也會嫌棄你自己,年輕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奮鬥,只要肯奮鬥,那麼你的未來就不是夢。


心靈成長記

國內經濟這幾年持續低迷,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待業的大學生肯定會有的,但是千萬不要把存在大學生待業的現象,看成是自己找不到工作而呆在家裡的理由。國家的大環境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待業現象,但是不能因此而消沉下去導致無所事事甚至抱怨社會。


如果擺正心態,工作的機會還有的。大城市裡快遞行業,餐飲行業都是缺工比較嚴重的行業,只是這些工作比較消耗體力,也沒有辦公室白領,公司高管的職業那樣光鮮體面而已。現在的大學教育,早就不是精英教育了,大學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對任何職業都要平等看待。職業無貴賤,任何行業做得好都可以積累財富並且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要無所事事的在家裡待著,要行動起來。可以到大城市裡來尋找一份工作先安頓下來,安頓下來再進一步發展。如果不想背井離鄉,想在家鄉發展,就關注下家鄉有沒有創業的機會,在家鄉創業的成本,要比去陌生的城市創業低很多。有很多大學生返鄉創業成功的例子:在網上賣家鄉特色產品,在網上推薦家鄉的特色旅遊。。。。可以參考下他們成功的經驗。


不推薦呆在家裡備考公務員,或者進個事業單位。當然對於喜歡穩定的大學生來說,當下公務員,事業單位的職位還是具有誘惑力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年輕的時候能在體制外拼殺一番,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才是最值得的。如果你有志於帶領家鄉的人共同致富,也最好來大城市拼殺一番,掌握了社會的人情世故後,再返鄉創業也不遲。剛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前途都是一片茫然,更不用說帶領別人致富了。


悶頭幹活的驢

這段時間倒是尷尬期,父母朋友能理解倒沒什麼,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舌根倒是不由自己,讀這麼多書了連個工作都找不到,這個他們一輩人的思想,自己也要理解。

反過來說,其實工作不是沒有,只是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

畢業生總會有幾個誤區,覺得自己讀那麼多書了,總得找個體面一點的工資高的工作。這是嚴重誤區,每年畢業生那麼多一抓一大把,缺你一個不缺,少你一個不少,別老想著什麼工資高的,專業對口的,哪有那麼便宜的事讓你撿。所以趁年輕先找個工作應付一下自己,等有好機會再跳也來得及,誰也沒規定一輩子只能一個工作吧。

還有一個,就是再教育,學個一技之長什麼的,這個時間短,費用也不高。我朋友就是本來學的是農林專業的,自己又去外面學校學了網頁製作方面的,他的學習的費用是可以學完後等找到工作了再分期付款的,學校還可以安排你就業,這很方便了。

現在在家賺錢的機會也很多,比如這個今日頭條,你肚子裡有點墨水,可以做做自媒體之類的,顏值高的話那去直播也行,總得先度過這關。

總的來說千萬不要無所事事,這是懶癌的溫床。越沒做事越會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想一萬件事不如動手做一件事。


曲中角

我只想問“為什麼找不到工作?”

畢業生越來越多,有些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有些不僅找不到,甚至還威脅到生命。

畢業之後為什麼要去找工作呢?

因為要實現價值,這個價值是指父母含辛茹苦培育我們,供我們讀了十幾年的學,是時候有結果了。換言之,畢業了,要獨立,要開始積累經濟基礎,為以後的生活做準備。所以,急急忙忙的去實習,急急忙忙的去找工作。

其實大家都懂物競天擇這個道理,所以急急忙忙,怕慢了,怕錯過了。甚至有的時候對突然出現的機會誠惶誠恐,對HR恭敬到畏懼,對同事客氣到卑微。

然而,即便這樣,依然有大把的人找不到工作,並且認為,這是社會的不公,是現象級的灰暗,是出身的差距。

工作是什麼?

工作的核心內涵是交換價值。為什麼找不到,為什麼你碰到那麼多不公平,你有價值麼?

憑什麼讀了十幾年書就要給你錢?你想做文案,想過什麼是受眾麼,有受眾心理這個概念麼,思考過為什麼“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麼一條簡單到爆的廣告語能火麼?

無論你懂了還是沒懂,我只是想說,找工作之前先尋找價值,找你能為這份工作產生價值的點,放在你嶄新的簡歷裡告訴對方,我能!

在這個過程裡,你會因為價值找到目標,從而選擇行業,職業或者其他。

不要長時間待在家裡無所事事,你也是個成年人了。每天就知道花著父母的錢,也不出去掙錢,像什麼樣子呢?要學會一切資源,大不了從底層做起,最起碼有收入!

總的來說,任何求職者都需要對自己所有的資源進行客觀的評估,根據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關係,將期望值調整到合理的區間。這樣,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大些。


建築女磚家

以前有個鄰居家的男孩,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後去廣東轉了一個月回來,天天在家裡玩遊戲,還叫了個同學自己帶了臺電腦過來,兩個人一天到晚的玩遊戲,因為他父母都長期在外面打工,每個月都會打生活費給他。有一天我去他家看了一下,兩臺電腦並排放著,地上到處是桶裝方便麵空盒子,還有菸頭,垃圾到處都是,我就問他怎麼不去工作呢?他說去找過了,工資太低了,好的公司工資高的不要他,工資太低的自己又不想幹,不管咋滴自己也是大學畢業,更不可能進工廠打苦工,反正父母打工養著他,生活沒壓力,不擔心沒飯吃,就在家先玩著吧。其實在我看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真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這麼多,就業壓力太大了,本身就沒工作經驗,如果家裡沒後門沒路子,就先老老實實的先不要要求那麼高,先找份工作混點經驗提高一下自立的能力,不要老依靠父母,工資低點沒關係,等工作能力上去了工資不就高了麼,到時也可以另外找一份好的工作啊。現在很多大學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騖遠。建議你先去找份工作,工資低辛苦一點沒事,先鍛鍊提升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後有機會可以再找好的工作。老呆家裡啃老,父母會老也會有幹不動的時候,就是自己也會老啊,趁著年輕出去闖闖,我送你一句話: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熬不住的人。這是我的座右銘。


xiaotie888

待業的大學生也不多。

一直有人宣傳大學生找不上工作,什麼就業壓力大,一畢業就失業,不考研,你就沒出路。這些話,都是媒體編出來嚇唬剛畢業的大學生的。真實情況真不是這樣,身邊的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慘到找不到工作。如果沒有工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想工作。

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問題是,低不成高不就。很多大學生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感覺自己是個大學生了,應該做些體面的工作,那些髒活累活不應該自己幹,自己應該坐辦公室。所以,公務員考試異常火爆,一個是因為穩定,另一個就是因為體面。而大公司了,也喜歡招收高學歷的人,所以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又都去了大公司。報的大公司人多了,自然會導致大公司條件越來越高,很多人就達不到要求,只能失業。


而那種體力勞動,很少看到有大學生去做。即便工資不低,大學生還是會喜歡更舒適更體面的工作,這也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如果真能放下身段,從基層工作做起,不好逸惡勞,工作還是很好找的。只要肯吃苦,肯努力,一定會找到工作的。更好的工作是留給更成熟更有經驗的你的,所以,努力吧,大學生!


風調雨順212415470

現如今社會,真的就是“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所以現在待業的大學生還是挺多的。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待在宿舍裡,足不出戶,吃飯就是點外賣,基本一年的時間美其名曰在寫論文,那這樣上的大學還有什麼意義呢?就個人認為,我們在畢業實習的時候就應該留意一下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可以在哪個領域工作。畢業之後呢,待在家裡,不但會讓自己的親人感到難受,自己也會感覺無所適從,現如今,也是自助創業,所以我們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個人認為比較有潛力的行業,先維持著日常開銷。再慢慢規劃一下自己未來的發展,重新選擇一份與自己專業相匹配的工作,把創業項目當做第二職業,做一個“斜槓青年”這樣,自己也會成為一名當代優秀青年,優秀創業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