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中藥,廣受埃及人喜愛!可治一切氣滯血瘀痛證

乳香,本名燻陸香,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因其滴下成乳頭狀,故亦稱乳頭香。為薰香原料,又供藥用。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藥議》:“薰陸,即乳香也,以其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鎔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

而乳香的歷史,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史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味中藥,廣受埃及人喜愛!可治一切氣滯血瘀痛證

乳香的歷史故事

考古學家在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的陵墓中,發現了一個被密封的陶罐,裡面裝著超過3000多年卻依舊散發香氣的軟膏,經過分析,發現主要成分就是乳香。

作為最古老的文明古國,埃及人非常喜歡乳香,經常在日常保養、醫療、祭祀和木乃伊的製作上,把它與沒藥、松香等一起使用。

乳香的神聖地位,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希臘和羅馬帝國文明。它的香氣橫跨了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佛教最鍾情的是檀香,同時也有使用乳香的習慣)。

古埃及人不惜花費巨資,到遙遠的阿拉伯國家收購乳香,由於產量少,運輸路線漫長而艱辛,那時,乳香可不是論斤而是論顆販賣乳香原產於阿拉伯半島的南部,因此運輸主要由駱駝商隊從阿曼南部出發,經過也門,沿著阿拉伯半島西側北上,直到聖地耶路撒冷,再分送到羅馬帝國、波斯,以及東方的印度乃至中國。

這條道路全長3000多公里,全是浩瀚無際的沙漠,但它是過去幾千年裡,阿拉伯鏈接世界的窗口。

在過去一千多年裡,由於沿途國家宗教的變遷,戰爭帶來的毀壞與封鎖及海上貿易的興盛,這條陸地道路,如同中國絲綢之路一樣逐漸荒廢。我們只能在斷垣殘壁中,遙想這條當年繁忙而興盛的乳香之路。

乳香的來源和功效

產地:北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島。

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行氣,消腫生肌。

這味中藥,廣受埃及人喜愛!可治一切氣滯血瘀痛證

乳香的服用

1、跌打損傷,瘡瘍腫痛。

2、氣滯血瘀之痛證。

乳香內能宣通臟腑氣血外能透達經絡,可用於一切氣滯血瘀之痛證。

乳香的炮製

臨床上使用乳香的中藥飲片都要求經過加工炮製,才能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這味中藥,廣受埃及人喜愛!可治一切氣滯血瘀痛證

原藥去雜質,搗成碎塊入藥者。制乳香為原藥搗成粉末後,置鍋內炒至熔化,然後倒出,待微冷切成小塊者。炒乳香為原藥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見熔化後,略呈黃色,取出放涼入藥者。醋炒乳香又稱炙乳香。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