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耀州紅色記憶,“老羊皮”捧出軍功章

掛子碥的村名來自一個讓人憂傷的傳說:相傳,清同治年間,一老婦的兒子戍邊甘肅,久無音信,老婦掛念兒子,經常站在村邊的碥子上(河岸突出的高崖),西望邊關,終究沒有等到兒子的歸來,老婦最後化成一塊黃土,一直佇立在那處高崖上。後來,人們便把村名改為掛子碥。而在中國紅色革命的歷程中,又有多少母親沒有等到兒子的歸來呢?

3月12日,天氣有點陰冷,“老羊皮”的名字吸引我們來到掛子碥。這是一個不足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南距小丘鄉政府3華里,西邊臨溝,溝下是清峪河,一座廢棄的土城聳立在溝邊,遠看正像一個老人佇立在塬畔。

在一間新瓦房中剛坐下,一陣咚咚的腳步聲傳來,緊接一位老人閃進門來,伸出漆黑的手錶示問候。嚮導介紹說:這就是老革命楊振海——因常年披一件羊皮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羊皮”。定睛一看,果然身披羊皮襖,裡邊居然還扎著武裝帶,同他四十年代在部隊上照的像相比,清瘦了許多,雖不如以前英俊,卻依然精神矍鑠。

老人愛笑,問起當年的革命經歷。66歲的楊振海只說了聲:我去寒窯一下。就出了門,不一會兒,老人提著一個黑挎包和零碎東西進門來往床上一扔,叮噹作響。老人一一捧出來讓我們看,一枚1955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尤其令人矚目,1950年的解放西北紀念章、1952年的蘭州通車紀念章、1956年的“蘭獎字041號”獎章……十多枚獎章和證書承載著老人不平凡的革命歷程。

1935年,7歲的楊振海在家鄉照金參加兒童團,為紅軍站崗放哨,查看路條,經常與哥哥一起到秀房溝給紅軍送面。1942年,14歲的他在照金正式參軍,被派到馬欄衛生所當勤務員、護士,後到115師留守處警衛部隊。1943年實行精兵簡政,部隊首長因他年紀小讓他回去,楊振海寧願到地委農場放羊,就是不回。

重溫耀州紅色記憶,“老羊皮”捧出軍功章

1947年,國民黨大肆圍剿陝甘寧邊區,楊振海被編入一兵團三團二營,隨部隊轉戰陝北,打白水縣城,打榆林、打安邊。1948年正月,天寒地冰,楊振海所在的一兵團同二兵團在瓦子街合擊劉戡部隊,殺死劉戡,他們一個營也犧牲的只剩40多人。此後,楊振海隨部隊轉戰關中,進軍西北。在與馬家軍的激戰中,楊振海記得,一次他們為了包抄敵人,一個鐘頭跑了二十五里山路,有些戰士跑得吐血,終於把敵人包圍在一個山凹裡,敵人拼命衝擊,戰士們子彈打完了,就用槍托砸,那一仗,消滅了馬家軍好多人。第二次攻打榆林時,楊振海的部隊負責伏擊從安邊支援的敵軍,夜裡很冷,戰士們埋伏在野地裡,刺蓬扎得滿臉是血,沒有一個人叫苦。

轉戰關中時,楊振海隨部隊西擊寶雞,東打澄縣、蒲城,為攻打華縣的部隊解圍,然後又過同官、耀縣,直奔麟遊,將馬家軍從禮泉引到咸陽原,一仗將馬家軍徹底擊潰。戰鬥中,楊振海逐漸成長起來,由一名普通戰士提拔為班長、排長。

老人參加了蘭州戰役,“我們跑了7天7夜到蘭州,休息時當地人還說,解放軍插著翅膀都來不了。我們連負責進攻敵人的一個大刀隊,連長犧牲了,通訊員說‘我代理連長!’就帶頭衝了上去,我們一個衝鋒就把敵人收拾掉了。仗打得很激烈,敵人把黃河鐵橋打著了火,黃河都是紅燙燙的,河上死了多少人都不知道。打下蘭州後,部隊在七里河休整了一個禮拜,工兵掃除路上敵人埋的地雷、炸彈和炮彈,準備西進解放新疆。我們到河西走廊時,新疆和平解放了。一些長征時失散的西路軍戰士來尋部隊,可憐的很。”

“這是我在甘南剿匪時用的水壺和飯盒,”楊振海指著一個漆已掉完、坑坑凹凹的軍用水壺和飯盒說,“ 1953年我們進入甘南阿卜梭剿匪。當時馬家軍的幾個師就地解散,都帶有武器,戰鬥很艱苦,語言不通,每個連隊都得配一名翻譯。1954年在阿米湯打馬虎山時,戰士們扔掉行李乾糧,硬是用兩條腿追趕敵人的馬,到犛牛溝將馬虎山圍在老窩,調山炮團打開寨門,消滅了馬匪,那時戰士們已餓了三天。”

在楊振海的床上,一頂舊軍帽已破爛不堪,本以為是楊振海隨便撿出來的,但當他從一個塑料袋中取出七八副帽徽、領花、肩章時,才知這是1955年他被授予中尉軍銜時的原物。在他的軍銜證書上這樣寫著:“軍銜,中尉;何人授予,國防部長彭德懷;1955.10.1,蘭銜軍字105號”。

1955年,從小沒有讀過書的楊振海在部隊讀完了小學,並拿到了“西北軍區完全小學畢業證書”,在證書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各科學習成績(滿分為5分):國語3分,算術4分,自然3分,政治3分,軍事3分,全部及格。

1958年,楊振海從部隊復員,編入預備役,在他的軍官證上這樣寫著:“中國人民放軍預備役軍官兵役證a字第12694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1958年5月15日”。

回鄉後,楊振海種地,放羊,卻始終保持著他軍人幹練的作風。採訪中,當他用滿是老繭、皮膚粗黑的雙手,將那一枚枚軍功章、一本本大紅證書從個塑料袋中捧出時,我們已明白了,正是那一雙雙粗黑的大手,打下了960萬平方公里的紅色江山。

在楊振海自家的叔伯兄弟中,有五人參加了革命,其中六爸的二兒楊樓娃(小名)在太原戰役中陣亡。(文⁄張軍朝)

多年來發表有300多萬字的新聞作品,長篇紀實報道《照金記憶》近日由西安出版社正式出版。美術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屆鋼筆畫展,全國第四、第五、第六屆鋼筆畫展評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