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給娃上早教?這個錢花的冤枉嗎?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文/娘娘說

作者/辣媽菲爺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家庭裡總有不同的聲音:

操心的媽媽認為應該儘早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智力開發,以免孩子以後輸在起跑線上;

心大的爸爸認為孩子還那麼小應該盡情釋放天性,而且早教課一節就是一兩百,一年隨便就上萬,還要一家人都出動,大費周折,傷財傷力。

家裡的女主人和男主人因為孩子的早教問題,紅了臉,起了爭執。但是到底上不上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個結論,

所以,作為一個已經帶娃上過一年半早教課的過來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到底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這個話題。

到底要不要給娃上早教?這個錢花的冤枉嗎?

1.早教都教些什麼?

以我帶孩子上早教班的金寶貝為例,主要是分為育樂課程,音樂課程和藝術課程三類。裡面的育樂課程就是讓孩子在各種器械之間穿梭爬行,而音樂課程就是跟著孩子唱歌跳舞,至於藝術課程就是我們熟知的畫畫和做手工。

每一期的課程都會有一個主題,然後所有的課程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全英文教學貫穿全程,音樂和歌曲當然少不了,這畢竟是金寶貝的特色。

一般是以一首welcome song 開始,然後圍繞主題和孩子進行互動,練習,以及各種小遊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

除此之外還有以全球禮儀文化禮儀為背景的“環球寶貝”課程,以及去餐館銀行,去麵包店做麵包,去農場摘草莓等戶外課程。還有結合節日的主題party和當月的生日pary。

總而言之,早教班的重點是“玩”而不是我們理解的“教”,

所以那些希望早教中心可以教出一個天才來的父母可以死心了,而那些擔心扼殺孩子天性的父母也可以放心了。

到底要不要給娃上早教?這個錢花的冤枉嗎?

2.那在家玩就行了,還上什麼早教班。

回到原點,你想給孩子上早教班的目的是什麼?咱們先不講早教機構宣傳的高大上好處:什麼思考力,領導力,行動力。

從娃出發,參加早教中心,娃都有什麼益處:

1)多運動

金寶貝中心可以提供一個寬敞,花樣豐富,最重要的是相對安全的活動場所,特別適合我家那時那個剛學會爬,還處於學步期的小娃娃,到處都有海綿包裹,所以把孩子往那裡一丟,我就可以在旁邊留半隻眼睛盯著,管她怎麼折騰,我都不用心驚膽戰擔心她會哪裡磕了碰了。

孩子多運動,媽媽少擔心。大運動對於孩子早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和金寶貝一對比,家裡那有限的器械和場地,甚至還有可能暗藏兇險,容易磕磕碰碰,就顯得不那麼夠用了。

到底要不要給娃上早教?這個錢花的冤枉嗎?

2)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早教課程可不是隻針對孩子的哦,它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上,因為裡面有很多環節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互動完成的,比如抱著孩子舉高高玩降落傘,觀察協助孩子做手工但不甘於孩子創作,帶著孩子一起跟著音樂跳舞等這些雖然耗費體力和精力但是樂趣滿滿的親子活動,這是我們平時在家帶娃中不容易出現的場景。

如果你給孩子報了早教班,自己卻不去上,讓保姆或者家裡老人去,就失去了上早教班的意義了,純屬浪費。

3)英語環境從小抓

早教中心裡的全部課程,包括音樂都是英文的,這對於寶寶的英語啟蒙是有一定作用的,雖然幾節課不會造就一個雙語寶寶,但是早教中心裡的許多內容,如果孩子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些內容都可以成為父母回家後培養英語的素材。

學習的最好途徑,當然是趣味呀!我家娃自小就喜歡GYMBO的主題神曲,所以我回家後有事沒事就和她磨耳朵,嚼舌頭,現在整首歌的旋律和動作她都已經熟記於心,也早早就識別了歌詞中的side to side,up and down, peek a boo等短語的含義。

4)早教還能增強社交能力

在早教班上,有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他們接觸,和他人接觸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和他人玩耍也是有很多樂趣的,這對於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也會逐步放心慢慢脫離父母的陪伴;

在早教中心,孩子也有機會在父母的陪伴下去處理小小的社會衝突,例如排隊,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玩具,到時間要交回玩具,這些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也會面臨的問題,在早教班就已經早早涉及,那麼他以後就能更好的處理這些問題。

到底要不要給娃上早教?這個錢花的冤枉嗎?

3早教只能上早教班嗎?

早教就是在孩子正確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情,客觀地說,就是不一定要上早教班,但是早教很有必要。

胎兒為了能夠通過母親狹窄的產道,在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時就出生了,大腦控制著人的思維活動和人一切的後天行為。

嬰兒出生後,他們的大腦神經其實還在發育,早教能儘早地為嬰兒提供促進大腦神經的環境和方法,通過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豐富環境,刺激他們的感官和體能的發展,用互動和社交來促進思維過程,語言鍛鍊,情感和情緒的理解等。

當然,給嬰兒早教的環境和方式,既能由早教中心提供,父母也是可以提供的,父母可以這麼做:

1)關於大運動:除了在家裡開闢足夠大的活動場所,平時多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小區樓下游玩,如果可以週末還能帶孩子外出甚至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幫助他們適應不同的環境。

2)關於早教智力開發:互聯網時代家長可以在晚上找到很多有趣的講義,遊戲,音樂,以及app之類的,家長自己平時多參與和孩子的互動,就能多發掘孩子的興趣;

3)社交能力培養:遠可多認識一些同齡寶媽,週末相約出遊,近能在小區裡尋找同齡的朋友,多接觸交流。

4)關於英文啟蒙:在家的時候可以多給孩子播放英文歌曲,英文原版動畫,自己口語好的可以自己讀一讀英文繪本,實在不行還有點讀筆。

5)關於幼兒園過渡:現在很多幼兒園裡都設置了小小班,兩歲就可以上了,甚至還允許家長陪同讀一週,同樣可以起到過渡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培養孩子有成效,離不開父母的親力親為,如果你不夠好,那麼再好的早教班也沒有用途。

至於決定一個娃是否能夠幸福一生,有很多因素,不僅是早教的這一段時期,而是在今後十幾年的家庭教育和和父母的引導。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