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急性發作該怎麼辦?這8條建議必看

痛風急性發作該怎麼辦?這8條建議必看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尿酸鹽過度沉積導致的炎性關節疾病,它的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逐年升高,我國這些年痛風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痛風關節炎本身的嚴重性以及多樣性的併發症是人類健康的一大難題。當痛風急性發作時,臨床醫生的正確處置很關鍵,今天我們就以指南和相關解讀入手講講痛風急性期的管理。

建議1:關於痛風急性期用藥原則

建議2:這些抗炎止痛藥物可以選擇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秋水仙鹼和糖皮質激素都是急性發作的一線用藥。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推薦首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來緩解症狀,對於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的秋水仙鹼。

建議3:無禁忌證者早期足量使用NSAIDs藥物

NSAID類藥物是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用藥,包括非選擇性環氧化酶(COX)抑制劑和COX-2抑制劑兩種,若無禁忌推薦早期足量使用NSAIDs速效製劑。NSAIDs使用過程中需監測腎功能,對於嚴重慢性腎臟病(G4~5期)未透析患者不建議使用。

對於存在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消化道出血,或既往有複發性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病史者不能使用NSAID類藥物,應選擇秋水仙鹼藥物。

COX抑制劑主要存在消化道潰瘍、胃腸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對於不耐受COX抑制劑的患者可選用COX-2抑制劑,其胃腸道不良反應可降低50%。但是COX-2抑制劑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對於合併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應避免使用。

建議4:秋水仙鹼的使用需要小劑量

秋水仙鹼是通過抑制白細胞趨化、吞噬作用及減輕炎性反應發揮止痛作用。推薦在痛風發作12h內儘早使用,超過36h後療效顯著降低。

對於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的秋水仙鹼(1.5-1.8mg/d)。有研究顯示,低劑量與高劑量(4.8~6.0mg/d)之間並無明顯療效差異,且不良反應更低。起始負荷劑量為1.0mg,口服,1h後追加0.5mg,發作12h後可以按照每次0.5mg,每天服用1~3次的用法。秋水仙鹼12小時內最大劑量不超過1.8mg。

使用環孢素A、克拉黴素、維拉帕米、酮康唑等藥物時應避免使用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不良反應隨劑量增加而增加,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道反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停藥;少數患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時須停藥;腎臟損害可見血尿、少尿、腎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患者須酌情減量。秋水仙鹼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時注意監測血常規。

建議5:藥物不耐受者可短程使用糖皮質激素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中提到,痛風急性發作期,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其療效和安全性與NSAIDs類似(證據級別:2B)。對急性痛風患者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30mg/d,連續3d)可起到與NSAIDs同樣有效的鎮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消化道的不良反應少於秋水仙鹼。

具體的用法可以口服潑尼松,每天每千克體重0.5mg,處方期間足量使用5-10天,或者足量2-5天之後減量使用7-10天。大關節發作時可注射用藥,注射劑量依據發作關節大小調整。

建議6:不推薦糖皮質激素與NSAIDs藥物聯合

建議7:難治性急性痛風可考慮IL-1受體拮抗劑

IL-1β在單鈉尿酸鹽(MSU)結晶誘導的炎症中起關鍵作用,並且多項試驗證明IL-1受體拮抗劑能有效緩解痛風急性發作。歐洲已經批准將其用於禁忌使用或無法耐受秋水仙鹼、NSAIDs及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的嚴重痛風患者。但是,因為IL-1β受體拮抗劑會增加膿毒血癥的風險,因此對於有近期感染史的患者來說不能使用IL-1受體拮抗劑。

建議8:選擇合適的降尿酸時期

此外,患者的相關教育,改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飲食、控制體重等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J].中華內科雜誌,2016,55(11):892-899.

[2]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共識專家組.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3):22-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