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33期 文/無常奉天玉)

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熟讀《三國演義》,大多數人在提到其中的武將時,會首先想到劉備麾下的五虎將,即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人中,關羽曾溫酒斬華雄,一刀誅顏良,三合敗文丑;張飛曾虎嘯當陽橋;馬超曾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大呼“馬兒不死,吾無葬地”;黃忠則曾臨陣斬殺夏侯淵。不過在小說中,威名最是遠揚的,還是要數趙雲,畢竟夷陵之戰的時候,他率兵前去接應劉備,剛剛大敗劉備的陸遜,便立馬選擇了退兵。那麼,陸遜此舉,真的是因為被趙雲嚇破了膽嗎?

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首先,陸遜害怕趙雲這一點,應該是不容辯駁的。畢竟劉備率兵伐吳的時候,帶去的將領或是年輕小將,卻是沒有什麼威名的大將,唯一一個能力卓越的黃忠,還早早的被馬忠射殺了,這也是陸遜為什麼能夠在火燒連營之後,能夠差點將劉備逼上絕路,嚇得劉備大呼“朕死於此矣!”的重要原因。但是趙雲的到來不一樣,在此之前,趙雲早已威名赫赫——長坂坡之戰的時候,他單槍匹馬,懷抱一個嬰兒,還能夠斬殺敵將五十餘人,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一人一劍,便讓江東諸將不敢妄動。面對這樣一個人物,剛剛被拜為大都督的陸遜,不犯怵是不可能的,再加上,趙雲剛剛到來,便嚇得朱然的軍隊“紛紛落澗,滾滾投巖”,更增加了他的恐懼心理,於是他急忙下令收兵。

一、減小損失

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在演義中,陸遜是一介書生,是一個儒將,他追擊劉備之時,手下也沒有能夠抵擋趙雲的名將,如果選擇與趙雲硬碰硬,他根本佔不到便宜,反而會損兵折將,得不償失。而且就算他及時收兵了,其帳下的朱然,還是不遇撞到了趙雲的槍下,被一槍刺在了馬下,試想,如果陸遜不及時收兵,又會損失多少人馬呢?

二、擒殺劉備無望

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陸遜追擊的目的,是為了生擒或殺死劉備,如果最終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損失再多的兵馬,他或許也不會放棄,可是在趙雲及其帶來的生力軍干預下,陸遜根本無法達到這個目的,既然擒殺劉備無望,那麼這場戰爭還有什麼意義呢?

三、害怕江東被曹丕突襲

夷陵之戰,趙雲援軍一到,陸遜為何立馬收兵?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除此之外,陸遜原本只想速戰速決,不想與劉備繼續打持久戰,也是他收兵的原因之一。當他陷入諸葛亮佈下的八卦陣,被黃承彥引出之後,要率兵返回東吳時,就曾對其手下的將領解釋道:“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詐與父無異,今知吾追趕蜀兵,必乘虛來襲。”正是因為顧及這一點,他才沒有放任戰爭延續下去,而是及時退兵,放過了趙雲這塊硬骨頭,追擊其他各路蜀軍,並在蜀軍退守白帝城之後,直接回到了東吳。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在演義中,陸遜一遇上趙雲的援軍,便選擇了退兵,不僅是因為害怕趙雲的威名,而是出於多方面的考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