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5E保形油箱安裝在機身兩側的保形油箱也稱FAST包,蘇聯系列有這類的郵箱嗎?

烏陵與土明

有的,只不過位置不同而已。

設計保形油箱的目的就是在於最大限度的保證飛機氣動外形的完整性。

F-15E的保形油箱設計在進氣道兩側延伸到機尾。對整體F-15的氣動外形影響很小,其容積又遠遠大於外掛的副油箱。

蘇聯時期就也進行過相當的研究。最突出的表現是Su-27和mig-29的的保形油箱,只不過不是放在機身兩側而是以躬背的形式放在了機身上方。

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飛機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但是這已經是一架安裝了保形油箱的戰鬥機了。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

可以發現這家飛機的機背部分似乎是比其他同型號飛機要高隆一些。這就是背部的保形油箱了。

俄羅斯現在用的保形油箱是可拋棄式的,可以在飛行中向上拋棄掉。

在需要更強的機動能力的時候可以釋放油箱的固定栓,這樣油箱會在氣流的作用下向後掀起拋出。


SU-30還設計了一種機腹的保形油箱。原理和使用方式也是類似的。

從上面的風洞模型上可以明顯的看出這家Su-30的進氣道之間加裝了特殊設備,就是一款機腹保形油箱。但這樣但設計會造成中央升力體佈局的效率降低,一般的情況下並沒有實際使用。


軍武數據庫

蘇聯在蘇27系列戰機和米格29都考慮過加裝保型油箱

保型油箱設計的初衷就是替換阻力較大的副油箱,所以保型油箱的設計思想就是保持現有或者對氣動佈局改變不大。

蘇27系列戰機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加裝保型油箱,而且設計為保型油箱是空中可拋方案。這個方案出現在蘇27早期方案中,並且經過了風洞測試,這個油箱從背部隆背一直拓展到機尾尾椎處。當不需要的時候可以向後彈射拋棄,但是最後發現空中拋掉油箱可能會撞到機翼。

之後蘇30戰鬥機研製過程中,蘇聯又開始研究保型油箱,但是這次方案變了,由上面的機背處向後可拋變為機腹不可拋,佔據機腹處兩臺發動機中間位置。但是這個方案進氣道形狀改變了。該方案體積小於4.38立方米,佔據機腹下方2個掛點。實際測試表明,該方案對飛機的隱身性和氣動性是有力改善。

在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就展示過帶保型油箱的蘇30

米格29的保型方案是直接在機背處融合成一體,也就是下面箭頭處

但是從綜合裡看,蘇俄雖然有過類似研究,但是並沒有像美國一樣大規模應用。


雛菊西瓜Peterpan

其實米格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都曾給自己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研製過保形油箱,但只有米格研製成功了。

先來說說蘇霍伊。

在蘇-27研製早期,蘇霍伊的設計師就為該機研究過保形油箱,曾在風洞中測試過機背保形油箱概念。很鬼畜的是,蘇霍伊設計師居然要求這種保形油箱需要能夠在飛行中分離,這讓人非常搞不懂其背後的用意。照理說保形油箱在用空後重量很輕,增加的空氣阻力也不高,不會對戰鬥機的機動性造成過多負面影響,因此F-15和F-16的保形油箱都是不可拋棄的。

在概念設計中,蘇-27的這種保形油箱從機背一直衍生到機尾,並通過彈射方式拋除。這種保形油箱的風洞分離測試結果很難看,分離後的油箱飄飄忽忽,有很大幾率撞在後機身或垂尾上,讓扔副油箱變成自殺行為。於是蘇霍伊設計局放棄了這種設計,轉為為蘇-30研究機腹安裝的保形油箱,這種保形油箱是不可拋的,安裝在兩臺發動機艙之間的機腹隧道中,具有很低的空氣阻力。

但蘇-30作為一種出口型多用途戰鬥機,沒有客戶對這種保形油箱感興趣,因為該機先天的大內油和空中加油能力已經足夠正常作戰需求,再增加續航力就是和機組過不去了。研究表明持續8小時以上的長時間飛行對人類飛行員的體力和精力都是嚴重考驗,飛行時間過長將顯著降低飛行安全。於是這種保形油箱也沒有修成正果。

但對於腿短的米格-29來說,機背保形油箱卻是個增程福音。

在上世紀90年代的米格-29SMT升級項目中,米格設計局給該機的機背安裝了一個駝背式保形油箱,並且與結構融為一體(實際上已經算不上是真正意義的保形油箱了),完全取消了拋棄的可能性。這個全新的保形油箱讓米格-29的內油增加到6100升,作戰半徑提高到1500公里(大概是空-空任務),使SMT完全擺脫了腿短的帽子。


航空愛好者AMR

CHNrising來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蘇聯(俄羅斯)的系列飛機由於設計,所以都沒有這種設計,比如蘇-27系列的設計具有瘋狂的內部燃料儲存結構。蘇27擁有210,000分鐘的耐力,內部儲存有11,000公斤的燃料。對比一下:

陣風4,200公斤

米格-29,500公斤

歐洲戰鬥機5000公斤

F-22 8,200公斤 這是頂級的雙引擎飛機,使用所有內部燃料也只有這麼點,

但是Su-27系列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達到8,000-12,000公斤。它擁有巨大的燃油消耗量引擎,以支持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0噸加力,所以俄羅斯空天軍不需要為Su-30MKI掛載外部油箱。再

比如現在俄軍的蘇-57通因為需要裝備內部武器,所以才需要兩個5,600千克的外部油箱來進行特殊的長距離運輸。 俄羅斯最優秀的飛機設計有大容量內燃機。你不可能要求減少燃油容量的,而且CFT通常是以後以空氣動力學為代價的,這就需要從飛機中獲取更多的能量。例如,Mig-29,F-16,Mirage 2000,Gripen,Rafale幾乎總是用外部油箱飛行來完成大部分任務,否則,做其它事情的時間都太少了。因此,老毛子並沒有安裝任何的保形油箱,相反只有西方才安裝了。



CHNrising

好像還沒有見過蘇俄戰機採用保形油箱的報道,但是蘇系戰機在機體和機翼設計上經過優化,且機身都有所放大,其自身載油量驚人,從蘇27到蘇35,沒有外形的大變化,但航程都很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