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造成心理變態?

你是我窮極一生的追求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看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特別想回頭說一句:說誰呢?!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遭遇,會讓你想給對方下一個心理變態的定義。而究竟是對方什麼樣的表現?才算作是心理變態呢?

我們輕易的最好不要給別人這樣一個帽子來戴。

但是我還是願意討論一下一些很嚴重的心理問題包括很嚴重的心理變態行為是怎麼產生的。

很久以前讀過一篇文章。分析的是以變態殺人,連環殺手成長經歷。具體的內容我記不清楚了,但是我印象中很深的一句話是:

如果在他這一生中,有一個人真正的愛過他,哪怕一次,或許他的命運就是另一個樣子!

很多可憐的,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的人,首先,他是悲哀的悲劇。

當然,這個說法是從外界環境條件來講的,可能很多人會不太接受這個觀念。 那是不是或許我們可以說,外界沒有給他那麼一個友好的成長環境,即使偶爾的友好他接受起來也非常困難,或者說,他可能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一份關注,關心,尊重和愛。

而愛,是療愈世間一切心理問題的良藥。

但是大家也知道,有的時候這樣的一份愛傳遞起來有多困難。

首先愛人的人要有足夠的勇氣。被愛的人也要有接受愛的能力。

我覺得生活中,輕易的我們不要給別人一個關於心理變態的定義。如果有機會,如果還可以,我們可以嘗試著去尊重他,和關心他。就當一切都還來得及。

在有機會的時候傳遞一份善意,而不是憤怒。

當然,如果我們真的看到一些在性格上和人格上,實在問題比較多,那我們就儘量遠離一些,至少,在人際關係裡面,保證自己的安全和舒適還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更好的服務頭條讀者,歡迎加入頭條讀者微信交流群,討論、學習、共同成長,詳詢請發私信。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極少有人願意不厭其煩地跟心理變態者打交道,為了這麼做而反覆打電話給監獄的人更是罕見。但經過一年多的會面和協商後,來自耶魯大學的阿麗爾·巴斯金-薩默斯(Arielle Baskin-Sommers)終於說服美國康涅狄格州一所安全級別最高的監獄,讓她可以接觸裡面的囚犯,研究那些有心理變態傾向的人。



顧名思義,心理變態者難以理解其他人的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他們為什麼如此自私、麻木,對他人的福祉無動於衷,為什麼暴力犯罪率是其他人的三倍。但奇怪的是,他們理解其他人的想法、期望或者信念似乎並無障礙,這種能力被稱為換位思考、心智化或者心智理論。


“他們的行為似乎表明,他們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薩默斯說,但他們在實驗中的表現卻不是這樣。當他們聽了一個故事,被要求明確說出故事人物的想法時,他們能做到這一點。


從表面上來看,這在情理之中:他們能理解受害者的想法,可他們不在乎,所以他們做出了犯罪行為。但薩默斯發現,他們的思維並非看起來這麼簡單。


大多數人會無意識地進行換位思考。從嬰兒時期開始,其他人的想法會在不知不覺中滲入我們自己的思維。顯然,同樣的事情在心理變態者身上卻不那麼強烈。通過研究康涅狄格州的囚犯,薩默斯和同事林賽·德雷頓(Lindsey Drayton)及勞麗·桑托斯(Laurie Santos)發現,這些人能有意識地進行換位思考,但通常來說,他們不會像大多數其他人那樣無意識地進行。


“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心理變態者不具備這種無意識能力的證據,”薩默斯說。


大約十年前,她開始研究心理變態者。她說:“在電視節目使用‘心理變態者’這個詞語之前,我就對他們的複雜思維非常感興趣。他們在待人接物方面很少會出現完全失去理智的情況,只是存在一些很有意思的細微差別。有時,他們似乎表現出良好的認知能力,有時又沒有。有時,他們會進行換位思考,有時又不會。這真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謎題。”


美國監獄系統在收押囚犯時,不會評估他們是否是心理變態者。因此,薩默斯親自對康涅狄格州那所監獄裡的106名男性囚犯進行了標準測試。其中,22人被證實是心理變態者,28人不是,其餘的人處於灰色地帶。薩默斯跟所有囚犯的面談都是在監獄中的臨時心理學實驗室裡進行的。那是一個簡單佈置的房間,只有一張桌子和一臺電腦,沒有柵欄。


“有獄警,但在門外,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是保密的,”她說,“我們進行了很多訓練,總是坐在更靠近房門的地方。但我們從未遇到任何變故,囚犯也沒有靠近過我們。對那些囚犯中的很多人來說,這是第一次有人請他們講一講他們的生i活。”她接著說道:

“心理變態者口齒伶俐,非常自戀,詭計多端。他們會變得極具攻擊性,還喜歡跟別人說謀殺的那些可怕細節,我覺得這是為了嚇唬我們。但並不是一直都這樣。他們很在意給別人留下的印象。”


評估了106名志願者後,薩默斯讓他們看電腦上的一張圖片。在這張圖片中,有一個身穿囚服的人站在一個房間裡,面朝右邊或左邊。那個人對面的牆壁上有兩個紅點,或者是面前的牆壁上有一個點,背後的牆壁上又有一個點。他們的任務就是判斷他們或者那個人可以看見多少個點。



通常來說,人們能準確地說出圖中那人可以看見多少個點,但如果那個人背後的牆壁上有點,他們作出判斷的速度就會更慢。這是因為他們看見的東西(兩個點)干擾了他們透過那人眼睛觀察環境(一個點)的能力。這被稱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干擾”。但在回答他們能看見多少個點時,如果這個數量與圖中那人看見的數量不同,他們的反應也會更慢。這表明了人們進行換位思考的速度:志願者不自覺地受到了圖中那人的視角影響,即使這有損他們自己的表現。這被稱為“以異我為中心的干擾”。


薩默斯發現,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干擾方面,心理變態囚犯受到的此類干擾(也就是他們自己的視角侵入圖中那人的視角)屬於正常水平。但在以異我為中心的干擾方面,他們受到的此類干擾比其他囚犯要少得多,圖中那人的視角沒有干涉他們自己的視角,而大多數其他人都會受到影響。


當然,並非所有的心理變態者都是一樣的,他們的行事作風存在很大差異。但薩默斯發現,他們在心理變態評估測試中得分越高,他們受到圖中那人影響的程度就越低。他們受到的影響越小,他們檔案記錄上的襲擊指控就越多。


心理變態者也許詭計多端,但他們不可能有意識地玩弄這項測試,故意編排測試結果。“這項測試進行得太快了,我們沒有發現他們和正常人在準確性上有什麼差異。”

在她看來,測試結果表明,心理變態者(至少是男性心理變態者)不會無意識地站在他人的角度進行思考。換位思考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無意識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卻是有意識的選擇。如果可以幫助他們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就會主動進行換位思考,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會無視。這有助於解釋他們的行為為什麼如此無情、殘忍甚至暴力。


但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家烏塔·弗裡思(Uta Frith)指出,這項圖片測試存在一些爭議。該測試也被用於其他的研究。“它真正衡量的是什麼?”她說。也許,圖中那人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個箭頭,一個引導注意力的視覺線索。這項測試衡量的可能是人們如何自發地轉移注意力,而不是換位思考。


薩默斯認為,這項測試既是關於注意力,也是關於換位思考,“對於心理變態研究而言,這是好事”。因為她和其他人發現,心理變態者格外關注與其目標有關的事物,但基本上會忽視外圍信息。“他們在多任務處理方面的表現最糟糕,”薩默斯說,“所有人都不擅長同時處理多個任務,但他們尤其不擅長。”因此,他們缺乏無意識的換位思考能力,可能只是這種注意力差異的一個表現。二者是相關的。


其他群體也在換位思考方面表現出不同之處。


例如,在一項研究中,弗裡思讓人們預測女孩可能會去哪裡尋找一顆被悄悄拿走的彈珠。旁觀者知道彈珠的位置,但他們是否能無視這一點,站在女孩的角度去思考?眼球追蹤軟件顯示,正常成年人尋找的地方和女孩尋找的地方一樣,而亞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這麼做的可能性更低。他們似乎沒有自發地預測他人的行為。“如果我們以前用來解釋自閉症溝通障礙的深層機制,被(薩默斯及其同事)用來解釋心理變態者的冷酷無情,這有點不妥,哪怕是基於一項不同的測試,”弗裡思說,“畢竟,環境條件大為不同。”



但薩默斯說,這兩項研究之間存在細微卻重要的差異。弗裡思的研究沒有著眼於他人的視角是否影響你自己的視角,而這正是心理變態者的不同之處。他們能站在別人的視角去思考,但別人的視角不是自發地影響他們自己的視角。“這不是換位思考能力缺陷的典型模式,”她說。


這些新發現沒有“解釋”心理變態的原因,沒有哪一項研究可以做到。如同大多數的精神病問題一樣,心理變態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作用於我們最複雜(可能也是我們瞭解最少)的器官——大腦。心理變態者可能缺乏無意識換位思考能力,但“令人感興趣的是:為什麼?”倫敦大學學院的埃希·維丁(Essi Viding)說,“是什麼基因和成長環境使一個人變成那樣?我們需要(進行長期研究)來解答這些問題,研究這些過程對人有多大的影響力。”


薩默斯說,有幾個辦法可以利用已有的研究發現。“我們在考慮訓練獄警如何跟心理變態的囚犯談話,促使他們進行更加有意識地換位思考,”她說。監獄裡發生衝突後,“獄警通常會說‘你做錯事了’,或者問‘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研究表明,心理變態者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除非你促使他們站在其他囚犯的角度去思考發生了什麼,否則他們不會明白。”


翻譯:于波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造就

生理因素:

在腦電圖和大腦掃描技術的幫助下,科學家發現心理變態者的大腦存在嚴重缺陷,影響了他們體驗情感、理解他人的暗示以及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能力。

位於大腦最深處的一個馬蹄狀組織帶,可能就是導致心理變態者出現那種功能障礙的區域。這個組織叫做旁邊緣系統,包含了一些相互連接的大腦區域。這些區域負責記錄感情和其他感受,評估我們體驗到的情感強烈程度。他們還負責決策、高級推理和衝動控制。這些區域受損,患者可能就發展出心理變態者那樣的特徵和行為。大腦成像研究表明,心理變態者的旁邊緣系統發育不充分。

心理因素:

人的一些心理因素,如情緒、心理衝突、挫折和心理防禦機制等等對變 態心理的產生有重要作用。與精神病形成有關的心理學因素主要包括病前 個性特徵、精神因素等。病前個性特徵是指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在發育成 長過程中,由於內在及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具體表現在個體對外界環境反應的思維、情緒及行為模式上。個體對外界環 塊反應模式有內向型和外向型兩類。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多傾 向於內向性格。躁狂抑鬱症患者病前多傾向於外向性格。精神因素泛指親 人死亡、思想矛盾、家庭不和、失業、離婚、親屬和本人生病、自然災禍、意外 事故以及各種精神緊張。這些因素一般是與患者本人肌體需要以及本人價值系統密切聯繫而構成致病效應。精神因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前者精神創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很強烈,後者精神刺激強烈,且持續時間較長,使患者精神上不斷地受到折磨。也有些病人病前的精神刺激僅僅是一個誘發因素。


開火車的老溼機

心理變態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心理異常狀態,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如有些精神病是來自遺傳、一些變態的行為可能是童年的創傷造成、一些應激事件發生也會導致一些異常的心理現象等等,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力和認知的不同,並沒有一定的特定事件一定會引發心理異常,也沒有那一種心理異常一定是來自某種原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建議讓他去醫院診斷。

安羽心理

變態,是常態發生變化。心理的常態是安靜平和,變態是失衡,或左或右。原因是兩點,首先是外因的改變和變動,造成不適應,也就是跟不上。內因是長期失衡的壓抑,或突然消失或加大以致崩潰。突然釋放出來,看起來外界不能適應。

所以很多宗教信仰解決的就是象壓力釋放垡,緩慢的減壓和解壓,使之不易崩潰。一旦調解失效,就會失衡。反映為變態。

解決方法就是,緩解壓力,增加心理承受能力。


易眼看世

挑戰自己不成功。心理。很多時候就是偏執。遇到問題,解決不了,人會煩躁,最後無可奈何的時候,精神壓力衝破臨界值,人身體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精神損傷,從而強迫選擇洩壓方式,而這些方式往往與本人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一個在外好丈夫,在家家暴。說白了,大部分心理變態都是可憐蟲,自己把自己整進了死衚衕,而心理變態幾乎沒救,因為改變一個人的心理是非常難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換個環境讓他自己明白,走出衚衕。佛有不少對應這些的情況,就是讓你面壁,1年不行10年,但是有時候想不明白也許一輩子都想不明白。所以心理變態幾乎是絕症了。


路過圍觀人員

心理變態是與經歷有關,主要是受了刺激,長期壓抑。其實很可憐的,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有變態的時候,只不過有些人頂過去了,越活越堅強。而有些人面對壓抑不公平,越來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