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在自己遇到問題時是否會給自己開導?

何桂賢

我從業近二十年,現在已不全職做心理諮詢師了,原因有二,第一,我們都知道只靠心理諮詢賺錢養家,那是很難生存下去的,第二,心理諮詢師,太累心,每接一位來訪者,我都需要消耗一些能量,之前有時每天接四五位來訪者,一天結束後,感覺心裡被掏空。所以我近幾年,把職業方向慢慢轉為研發人,研發一些課程和技術,來幫助更多的人。

一般諮詢師有督導

諮詢師的督導一般是更加權威,更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所起到的作用是幫助諮詢師舒緩情緒,如果有比較難以掌控的來訪者,督導起到把控作用。

自我調節

更多時候,諮詢師在遇到人生難題時,他比一般人的情緒更穩定,也有更多的處理問題的技巧。比如說,雖然我在外是知名心理專家,參加各類節目,有成熟的課程體系,但在家裡,這些頭銜對家人一點用都沒有,他們不會因為我是心理專家而去按照我的指導來教育孩子,而我不會因此惱怒,也會停止對家人的教育方式提出批評,畢竟他們老人也是愛孩子的,就算不會教育,那能帶壞到哪兒去?

當我在家庭中做好丈夫,父親,兒子這樣的角色時,慢慢的家人就會過來問我該怎麼解決問題,而我的影響力,也從公眾面前,擴散到家庭中。

諮詢師也需要吸收能量

無論是諮詢師還是講師,我都需要向外輸出,更甚者可能透支我的能量。我想到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發身心正念的課程,其實這門體系中,我更多的是做整合,做成適合更多人學習成長的課程體系。

在這裡我的私心是我在教你學習正念的過程,也是我自我療愈的過程,也是我能量回升的過程,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臨床心理專家於際敬

作為一個從業八年的心理諮詢師,我首先要很負責任地說一句:“心理醫生在自己遇到問題時,確實會比普通人更有‘辦法’一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搞定一切。有時,越有辦法反而陷得越深。”

所以,在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我最大的心得是:絕不要簡單粗暴地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一出現負面情緒就壓抑它,或者拼命設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我對自己的“有辦法”,體現在負面情緒產生時,儘量讓自己待在裡面一陣子,體會它是從哪兒來的,現在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在運行,同時據此探尋內心,瞭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傾聽自己最真實的訴求。

對自己的瞭解永遠也不嫌多,因為我們不僅有幾十年過往人生的積澱亟需認識,而且現在每時每刻都在與外界互動而產生新的變化。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能通過自己本能反應的變化,看到自身生命運行的軌跡。

雖然在大部分的時間中,我可以與自己相對良好地相處,但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些關鍵性的結點,一旦這些心結被觸動,那麼生活就可能走上了一條當下難以自控的軌道。

在這種時候,如果我因為自己是心理諮詢師,就採用各種方法控制、改造自己,那麼最可能產生的結果會是我不僅錯失了成長的契機,更因為這種想要搞定一切的自戀而讓內心越發扭曲,最終崩潰時傷人傷己。

在這幾年中,我遇到過兩次這種“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的時刻,最終,我發現,人在此時必須承認自己的無力與不足,將自己交出去:交給事實——不與它死死抵抗,交給老師——從他們那裡吸取知識和力量,交給命運——讓它帶領自己向前走。

而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維持絕對底線的前提下放開自己,充分體驗。

只有經歷過充分拉伸甚至撕裂過後的肌肉,才會變得更加強壯。人的心智也是如此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當然會的。心理醫生其實跟普通人都是一樣的,都會有七情六慾的時候。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也會感到心情低落或者是壓抑。並不是只要是心理醫生都代表有健康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情緒管理能力。有一些心理醫生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選擇離開這個行業,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每天接觸的個案實在是太壓抑了,而這種壓抑的心情會影響到她的正常生活,為了避免自己的生活因此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是,他們選擇離開這個行業也是情理之中,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的問題。如果他們選擇繼續從事這個行業的話,也會有相應的措施,讓他們適當的排解心中的苦悶。每一個心理醫生都會有自己的督導,並且定期向他們報告自己在接案的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一些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心理醫生也是需要有情緒發洩的疏導口的,不然怎麼把每天所接收到的負面情緒發洩出去呢?另外,心理醫生們可能還會通過某一些自救的方式來開導自己,比如他們會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去做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情,以此來宣洩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又或者是他們會通過旅遊的方式,讓自己散散心,去接觸那些自己的事情等等,這些都是有效緩解自己的工作給自己帶來消極反應的方法。最後,心理醫生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不要把他們看作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們該經歷的情緒反應和正常人都是一樣的,這是處理的方式可能會有不一樣罷了。


Miss張小豆

一般人遇見問題的時候,會給自己開導嗎?

肯定是會的。

無論自己調節情緒的方式是什麼,也無論結果怎麼樣——毫無疑問的,每個人在遭遇挫折、失望、打擊、悲傷、焦慮、抑鬱等諸多情況的時候,都會給自己調節情緒。

我覺得這個問題,反映了一個大眾的錯覺:

心理醫生和其他人不一樣。

其實是一樣的。一般人有的心理,心理醫生也會有。

人和人之間,本質並沒有差別,或者差別很小。(少數先天心理功能有問題的除外,比如孤獨症,和常人的差別就比較大。但不代表沒有共同點。)

心理諮詢裡有一個說法:

每個人,其實都盡力讓自己過得好了。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足夠努力了,十分努力。只不過有些人努力的方式不得其法。

每個人都會開導自己,心理醫生也是,區別只在於——開導的方式,開導的效率,開導方式的多樣性。

比起「開導」這個詞,其實用「情緒調節」「心理健康維護」更加準確些。


在說正題之前,我想更正一下,其實業內是沒有「心理醫生」這個說法的。

業內準確的,法律上通用的,專業內嚴格稱呼有三種:

①心理諮詢師:

一般是有心理學學位的,不過國內有大量的人沒有心理學學位,只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分為二級和三級,二級更高級;但是目前這個考試,因為不夠專業靠譜,已經停辦了。後續如何,還要看衛生部的政策。

不能開藥。不能做診斷。

不能開藥。不能做診斷。

③精神科醫生:

這個肯定有大學的醫學學位!而且必定有精神科醫生執照。否則不能稱之為精神科醫生。比較多的人都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

心理醫生,這個通俗的稱呼,真要嚴格來說,只能對應精神科醫生。


這個就好比,你醫生上手術檯,必須是先消毒的。

如果一個醫生自己身上帶著傳染病,你敢給他看病嗎?你敢讓他給你做手術嗎?

你不敢。

沒人敢。

所以,從業者,一定要至少有過心理諮詢的體驗。業內稱之為「個人體驗」。


通過個人體驗,從業者會知道:

②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態,會在出現徵兆的時候,及時處理。

③體會技術細節,邊體驗邊學習。

從業者,會給自己放假,去旅遊、去休息

為了保證有健康的心態面對工作。適當的休息很重要。(其實任何職業都是)

一般從業者,會每年給自己放1-2次假期,每次大概是1個月左右,因人而異。越是成熟的從業者,越可能有長假。

一般他們會去旅行、會去做點別的事情。總之,不能讓自己的生活,只有工作。

從業者會有同行支持

年輕的從業者,會有一個督導老師。類似於,一對一教學的師父。

入行比較久的,會認識很多其他從業者。大家可能定期聚一聚,互相討論工作,或者交交朋友。

從業者理想狀態下,會有一個其他愛好、良好的其他人際關係

和其他工作一樣。

人必須有別的事情可做,尤其是愛好。

有些從業者會養寵物,有些從業者會喜歡種花,有些從業者喜歡健身運動,有些喜歡下廚,有些會寫作,有些會畫畫……

從業者會看重自己的其他人際關係,比如朋友、親人、愛人。因為良好的其他人際關係,是人維持心理健康的充要條件!


總結:

『心理醫生』也會開導自己,而且手段非常多樣。

重點是——治未病!

如果要說「開導」的話,更像是認知行為療法裡的心理教育。

熟練的從業者,熟悉自己的思路和心理狀態,當然更會說服自己。

另外,冥想也是一種很好的自助方式。尤其是正念冥想。


照見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心理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遇到的各種煩惱、困擾、痛苦、快樂、平靜。

以下來自於我上課時,心理學老師們講自己: 一位老師說:“我有潔癖,在給來訪者做心理諮詢時,最常見的是來訪者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我其實心裡挺難受,但只能忍著。”

另一位老師說“我自己就很自戀的......”說完調皮地笑笑。

生活中心理醫生也是常人,看到冰箱的饅頭髮黴了也會發火,見老公不做帶娃也會生氣,也有因為對聲音敏感而睡不好覺的時候...... 他們說自己也是普通人。

心理醫生在自己遇到問題時是否會給自己開導?

是的,而且他們擅長搞定自己、讓自己舒坦。

例如覺察自己有情緒時,會鎖定情緒,軟化情緒,探索內心深處是什麼引發了情緒,也會寫下多種不同解讀,也給予自己內心的小孩安撫。他們也做冥想、靜觀、管理情緒的ABC情緒療法等功課。

心理諮詢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客觀、價值中立,心理諮詢師(醫生)自己心理暢通後,才能客觀地、價值中立地為分析案例,並很好地為來訪者(客戶)服務。

心理諮詢的本質是助人自助,諮詢師或醫生綜合運用心理學的各種原理、方法、技能、測試,陪伴和引導來訪者(客戶)實現自我成長、自我改變,實現療愈。

心理醫生(諮詢師)是手持蠟燭、幫助人們打開心靈房間的天使,打開一扇門,就引進一束光,打開一個神奇、美麗的新世界。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但是,就像是醫生無法給自己開刀一樣,心理諮詢師在遇到某些心理問題的時候也同樣是無法自我開導的,所以,每一個心理諮詢師也會有自己的上級督導師,而他們的責任,則是在諮詢師自身受到心理問題困擾時,為他們而服務的。但是,更多時候,心理諮詢師自身的心理素質是較高的,同時,想要成為一名合理的心理諮詢師,學歷、諮詢技巧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諮詢師自身的價值觀、情商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要高,並且,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夠在這樣的一份工作中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諮詢師擅長將不良情緒化解在搖籃之中

人之所以會產生心理問題,平時積壓的不良情緒是主因之一,而在諮詢過程中,來自來訪者的經歷,諮詢師需要去分擔的壓力,自身問題等等都是造成負面情緒的產生。所以,既然是心理諮詢師,那麼,我相信他們也是十分清楚的,心理抗壓性並不是靠著負面情緒的一次又一次的忍耐後成長的,而是靠著合理的情緒宣洩以及對事物的客觀理解對自身的不斷考量後而去逐漸積累起來的。


相比外界的條件,人格健全才是一個人是否能夠擔任心理諮詢師的基礎條件。

同時,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也並不是無限度的接納來訪者的,在一定的時間之後,心理諮詢師也是要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這樣才能更好地調節自身。

我想,這就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在幫助別人也能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所需要具備的。


心理學了個啥

會。人們在聊天開玩笑的時候,經常會說到一個詞“職業病”,比如,當老師的人,他們的職業病就是好為人師,喜歡對他人的不良行為指指點點。比如,做醫生的人,他們的職業病就是關注健康,喜歡對他人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教育指導。同樣的,心理醫生的職業病就是會關注心理活動,關注他人的,關注自己的,這是一種不自覺、全自動、無意識化的行為,基本不受心理醫生本人的意志所控制。也就是說,這些行為是不經過腦子的。比如我自己感到緊張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深呼吸,而深呼吸屬於一種簡單的心理放鬆方法。
在生活當中,心理醫生會經常把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方法技術用在自己身上,一方面,可以自己給自己開導,另一方面,實踐出真知,就像神農嘗百草一樣,自己嘗試過了才更會知道,這個方法,在用給來訪者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細節。舉個真實的例子,一般害怕女性的男性:抱怨情況為什麼是這樣、自責自己真沒出息、向困境妥協就這樣吧……週而復始的抱怨、自責、難過。而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的做法是:給自己佈置任務,每天找女性搭訕。逐漸克服了恐懼,解鎖了人生新體驗。這裡,艾利斯給自己用的心理學方法就是行為主義療法當中的“暴露療法”,也叫“滿灌療法”,其具體操作就是:怕什麼來什麼,為的是體驗“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最怕的怕(與陌生女性講話)我都經歷了,其他的(與一般女性講話)還算什麼呢?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暖心理

著名小說《催眠大師》的男主角徐瑞寧是大名鼎鼎的心理醫生和催眠師,但他卻有一個心結:他酒駕開車不幸遭遇車禍,車子落入了水中,他自己活了下來,車上的朋友和剛剛接受了自己求婚的女友卻死了。

心理醫生一般不易發現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

自信自己不會有心理障礙

心理醫生平時會接觸到許多案例,有時候也不免拿自己和病人做比較,這時就會顯得自己理智又專業。這就像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有自信不用上心理健康課程一樣。

平時會有意識地預防

但其實心理醫生也有極大可能遇到心理障礙。

心理醫生也是普通人

不管是什麼職業,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碰到意外或者不順心有壓力的情況。心理醫生也難免會失戀等等。

平時傾聽太多負面情緒

心理醫生為他人排解心理問題,傾聽他人的煩惱,這些負面的東西有可能會喚起甚至激發他們在之前的生活中經歷過的負性事件,從而帶來心理問題,或者感到疲憊,力不從心,“正能量”供應不足。這也是在進行心理干預時要十分注意的。



當心理醫生意識到自己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可能就不是失戀,壓力大這類不太嚴重的問題了。很有可能是抑鬱症,癔症,人格障礙這類嚴重疾病。

逃避

明白自己有什麼問題,但是逃避面對,逃避認清解決問題,寧願讓自己在痛苦中沉淪,窒息。這時候就需要其他心理醫生的幫助了。


自己無能為力

人最難看清認清的就是自己,當心理醫生自己有心理障礙的時候,那些面對病人的理智與專業就好像消失了一般,對自己的問題無從分析,無法下手,更別提對症下藥了。

不管你是什麼職業,還希望謹記這點:自己永遠不會是自己的心理醫生。當發現有心理障礙時,還需及時從醫。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會的。因為心理醫生(包括臨床醫生,他們也相當“半個”心理學家吧)他們對自然規律、人生世事、生老病故、人的生理、心理活動、行為舉止、表情反應等等還是比一般人看的“透”的,既然這樣,他們在遇到苦惱、難題、病痛時(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麻煩事…)當然一定會好好“開導”自己一番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做“人”的工作的,他們同樣也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是經歷過專門嚴修的專業人士,有些事情比我們要看開的多,也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在遇到難題時,他們會對自己說“這點事算什麼啊?xx人的事不是比這個還嚴重嗎?”,生了重病時他們也能“心中有數”,也能安慰自己:“誰不生病啊?你也是人啊!也會老去的啊!你不也是經常這樣開導別人嗎”等等。所以也可這樣說,就叫“內行效應”吧!當然他們也不是什麼“超人” ,他們也有“短板”、弱點,有時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人無完人”吧!


早春記憶

悟空你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好吧?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一下戳中了人家心理醫生的痛處了,叫別人怎麼好意思啊?

首先,我就得揭露一下我自己,本人是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其中就包含了心理諮詢師。我曾創辦一家身心靈療愈會所,還幫別人解決心理問題,也包括抑鬱症。



結果當突如其來,接二連三的重大打擊下,我自己卻深深陷入了重度抑鬱症的痛苦當中無法自拔。曾經想試圖用心理學解決,宣告失敗。

這時我才明白了,心理學的知識有多空洞,對抗真正的心理痛苦時,有多無力。於是,陷入了更加絕望的境地,很長時間每天幻想自殺度日。



抱著無論自己有多痛苦,也不能死了,讓父母痛苦的一絲善念,保住了性命。後來,拼死一搏,再以前就學過,但沒有融匯貫通的,量子力學、心學、能量狀態理論、中醫、易經、儒釋道三學當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終在不斷的努力下,徹底擺脫了抑鬱症,不但擺脫了抑鬱症,由於改變了以前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負面的思維模式,知道如何不斷提升自己。所以整個人的狀態都更好了。



這個時候才明白,為什麼心理學,心理醫生都對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這些心理疾病束手無策了,因為這就不是一個層級的問題。不可能開導一下就能好。

後來也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心理諮詢師,要花那麼多錢,給自己僱心理督導。即使是在有心理督導,幫助自己的情況下,還有很多人會患上心理問題,甚至還有走上絕路的。

所以,心理醫生真的是個高危行業,如果幫助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人,其危險程度不亞於上戰場。



你的這個問題,我想,你已經有答案了,心理醫生在面對自己心理問題時毫無招架之力。

實際上就是因為心理學太過表面和膚淺的認知導致的,沒有看到更深層次,心理問題與人體能量狀態間的關係。



而我現在幫助大家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不再運用任何傳統心理學知識,而是用量子力學+能量狀態的理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後來知道我的理論實際上國際上有人提出過這個方向,並將他定義為,超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