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奇技淫巧”?

沈庭呂

奇技淫巧:指過於奇巧,讓人著迷,卻又無益的技藝與製品。雖說華而不實,卻能萬分討人喜歡,確實不簡單。能在當時得到認可並得以傳下來,令人匪夷所思,確實花費了設計與製作者不少匠心。

古代有哪些特殊的“奇技淫巧”物品呢?

一、日常小用具:

水晶杯現作為一級文物珍藏於杭州博物館。看起來很象現代的工藝品,但是出土於戰國一號墓。

曾侯乙尊盤,最複雜的青銅器,現在在很多博物館都可以看到。

編鐘: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造,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現湖北省博物館內有珍藏。

酒樽:溫酒或盛酒器具,盛於漢晉。



銅車馬:奇異之處在於傘柄,傘柄中空,可藏利器。


宋孩兒瓷枕:古代夏季寢具。相傳以明目,爽身怡神。


二、工用具:

這些用具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確實是奇技。

木牛流馬:諸葛亮發明,用於運糧。分為木牛和流馬。可以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諸葛連弩:可十矢連發。


木鳶

相傳是木匠祖師魯班製作,敲三下會飛。魯班在涼州製作建築時,經常晚上坐這個木鳶回來,後來他的妻子懷孕了,他的父母才知道魯班夜晚回來過。在那個年代,能靠木製工藝製作出能飛的東西,真的很神奇。

遊標卡尺

西漢時期,這個王莽遊標卡尺就存在了,如此精密的儀器,可見古人的智慧。

猛火油

類似於燃燒彈,緣於宋代。


震天雷

手榴彈的鼻祖,用於戰場,北宋後期發明。


象牙席

用象牙製作成的席子,可見其製作的精巧和難度。最難的工序是將象牙劈成厚薄寬度均勻的片,又將片打磨出有光澤,最後還要劈成絲,再進行編織。

三、情趣用品:

任意車

傳說中一代昏軍隋煬帝的任意車,是最早的情趣用品,供其尋歡作樂。

相傳西門慶用的一些情趣用品有:銀托子,外形半弧狀,金屬製造。 硫黃圈,環形用具,加入“硫黃”成分,起延長時間作用。 懸玉環,玉養人,起保養作用。

烏龜迭塔

七隻烏龜,一敲鑼最大的先出來,爬到中央,第二隻爬到第一隻背上,依此類推,第七隻爬到第六隻背上,最後隨著鼓點七隻烏龜,頭尾向上,像寶塔。

香囊

不會漏出,還能取暖,很漂亮,是精美的工藝品。

迪士尼

相傳迪士尼也源於古代宋朝,故有《大宋.東京夢華》演藝。

羅列出來上面這些中國古代的“奇技淫巧”,如果有不同見解和補充,歡迎指導和交流。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看到題目首先很多人估計和我一樣都想入非非了,但是沒用,這個題目和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的。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奇技淫巧":奇技淫巧,讀音qí jì yín qiǎo,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過於奇巧,讓人著迷,卻又無益的技藝與製品。非常明白就是那些沒用任何用處的發明,但讓人著迷的不行不行的。不過,我下面介紹一下有趣的有用的但是沒有大面積推廣的發明。

德國出現了這款單輪摩托車,以當時的條件確實無法批量生產,缺乏實用價值,但是現在的很多產品都是在這個上面得到了啟發不是嗎?

自行車胎救生衣,這樣看上去像臘腸,但是是用的自行車內胎做成的救生衣,看著是不是萌萌的。



你可以在陸地和水面騎行。下圖為加裝了肥大的充氣輪胎,讓這輛自行車可以承載120磅重物在水中行駛。


美國人發明了這個可以方便地固定在草帽頂上的收音機,既可以讓人很方便的聽新聞,也讓天線了很好的支架,最主要的是還非常好看。


孔國說新零售

說一個西門慶如何搞定潘金蓮的小伎倆吧,全憑一位好軍師。

當時西門慶見過潘金蓮美貌之後,神魂顛倒,決定要私下會一會這個美婦,便央求王婆做成此事,以十兩銀子答謝。

話說這西門慶自身的條件也非常好,對婦人十分有吸引力。五件事俱全:“潘驢鄧小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潘安的貌等等在此不談)

這王婆是誰呢,原來啊,她開了個涼茶店,也賣些酒水,平常也想方設法撈點錢過日子。加上她又是潘金蓮的鄰居,對潘金蓮的來歷性情也十分了解,兩人經常家長裡短地說閒話。所以王婆在這件事上堪稱軍師,十分關鍵。她建議分十步搞定潘金蓮,一步一步地試探她的態度,具體是哪十步呢?

王婆這日去問金蓮借日曆,說要挑個好日子,好請裁縫給自己做壽衣。如果她歡天喜地說我替你做,不要這裁縫,此事便有一分在手。如果她選了日子,不肯來做,此事便休了。

王婆請她來做衣服,她不推辭立馬就來裁剪,這就二分在手。

午間安排些酒食給她吃,她若不推辭,吃了,這就有三分到手。

到第三日中午西門慶打扮得風流倜儻的,來拜訪王婆,在門前來買茶吃。王婆趁勢將西門慶請入室內,如果金蓮不起身告辭,這便有四分拿手。

王婆這時在旁邊誇起西門的好處,也奉承金蓮好手藝之類,替他倆拉話。如果金蓮搭腔來聊,這事便有五分了。

王婆提議擺酒去買菜,若她不推辭,這事便添了一分。

臨出門時王婆央煩金蓮招待西門官人,若她不起身回家,便有七分在手

吃得酒正濃時,王婆推脫再去買酒,把他倆關在一個屋子裡,金蓮也不叫嚷著要回家,就只差一分了。

最後這一分最難,西門慶說了幾句甜話,也不用心急,先故意將一雙筷子丟在地上,去撿筷子,然後動手在潘金蓮腳上輕輕地捏那麼了一下,金蓮如果鬧起來,王婆自然來救場,也不用聲張。金蓮如果不做聲,這事就成了。

在王婆的獻計下,西門慶如虎添翼,就這麼一步一步地搞定了潘金蓮,很快抱得美人歸,醉倒在溫柔鄉了。


致力於人文、社科,寫作類的乾貨分享,歡迎來關注!


李藤新一new

大家一定知道愛扣皮帶的唐太宗,但是你知道唐太宗扣的皮帶長什麼樣嗎?

下面就是唐朝時期華麗的皮帶扣,當然帶已經沒有了。如果我剛買個這麼華麗的皮帶,說不定也會時不時的扣扣。



宋代的牙刷,通常是有木頭製成,但是木頭的並未有保存下來。一頭鑽上小孔,插上馬尾。所以什麼時候穿越了,你不必為刷牙而發愁了。


古代的排水管道,距今4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在河南淮陽淮陽平糧臺發現的。這些管道為陶瓷管,管道口有榫口,可以套接。



如果你覺得龍山文化的還是比較簡陋,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商時期的管道簡直和現在殊無二致。只不過材質是陶瓷的。


王莽時期的青銅卡尺,和現代遊標卡尺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你都懷疑王莽是不是穿越了。

如果不告訴你這是戰國時期的文物,你一定以為這是你家樓下超市買了的勺子。


這件薄如蟬翼的素紗襌衣僅重49克,現代工業仍然無法實現。


漁耕樵讀

“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意思是“製作奇技荒淫新巧的事物來取悅女人”,出自《尚書-泰誓》裡周武王聲討商紂王的一條罪名:“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古人把工藝精湛但沒多大實質性用處的製品叫奇技淫巧。

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也算其中一種。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師北伐,為了克服運輸軍糧的困難創制了木牛流馬。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的描述:有一天,長史楊儀走進軍營大帳說:“現在糧食全在劍閣,需要人背馬駝,實在太難搬運,該如何是好?”孔明笑著說:“我已運謀很久了。之前積攢的木料,包括從西川收買的大木,我已經教人制造木牛流馬,用來搬運糧食,非常方便。牛馬都不用吃料喝水,而且可以可以晝夜不停的搬運。”眾人很驚訝說:“自古及今,未聽說過有木牛流馬的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如此奇物?”孔明說:“我已經命人依法制造,現在還沒有完全做好。我可以先把製造木牛流馬方法告訴大家: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的糧食,人不勞累,牛不飲食。製造流馬之法: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眾將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司馬懿聽說後,派人去搶了數匹木牛、流馬,並將這些木製的牛馬拆卸開來,描圖畫形加以仿造,不到半月,竟也造出了千餘匹,一經使用,也與蜀軍所造效果一樣,奔走進退如活的一般。於是,魏軍也用它們去陝西搬運糧草,自以為學到了這種絕技。豈不知,這恰恰中了諸葛亮之計。

木牛流馬具體做法,現已經失傳。


歷史微享匯

有本書的名字就叫《奇技淫巧》,我現在看過好幾個版本,記述的都是古代奇奇怪怪的事情。

所謂奇技淫巧,就是指讓人著迷,卻又無益的技藝與製品,比方說迪士尼在古人眼裡也叫奇技淫巧,古人解釋奇技淫巧說“奇技淫巧,以悅婦人。”這說的是商紂王。

而另一位奇葩君主隋煬帝據說也發明過奇技淫巧,比方說傳說中隋煬帝的任意車,供他身不動膀不搖的可以尋歡作樂,可謂最早的情趣用品。

而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其實也可以歸類為奇技淫巧一類。

木匠祖師魯班,據說會做一種木鳶,類似木頭製作的飛機,敲三下木鳶能飛,他在涼州搞建築時,晚上就坐著木鳶回家天亮就走,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後來發現魯班妻子懷孕了,追問之下才知道是魯班半夜回來的傑作。

今天看來魯班的木鳶就是最早的直升機啊。

不獨器械,一些技術手段也可以成為奇技。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吳道子畫佛像,故意不畫佛頭頂的佛光,要等到人們來朝拜時,冠蓋雲集時,他一揮手,佛頂的佛光隨著他的手臂緩緩顯現,看得人驚得合不攏嘴。

吳道子的名氣也在這一次次的表演中越來越大。

還有很多類似魔術的技術,也可稱為奇技淫巧。

比方說烏龜迭塔。養烏龜的人養了七個烏龜,一敲鑼最大的烏龜先出來,爬到桌子中央,第二隻烏龜爬到第一隻烏龜背上,以此類推知道第七隻烏龜爬到第六隻背上,然後然後隨著鼓點七隻烏龜,頭尾向上宛如寶塔狀。

相同的還有訓練蛤蟆的訓練螞蟻甚至還有訓練跳蚤的,這種奇技淫巧很多都失傳了,有的也是很多魔術世家的不傳之秘,比方說某年 傅琰東在央視表演的金魚魔術,在古代也是這種奇技淫巧。


薛白袍

1,標準化。中國古代雖然是農業社會,但手工業和建築業非常發達,而且還有師承關係,合作關係,多工種協同關係,所以必須要搞個標準化。所以中國古代很多手工業和建築業都是做了標準化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建築構件,全都是符合模數的。古代戰爭,有時候勝利方會拆毀失敗者的宮殿,作為建築零部件,來建自己的建築,原因就是這些建築構件全是通用的!兵馬俑據考證也是頭身體手兵器等由不同的工匠分別製作,然後統一安裝,那麼大的規模,沒有標準化,肯定做不出來。其他各行各業也都有類似的情況。


2,城市規劃/鄉村規劃。只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文明,才有玩城市規劃的能力。所以歐洲中世紀基本上沒有城市規劃,按照他們的說法,城市是生長出來的。在19世紀,歐洲才有城市規劃的思想。當然,現在的歐洲幾乎所有的城市,都要經過城市規劃,尤其是新建城市。中國的城市規劃不知道何事開始,反正出土的各個古城遺址全是經過仔細規劃出來的。周朝考工記也記錄了一些城市規劃的理論。後世城市規劃越來越複雜,但基本上是按照考工記來的。城市規劃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座城市,無論規模多大。例如現在的北京城最早是在元大都廢墟上建立的,僅用了十七年。這樣的速度在古代歐洲根本不敢想象。

3,戰爭智慧藝術,早期的六韜三略不可考。但戰國時期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軍隊指揮,絕對是黑科技。指揮一萬大軍,和十萬大隊,難度上升了不止十倍。韓信當著劉邦的面說劉邦最多能指揮十萬大軍,自己則多多益善。可惜,指揮軍隊這門技術的相關書籍留下的太少了。而且打仗要與時俱進,看書也沒用。

4,官方的歷史紀錄。中國古代的宗教是拜天。天子是上天委派下來管理萬民的。所以天子要對自己管理萬民進行忠實的記錄。所以中國古代有專業的史官來記錄天子的言行。後來貴族衰敗,歷史紀錄變成了一項與宗教脫離的任務,記錄的範圍也從貴族轉化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所有方面,並且由官設史官演變為私人也來修史的習俗,但無論官修還是私修,都以嚴謹著稱。所以中國史書浩如煙海,而且可靠性非常高。中國周邊的國家,受中國影響,也有修史的習慣,而且也都是非常嚴謹,記錄的東西必有出處,可以對照《三國史記》《越史略》與中國史書的出入。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沒留下史書。古希臘有少量私人修的歷史。古羅馬共和早期也有官方記錄歷史的習慣,但這種習慣沒有堅持下來,到古羅馬共和後期,有私人編寫歷史,但他們往往對待歷史很不嚴謹,創造歷史的事層出不窮。古羅馬滅亡後中世紀的歷史著作只能用呵呵兩字形容。

5,文官制度。在貴族時期,執政的是貴族,辦理政務的是貴族/貴族的爪牙/民間的士紳。戰國時期,各國出現文官制度的雛形。自秦始皇廢封建後,廢除了貴族,任命官員治理國家,出現了文官制度,隋唐科舉制對其進行了優化。歐洲則在十九世紀後期才出現文官制度。

6,曆法。以天干地支記錄日期和時間,使得我們現在從共和元年開始,每年的年份都是準確的,從春秋開始,每天的日期都是準確的,宋遼日期差一天,也要寫進史書裡,並指出差一天的原因是什麼。歐洲雖然有耶穌誕辰紀年。但西歐的天主教,東歐的東正教,中東的埃塞俄比亞政教,三者的紀年竟然都不一樣,都不一樣!中國的立法是陰陽曆。每年按照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週期來記錄。每月都是按照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週期來記錄。每日按照地球自轉週期來確定。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地球公轉到不同的角度來記錄的,所以現在的二十四節氣的時刻點都不說哪天了,而是說哪天幾點幾分幾秒。

7,文字。甲骨文並非那麼難以識別,業餘愛好者能看懂絕大部分文字。專家是用來看那些未經過識別或者有歧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簡化字,是一脈相承的。另外,文言文也沒有太大變化。甲骨文上寫的佔撲文字也許看不懂,但詩經楚辭山海經尚書周易普通的高中文化水平也能連猜帶看懂表面意思。之後的論語春秋戰國策能看懂大概其。史記資治通鑑唐詩宋詞也不難。至於三國水滸金瓶梅之類的明朝小說都是拿來消遣的。你可以問問英國人美國人,哪個高中生能看懂莎士比亞(晚明時期)的作品?字恐怕都認不全。達芬奇(明朝中期)筆記圖片網上有,你們可以看看,到底寫的是什麼。


浮生雜貨鋪

說到這個話題,必須先要對我們的祖先們鄭重表達敬意——如果想知道生為中國人有多自豪?那就請看一看古代中國人手把手創造的“奇技淫巧”。比如下面這幾個物件,不但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強大工藝,更撐起了古代中國領先世界的硬實力。

一:水排(東漢)

這個外形很像水車的大傢伙,由東漢光武年間南陽太守杜詩親手開發,但它的真實用途並非種地,而是冶鐵。

這玩意來冶鐵?當時想要冶煉精良鐵器,關鍵就在提高爐溫,常規辦法就是用壓縮皮橐來鼓風,春秋戰國年代,這體力活基本靠人力苦幹,比如著名的干將劍,冶煉時就要動用三百多人來鼓風。西漢時技術倒進步了,改用牛馬拉動皮囊。但冶煉一石熟鐵,就需要耗費一百匹馬力。到了戰亂初息的東漢初年,工農業生產百廢待興,牲口鐵器需求都是猴急。於是南陽太守杜詩腦洞大開,開發出這款新型鼓風神器——水排。

水排有多神?輪軸連接的兩個大木輪,一端浸泡在水中,另一端裝上偏心軸和拉桿,連動上鼓風的排橐。於是湍急的水流強力驅動下,木輪旋轉產生的強大風力,呼嘯撲向冶煉高爐裡,先前累人累牲口的鼓風冶煉,這下輕鬆就加起了速度,勞動效率高速提升。憑著這領先歐洲一千年的全自動技術,滿目瘡痍的南陽,短時間裡高速發展,一片欣欣向榮。

到了三國年間,水排“神器”更叫曹操嚐到甜頭。忙於屯田的曹操,將水排技術在北方強力推廣,然後就是震撼效果:人力畜力大量節省,水流裡木輪飛轉,

鐵器生產率竟提高了三倍多。兵器農具管保供應充足。曹操橫掃北方的征程,乃至曹魏帝國的強大綜合國力,都有這款“神器”的呼嘯助推!

二:觀風行殿(隋朝)

美國大片《變形金剛》,自從亮相後就無比火熱,幾十年來多次改編,動畫電影電視劇樣樣都火。可要是參考一下中國隋朝歷史,卻發現類似的創意,中國古人早已有之——觀風行殿。

觀風行殿,隋朝建築大師宇文愷的得意代表。這位隋朝長安城的設計者,京杭大運河的總設計師,造起宮殿來也是創意無窮。所謂“觀風行殿”,這一看去,就是個高達十米能容百人的大宮殿,上面還有威武衛兵站崗,仔細一看卻嚇一跳:整個宮殿底座上裝有巨輪,竟可以驅動行駛,儼然一座巨型房子轟然駛來。

更驚掉圍觀群眾眼球的是,這霸氣的宮殿,平日裡可以拆成一塊塊用車裝運,需要組合時迅速拼接,轉眼一座宮殿就拔地而起。如此引領全球的“變形金剛”技術,成了隋煬帝楊堅的平日最愛。高興了就坐著跑到邊境上炫耀,還曾在榆林大草原上把邊境部落嚇跪一片,著實大揚國威。

後來隋煬帝不作不死,把大好的隋朝折騰得國破家亡,大好河山全給唐朝做了嫁衣裳。“觀風行殿”的工藝技術,也直接提升了唐朝的軍工裝備。充分吸收其工藝特點的唐朝衝車與鵝車,戰鬥力都滿血升級,能夠裝載上百士兵對敵人堅固城牆發起暴烈衝擊。大唐鐵軍橫掃四方的威武,當有這“高科技”的一份軍功。

三:車船(唐朝)

古代中國造船領先世界的一大技術,就是驅動力。但唐朝曹王李皋,卻依然覺得這“驅動力”不夠用,於是開動腦筋繼續改造,終於改造出一款人類造船史上劃時代的產品——車船。

何為車船?就是在船體的兩側,安裝兩個巨大的木葉輪,然後將整個船體的設計,改裝為木葉輪與踏板輪軸連接的結構。行駛的時候,

由士兵們在船艙內踏動踏板,瞬間木葉輪高速轉動,大船劈波斬浪向前,航速竟能與船隻鼓滿風帆時媲美。在李皋率兵平定江南叛亂藩鎮的戰場上,高速疾馳的車船,成功幫助李皋確立水戰優勢,多次立下奇功。

而在接下來的宋元戰爭史上,車船這款新型戰艦,也多次風光搶戲。特別是南宋抗擊金軍入侵的戰場上,諸如岳飛韓世忠等名將都對其青睞有加。當然其毛病也是公認:主要適用於內河航運,海戰戰場上還用不上。

發展到明清年間時,車船的驅動技術,也終於適用於海洋。著名的“鄭和下西洋”時代,鄭和巨型戰艦兩舷上的“長擼”,就是充分融合車船工藝,由人力在船底驅動,深入水下的長擼高速運轉,哪怕一百米長的大船,也從而可以在海洋上劈波斬浪。中國艦隊征服亞非海洋的榮光,就來自這代代精鑽的技術進步。

四:水轉高車(元朝)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這個當時逆天的巨型水車技術,才得以由國家力量全國推廣。明初的時候,就普遍應用在江南地帶,每天可灌溉土地兩三百畝,是宋代時的兩倍多。

嘉靖年間時更被引入大西北,專用改善西北乾旱地區的用水問題。普及最為積極的蘭州,甚至從此得到了一個響亮美譽——水車之城。


我們愛歷史

大多數人可能是奔著“奇技淫巧”來的。哈哈,可是這個並不涉及任何的色情哦。

奇技淫巧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過於奇巧而無益還讓人著迷的技藝與製品。

1、酒糟拌糠(產蝦秘法)

用已經榨乾的酒糟拌米糠撒入池塘中,三五日後就可以變成蝦了,而且蝦的味道鮮美可口。


2、魚嘴填茶末(活魚不死絕技)

現有一法,可以使鯉魚運行十天,行程萬里而不死。用好的茶末,填到鯉魚嘴內,再用水浸溼紙,將魚用溼紙包上幾層,然後裝在箱中,如此一二十天後鯉魚也還活著。到了目的地,將箱中的鯉魚放入水中養著,魚兒還異常活潑,烹時味道遠比一般魚兒鮮美。

3、鴨蛋拌石灰(播種催芽法)

取孵壞的鴨蛋一隻,混在石灰中一起磨成細粒,太陽曬乾後存放好。要用時,將此粉敷在盒底,上面放入要播種的各種瓜類果類的種子,種子入土不久,即會萌芽,此法極為神妙。

4、救馬奇術(治馬便秘)

5、雞蛋清塗蕊(鮮花緩開秘術)

如果家中有佳客來臨,主要希望花能遲開幾天等待客人,可以用雞蛋清塗抹到花蕊上,這樣,花便可緩二三天才開放。



6、擊掌為號(馴獺絕技)

元和末年,均州鄖鄉縣有一位老人,年已七十,飼養水獺十餘頭,以獺捕魚為業,隔一天放出一次,放出前,先閉於深溝斗門內,不給食,令其飢,然後放之。用獺捕魚,無下網收網之勞而獲利相當可觀。水獺下水捕魚,老人一看時間差不多了,只要邊擊掌邊呼之,群獺皆至。


7、跳溝(養羊絕技)

養羊的方法:應當用瓦罐裝一升鹽,掛在羊圈中。羊喜歡吃鹽,常自動地來回去吃,不需要人辛勞地驅趕。羊生病後,很容易傳染。要隔離病羊的方法:在欄前挖一個二尺深、四尺寬的坑,如能夠往返跳過的,表明沒病;如不能跳過,而是從坑裡走過的羊,就要隔離開。

哈哈,我們的老祖宗真是太可愛了。這不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化的多種多樣嗎😊


四嶽

問題: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即可。


古代有春宮圖,形同夫妻共同學習的教材,畢竟古代人保守,不可能無師自通,正因為如此,春宮圖應運而生,話又說回來,古代通房丫鬟就是理論結合實踐的實際操作對象,通房丫鬟需要替小姐把好關,除此以外古人照樣會設計出情趣用品,雖然相對於現代的情趣用品原始,但是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巧奪天工,發明創造的能力令人歎為觀止,數次考古出土的類似文物就可以佐證,為現代的情趣用品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