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如何應對幼小銜接?

成喜英

幼小銜接做好了,孩子小學就會很容易適應,也不會導致家長焦慮。

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要給孩子學一點拼音或者是算數的內容,如果不學,上學要吃虧,孩子跟不上,老師講課速度快,沒等消化,就一帶而過了,成績上不去,孩子沒信心,導致老師天天回找家長的。

當然我覺得咱們中國是應試教育,提倡的孩子減負,其實為了應對考試,依然都在“起跑線”上狂奔,我的建議簡單學一點,不要學的過多,平時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將來上學一定會看到孩子的優異的。

學校的話,提前領孩子熟悉一下環境,能見到老師最好,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遇到更多新朋友,更有趣的人,不要擔心,孩子放學回來,一定要仔細的觀察孩子情緒,做到有問題及時處理,孩子情緒疏導了,沒有了心結,也就順利的開啟小學生活了。


沙粒137

女兒還有三個月就要升大班了,她們幼兒園的班主任就已經將幼小銜接提上了日程,專門組織家長會,讓家長和幼兒園加強配合,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在升入小學前,幼小銜接一般需要給孩子教授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自理能力

進入小學後,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老師根本沒有精力照顧到每個孩子,讓孩子提前養成自理能力,才能夠保證他們將精力集中到學習上。自理能力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自理能力包括孩子自己動手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調節自己的情緒、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等。

二、課程基礎

在進入小學之前,需要提前培養孩子的學習的興趣,養成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動手即是動腦,益智遊戲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想象力拼接出各種有創意的圖形,既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幫助孩子認識到各種數學幾何形狀、物理機械等,為他們以後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自學和探索能力

每個孩子自從出生之後就在不斷的學習,孩子的學習有一定的階段性,很多家長都忽視這個規律,提前對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家長的這一行為,很早就打消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憑藉自己的興趣主動去探索和學習,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養成自學和探索能力。


蒲公英娃娃時代

個人認為在聰明的家長眼裡,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遠重要於讓孩子過多去學習幼小銜接課程。目前女兒大班,今天剛開了家長會,上午全體家長討論了幼小銜接要注意的事項,簡單談幾點:


第一點:幼兒園到小學發生了哪些變化?家長中部分人有兩個娃,大的目前正在讀小學,小學和幼兒園相比來說①課程增多,隨之增多的是作業;學習時間長。②老師對孩子的照顧少了,成績,成績!大部分老師只看成績,據反映孩子遲到會在講臺上拍照發家長等等等等③孩子要面臨新的同學,需要建立新的關係圈

第二點:那麼需要養成哪些習慣或注意什麼呢?
①良好的作息習慣,這是你上學準時、有精力外加作業完成的前提;②獨立自理的習慣,這樣適應新環境快;③加強孩子的溝通能力,也是更好的通入新環境④養成愛鍛鍊的習慣,健康的保障,可以想象,你的孩子在小學經常生病會是怎樣的糟糕。⑤養成親子閱讀的好習慣,很重要!
第三點:關於孩子提前該學什麼,個人認為每個家長結合實際,我是這麼認為的①認識一定數量漢字,對拼音有幫助(拼音幼兒學壓力大,不一定有好效果);②掌握簡單加減法;③學寫字沒必要。


繪本是人生

說明一下,幼小銜接不僅僅是指讓孩子學一點拼音,算術,或者寫簡單漢字。

幼小銜接是為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做好多方面的準備。

首先是上課紀律性。幼兒園裡上課的紀律性不強,孩子們可以隨時上廁所,做點小動作或和邊上的小朋友說幾句話。到了小學就完全不一樣。

到了幼兒園大班階段,上課的紀律性是需要家長和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的。

接著要培養孩子的聽課效率。這一點被很多家長忽視。同樣坐在教室裡,也沒有做小動作走神,可是聽課的效率相差很大。

到大班階段,家長利用空餘時間,給孩子講一個短故事,讓孩子聽完複述出來。或者講一個遊戲的玩法,讓孩子聽完了能按照規則玩。平時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多訓練,提高孩子聽指令的能力和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培養孩子邊聽邊動腦筋的習慣。

其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整理歸類的能力,都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只有習慣好了,接下來說說幼小銜接的學習內容。

幼小銜接主要學習拼音和算術。這兩樣基本功希望家長在家裡都進行訓練。

算術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的,十以內的加減法,除了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對基本的數理有了解。如什麼樣情況要加,什麼樣情況要減。

拼音學習更需要家長帶著孩子反覆複習,靠暑假幼小銜接教的根本來不及,如果拼音學習是夾生的,將會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影響孩子的語文學習。

做一個聰明又有心的家長,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孩子和大人都輕鬆!


新思維創意學習

1. 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可以平時帶孩子多去小學周圍,甚至小學校園裡看看,讓孩子對以後將要面對的環境有一個初步瞭解。

2.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幼兒園,孩子過的是被照顧的集體生活,每個班甚至有四五個老師。但是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照顧的過來,所以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

3. 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相對幼兒園來說,小學生活更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的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些非常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