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綱領丨宣講家網評論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纲领丨宣讲家网评论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所做的重要講話,是繼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之後,全面、系統、深刻、科學地對生態文明思想的闡釋。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纲领丨宣讲家网评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的理念,使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卓著。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所做的重要講話,是繼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之後,全面、系統、深刻、科學地對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闡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近百次談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目的、任務、原則、重點等。這次重要講話既有繼承、更有創新,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最集中的體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綱領。

科學分析形勢:

我國正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再次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重申了生態與文明的辯證統一關係。他高度概括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所作的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

一是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建設和法治建設加快推進;

二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立並實施;

三是綠色發展大力推動;

四是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

五是《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率先發布。

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被動局面,出現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上持續好轉、穩中向好的趨勢,我國生態環境開始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這一新的分析,既給全黨和全國人民鼓舞了士氣、堅定了信心,又賦予了更加艱鉅的新的任務。

做出正確判斷: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處在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

習近平總書記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並不穩固,從而做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三期”的新的判斷。

一是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這就需要正確判斷和科學把握形勢、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緊抓好。

二是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

這就要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敢於攻堅克難。

三是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

明確新的定位:

生態環境既是重大政治問題,又是重大社會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將生態環境定位為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和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這是黨性和人民性高度統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充分體現。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全黨就理所當然地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通過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這是新時代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也是新形勢下執政為民的最好體現。

提出基本原則: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六大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多次談到生態文明建設應該注意的問題。在這次講話中將其原有的思想、觀點系統地加以呈現,使其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具有了新的內涵和外延。

一是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放在首位,明確提出通過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二是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來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加快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新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從而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三是明確提出“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從生態文明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關係的貼近性、緊密性切入,闡釋了“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原則,有利於得到全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響應;

四是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觀、大生態觀,並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開展,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全新體系:

加快五大體系建設以構建完整的生態文明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重要講話中,不但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而且還創新地提出了其主要構成。

即:

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

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

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

這五大體系既有思想基礎、價值追求,又有目標責任、制度保障,從而確保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內容充實、落到實處。他特別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將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放在首位加以強調,凸顯了對其引領作用的高度重視。

制定明確目標:

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宏偉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間表和近期、中期目標。

第一步: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步: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一起全面得到提升,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美麗中國。

這兩個重要時間節點的確定,既描繪了宏偉藍圖,又使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倒計時。除此之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看得見的、感受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具體指標。比如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比如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比如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這些接地氣的、充滿人文關懷的表述,是他執政為民、務實作風的最好呈現。

確定具體任務:

多項具體工作務必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重要講話中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任務。這些任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決定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必須抓緊抓好。

一是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這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二是要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未雨綢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

三是要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積極組織開展重大項目科技攻關,對重大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對策性研究,用科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四是全面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以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強調嚴格要求:

黨政領導是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黨政幹部提出了嚴格要求,明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必須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這就從執行的層面上落實了領導幹部責任制。其關鍵在於,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幹部考核的綠色評價體系。對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幹部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終身追責,從而使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廣大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從根本上杜絕為追求GDP的政績工程而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他特別明確提出,“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併為這支隊伍提出了“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具體要求,力求使方興未艾的生態文明建設有堅實的隊伍保障。

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切感受其中蘊含的充滿創新智慧的生態思想,我們會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方向更加明確、信心更加堅定、思想更加統一、行動更加自覺。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