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考核結果反饋”這一指揮棒

用好“考核結果反饋”這一指揮棒

考核是幹事的“指揮棒”,也是成事的“助推器”。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強調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加強考核結果反饋,引導幹部發揚成績、改進不足”。此舉意在用好用足考核結果的“反饋效應”,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反饋是激勵的重要抓手。心理學研究表明,及時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價,並反饋給評價對象,能強化活動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幹部考核亦是如此。幹部考核結果綜合了黨組織和身邊幹部群眾的評價意見,具備客觀性、權威性,是一面映照幹部德、能、勤、績、廉現實表現的明鏡。以恰當方式反饋,由幹部對照考核結果,審視自身德才表現,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得到群眾的認可,要進一步發揚;哪些方面存在欠缺,需要改進;哪些方面存在誤區,需要端正態度、提高認識。因此,針對性強地對考核結果進行反饋,幫助幹部總結實踐經驗教訓,在提高幹部政治素養、能力素質和改進工作作風方面,勢必起到正向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反饋考核結果的過程也是黨組織與幹部談心交心的過程,應作為掌握幹部思想動態,提高考核公信力的重要渠道。在反饋中,黨組織派人與考核對象談話,允許考核對象根據考核結果作出必要解釋,甚至是申辯,向組織反映個人思想動態和麵對的問題困難,談話人可以幫助解開幹部思想疙瘩,引導幹部肯定成績、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奮發有為。更重要的是,通過高質量的反饋,有助於使考核結果得到被考核者認同和信服,為在幹部選拔任用、評先評優和日常管理中運用考核結果打下紮實基礎,進一步繫緊黨組織與幹部的紐帶,增強組織凝聚力。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必須充分認識到,幹部考核結果反饋有很強的政治性、操作性,應有健全的配套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幹部素質、工作手段作支撐,不可一蹴而就。近年來,許多地方在“反饋什麼”、“何時反饋”、“怎麼反饋”、“由誰反饋”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各級組織部門要以《意見》出臺為契機,總結提煉現有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優化反饋的主體、對象、時機和內容等要素,打通幹部考核結果運用的“最後一公里”,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奮力譜寫新時代改革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