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蘭西城市群戰略 構建青海區域發展新格局

打造全球高原經濟門戶樞紐

周蜀秦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對於西北地區,特別是對青海和西寧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要發揮青海各民族人文優勢,加快西寧開發開放,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願景與行動》頒佈實施以後,青海省“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青海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定位,提出努力把青海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戰略通道、商貿物流樞紐、產業基地、人文交流基地,而落實這一定位的核心單元同時也是功能落地的關鍵空間載體則在於西寧—海東都市圈的建設。

一、加速打造面向全球的、具有高原特色經濟的承接產業轉移的“中樞門戶”,支持西寧-海東承接適宜產業轉移。規劃“一帶一路”高原產業園,打造高原產業總部經濟中心,建立新型高原產品交易中心(以指數系統為驅動力),整合全球高原產品產業鏈中的生產、消費、投融資服務、技術產權轉移、網絡銷售,在西寧海東實現千億級別的高原產品全產業鏈,吸引更多資本進入青海,打造“高原產業之都”。建立國際級別的高原產業檢測中心,聯合國際頂尖檢測機構成立具有國際認證標準的檢測中心,為眾多生產企業提供國際國內市場準入的幫助,建立新型高原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系統,為高原產品進行質量背書,提升高原產品的國際公信力和公眾認知度。組建青海高原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高原產業深度研究,為企業發展提供理論及市場縱深,依託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東西部對口幫扶機制,在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相關前端產業領域,進行“價值鏈-產業鏈-知識鏈-技術鏈”全生命週期的高原應用篩查,採取補鏈承接、提升承接、延伸承接、鏈條對接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批“院中院”“園中園”“飛地園”“共管園”等產業技術轉移專題園區。

二、加速打造“互聯網+高原經濟”的創新創業生態,支持西寧-海東在建設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中“先行先試”。在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中,注重營造互聯網+高原、物聯網+高原等的“後發先至”新優勢,為海闊天高的高原經濟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深度利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後發優勢,營造“互聯網+高原產業”“西寧-海東都市大腦”的智慧社會治理生態。在涉及高原產業領域,加速政務公開、數據開放、跨境電商等方面的“先行先試”,開展免費創業培訓,提供“零租金”創業場所“,零收費”辦理註冊登記,提供創業貸款扶持,提供創業貸款貼息。在目前互聯網熱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建設專業的高原產品跨境電子商城,其網絡端口達到京東、阿里的級別,容納高原產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所有內容,對國內分散的高原產品交易形成“虹吸效應”,使其只有依託在西寧-海東的“電子政務+跨境電商”平臺上才能產生效益,從而在高原產業品類領域顛覆目前電商生態。“以用為本”加強人才共享交流,充分運用新金融模式,籌集專項“西寧海東一體化高原產業基金”,推動西寧及省外高端人才到海東創業發展。

三、加速發展“高原+”“接二連三”的新經濟、新業態,支持西寧-海東打造世界高原文旅交互、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垂直整合青海的歷史、自然、產業資源,促進高原產品加工、經營、儲運環節和食品、保健品、日用化工、醫藥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培育有世界影響力的、深深紮根於本土的、有自豪感的產業和企業,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圍繞面向世界的高原美學產品,如高原用香、古法醫道(藏醫)、高原珠寶(古代珠類飾品)藝術品藏品、高原特色飾物(如古代天珠、珊瑚、擦擦、高古玉、印章珠)等,加快各類國際珠博會、珠友會等專業會展博覽會落地西寧-海東,快速延伸出實體交易/交割、知識交流、藏品展覽、藝術鑑定、專業培訓、事件發佈、時尚衍生等產業鏈環節,強化與文化藝術界精英藏家社群的互動,打造青海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旅遊區,建設對外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打造青洽會2.0版,提高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等大型活動知名度,支持研究舉辦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專業展會,探索與中東阿拉伯國家、歐洲諸國、東南亞各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作者為青海省委黨校校委委員、教授,第18批援青博士團成員)

構建青海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沈遲

構建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是解決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礎路徑,尤其是在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矛盾和問題重疊交織的情況下,確需以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來看青海的視角推動全局的統籌。城鎮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區域自然特點,尤其是對於青海這樣一個地廣人稀、位處高原、具有高度生態敏感性的省份,區域協調發展難以脫離地域特點,這也是站在青海看青海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跳出青海看青海則要求在區域協調發展時,更多地與國家的方針政策相結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主體功能區、培育蘭西城市群,將青海置於國家的全局中對區域發展和城鎮佈局進行綜合協調。

從國家層面來講,由於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環境容量非常有限,在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巨大差異,決定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可能走均衡發展道路,引導人口和產業向條件好的區域集中佈局,將重點發展地區建設成為協調發展的先導區,是真正符合青藏高原實際的發展之路。

一、重點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

與省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目標相統一,按照規劃主要任務分步走。首先,要確保以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帶、青海湖草原溼地生態帶為骨架以及禁止開發區域組成的“一屏兩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其次,構建“三區十帶”農業和“三大區域”畜牧業戰略格局。第三,以蘭青、青藏鐵路線為主軸,以軸線上的主要城市(鎮)為支撐點,推進形成以西寧為中心、以海東為重要組成的城市群,以格爾木、德令哈為重心的柴達木城鄉一體化地區,以玉樹、共和、同仁、海晏、瑪沁等地城鎮為重要節點的城市化戰略格局。

根據主體功能類型確定各自發展方向和重點,指導構建全省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的具體路徑。對於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重點開發區域和以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為重心的柴達木重點開發區域,要優化國土空間結構,適度擴大城市規模,構建合理的產業體系,完善基礎設施,保護生態環境並控制開發強度。其中,東部重點開發區域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引領全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綜合經濟區,促進全省協調發展的先導區,成為聚集經濟和人口的重要地區;柴達木重點開發區域能打造成為聚集人口、促進全省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地區,構建以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為重心,以青藏鐵(公)路軸線城市和工礦區為節點的城市空間開發格局。

對於省域內重點生態功能區,要著力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其中,三江源草原草甸溼地生態功能區要把生態保護和建設作為主要任務,強化生態系統自然修復功能,建成全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區域內城鎮化進程,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高原生態旅遊業和民族手工業,點狀和有序開發水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優勢資源。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要加強天然林、溼地、草地和高原野生動植物保護,實施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和特色旅遊業;按照“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的原則,因地制宜地發展煤炭、有色金屬採選業。對於省級東部農產品主產區,要著力保障全省農畜產品供給安全。推進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做大做強農區畜牧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新農村建設。

二、與蘭西城市群發展相結合

要發揮蘭西城市群的區域協調作用,妥善處理蘭西的競合關係,並促進東部城市群協同發展。人文與城市環境建設在蘭西競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軟環境與服務能力將成為城市競爭力的主導因素,在人文、生態、教育、醫療等領域提高相對優勢,才能增加對人才、資金、技術的吸引力。優勢互補是促進蘭西合作、區域發展的必經之路,兩市環境相似、文化相融,習俗、宗教相通,在西北城市中相互聯繫緊密,認同度高,未來在民族貿易、區域旅遊整合、環境保護、科教文化與體育等領域有很大合作潛力。在未來區域競爭格局加快形成的情況下,海東將成為西寧重要的支撐,也是西寧融入蘭西城市群、甚至與蘭州競爭必不可少的一環。應加快西寧與海東空港共建區建設,打造陸空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實現西寧與海東在空間佈局、交通發展、產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區域一體化。

三、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通過“一帶一路”產業投資合作及海外建設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資源型產業整合升級,推進創新應用的戰略性佈局;做大做強清真產業,精細化發展特色手工製品,建立高原動植物產品特色品牌;發展特色旅遊線路,把西寧建設成國際化特色旅遊名城,打造世界高原論壇;以西寧機場為核心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加強國內區域重大通道建設,強化硬件設施支撐,全面提升西寧樞紐地位;結合通道建設與貿易中轉強化區域協同發展;利用青海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特徵推進在環境保護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對外合作,促進人口和產業在空間上的梯度集聚,形成高效承載對外開放功能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結合青海省“十三五”規劃實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對外開放通道建設、健全長效合作機制和擴大對外人文交流。打造西寧、海東和格爾木三個對外開放節點城市,根據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和社會人文環境的差異發揮各自優勢,使之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充分發揮三個城市的輻射作用,協調帶動全省對外開放與發展。(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總規劃師)

大力推進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

曾剛

西寧、海東在青海省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人口、產業、公共服務設施佔全省的比重超過了70%,省內首位度極高。西寧—海東都市圈是蘭西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海省落實蘭西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具體行動。

一、正確認識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戰略價值

“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方案,成為新時期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樣板和全球關注的焦點。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大幅拓展,中蒙俄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六大經濟走廊基本成形。蘭西城市群是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西寧—海東都市圈是蘭西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通向中國西藏自治區,聯通尼泊爾、不丹、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陸上通道的重要節點。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有利於青海經濟發展,解決我國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發展失衡問題,有利於夯實我國西部生態屏障基礎。此外,考慮到印度等南亞國家巨大的發展潛力,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不僅有利於我國分享周邊鄰國的發展機遇,而且還有利於維護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有利於與周邊國家聯合打造命運共同體,其具有重大的地緣政治戰略價值。也就是說,充分發揮西寧—海東都市圈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不僅是完成中央賦予青海重要任務之必須,也是突破青海現有發展瓶頸,實現開放發展、快速發展的重要契機。

二、制定推進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的步驟

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目標遠大,需要有計劃、分階段實施。借鑑德國大柏林城市群、法國大巴黎城市群、中國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建設經驗,筆者建議分三個階段推進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工作:第一階段,海東全面接軌西寧階段(2018-2020年)。西寧具有較高的首位度、集中度、貢獻度。西寧是青海省省會,海東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西寧優質資源要素彙集,而海東人口較少、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資源和平臺有限,在第一階段,應該著力推進海東與西寧的對接,以交通、產業、生態、教育四個領域為重點,通過承接西寧的產業、人口、服務的遷入,縮小海東與西寧發展差距,完成海東與西寧的同城化,共築青海東部經濟區。第二階段,強化海東對外合作階段(2021-2025)。借鑑廣東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海東位於西寧對東、對外聯繫通道的有利區位,爭取國務院重點支持,在海東設立類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政策特區,清除影響對外經濟合作的障礙與壁壘,大規模引進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乃至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人才、技術,大幅縮小西寧—海東都市圈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差異。第三階段,自主創新發展階段(2026-2035年)。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間西寧—海東都市圈快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應該利用前期積累的物質基礎和財富,充分挖掘具有本地高海拔地域特色、青海特點的優勢科技資源,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創新系統,著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將西寧—海東都市圈打造為我國西部地區科創示範區之一,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抓緊推動西寧海東一體化階段性重點工作

“十三五”是夯實西寧海東一體化基礎的重要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的速度,建議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推進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重點解決海東與西寧在協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按照“全域化統籌、功能區帶動、產業化支撐、城鎮化融合”的思路,科學謀劃西寧—海東都市圈頂層設計,制定系統的西寧海東一體化方案。二是加快提升產業協作發展水平。協調推進產業發展的地域專業化和區域合作水平,促進西寧海東產業一體化發展。建議海東以物流、光伏設備製造、汽車發動機製造、電子信息、儲能材料及組件、高原富硒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協力推進園區共建,通過合作招商,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能級。三是加快提升基礎設施合作共建,重點推進交通、通信的同城化。要加快推進連接西寧、海東的快捷道路體系建設,提高快速通達和綜合運輸能力,探索建設西寧、海東城際客運快速通道和公交專用通道。在通信方面,要儘早促成兩市區號的統一,努力推動兩市通訊併網升級,構建統一信息網絡平臺。此外,還要爭取中央、省財政資金支持,建設一批兩市共享的能源、水利工程,加大水、電、氣、暖等統籌協調規劃能力,增強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共享水平,努力使海東市民儘早享受到省會城市的公共服務待遇,加快西寧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海東的延伸覆蓋,加強兩市在社會事業領域的合作。五是加快提升資源要素保障水平,為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要素資源支撐。引導兩市資金、人才有序流動,推動土地、環境等的優化配置,積極為海東發展聚集更多資源、爭取更好政策、創造更優環境。(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以良性競合關係引領蘭西城市群協調發展

王興平

《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覆與印發,為蘭西城市群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規劃指引和政策支撐。蘭州和西寧同為我國大西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和該城市群的兩大核心城市,兩城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社會經濟聯繫日益密切,逐漸引導黃河—湟水谷地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地域經濟單元和城鎮體系。縱觀國內,“雙核結構”的城市群普遍存在,多為一省之內的“主-副組合”或者“邊界門戶-腹地中心”的組合關係,像蘭州—西寧這樣地域鄰近、跨省協同的雙省會城市群相對少見。這也就決定了雙核中心城市之間的關係定位和協調模式非常關鍵,如果協調得當、協同有力,就會形成同頻共振的疊加效應,反之,則可能相互掣肘。

從西寧、蘭州兩個城市的關係演變歷程來看,先後經歷了傳統農牧社會下的“弱聯繫+合作主導型”關係、現代工業社會下的“弱聯繫+競爭主導型”關係兩個大的階段。目前,隨著高鐵開通和城際間時空距離壓縮帶來的人流物流便捷、互聯網帶來的信息聯繫加密等,兩大核心城市關係正在邁向“強聯繫+競合”的新模式。從城市群整體最優和保持發展活力的均衡來看,蘭州—西寧之間形成“強聯繫+競合”關係的模式,是城市群發展的最佳選擇。以強化聯繫、強化協作和分工為導向,以良性整合關係的塑造為抓手,在城市定位、產業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形成合力和塑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提升城市群的整體發展質量和水平,是該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建議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和優化引導。

一、確立互補性城市定位

面向蘭西城市群的整體發展,蘭州和西寧應各自找到自身定位及優勢,形成互補的城市定位,逐步構建錯位發展和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蘭州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而西寧及其腹地則擁有較為充足的礦產資源和工業原料,並具有優於蘭州的氣候環境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地理區位等優勢,兩個城市具有互補的基礎。蘭州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未來發展中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中心和交通樞紐等功能將不斷加強。西寧及海東市的發展在受到蘭州的輻射作用影響的同時,也具有自身特色化的成長和定位空間。因此,西寧要一方面主動對接蘭州,破除城市間的行政藩籬,積極構建開放與合作的格局,同時,基於自身發展條件、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不斷強化特色高端服務職能、突出高原特色的創新功能和建設特色宜居城市,並突出西寧作為西向輻射服務疆藏、南向連接川滇的戰略支點的新功能。特別是發揮西寧歷史上就承擔的大西部地區多民族交匯點的功能,成為我國新時代民族地區高原城市發展的典範。

二、形成競合型產業格局

構建蘭州和西寧兩個城市之間競合型的產業佈局,實現市場經濟引導下的自由競爭向政府引導下競合關係引領的良性競爭轉變。蘭州-白銀都市圈和西寧-海東都市圈資源具有相似性,因此在產業發展方面的競爭不可避免,但應該通過走向競合關係與合作博弈來消弭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形成良性競爭關係,深化產業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一是實現區域層面的產業競合和分工協

同。面向蘭西城市群的整體發展,推動蘭州和西寧兩個城市在產業、產品、市場、資源與要素等方面競合關係的形成。隨著全球產業轉移的大趨勢,蘭西城市群整體面臨著產業升級,政府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利用這一契機促進蘭州和西寧的錯位分工、融合互動與相互支撐。西寧-海東都市圈可以借鑑合肥崛起的經驗,藉助高鐵通道和高原航空港口等交通優勢,積極開拓面向我國新疆和西藏等以及“一帶一路”沿線中亞、西亞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拉動西寧-海東都市圈乃至整個青海東部地區的發展。同時形成與蘭州-白銀都市圈在裝備製造、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合作關係,積極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促進產業創新,重點發展新能源、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

二是實現西寧-海東都市圈層面的產業分

工協作。在梳理和預判西寧、海東發展水平與發展潛力的基礎上,明確兩個城市的產業發展方向,加強產業分工合作,統籌西寧-海東都市圈重大產業項目佈局,加快承接東中部適宜產業轉移,推動區域產業整合,促進西寧、海東產業向園區佈局,並提升整合產業園區。同時加強西寧、海東在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共性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合作,推進產業錯位發展,打造以創新創業為引領、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生態都市型農業為基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三、構建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強化蘭西城市群的對外戰略性通道建設,打造溝通我國東西部、連通我國和中亞地區的東西向大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連通南亞和東南亞的南北向大通道。並積極開拓兩城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航線,強化航空樞紐功能,帶動周邊支線機場發展,打造連通國內外重要城市的“空中絲綢之路”。加快青海以西寧機場為主,玉樹、果洛、德令哈、格爾木、花土溝、祁連、黃南、青海湖機場為輔的“一主八輔”機場建設,形成以西寧曹家堡、蘭州中川機場為主,各支線機場為網絡的聯通國際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空中走廊。

加強蘭州和西寧兩城間交通聯繫,構建城市群完善的交通網絡體系。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市域(郊)鐵路為重點,建設蘭州、西寧都市圈城際綜合快速路網。促進西寧海東同城化發展,加快構建貫通西寧、海東的綜合交通體系,構建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城際快速通道組成的複合型綜合交通網絡。加快推動城際快速客用通道建設和城際軌道交通延伸,加強物流樞紐站場建設,建設集多種運輸方式於一體的綜合物流樞紐,推動西寧、海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者為東南大學城鄉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