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稀少的金屬“鉲”,每克價值人民幣2億元

鉲讀音:[kǎ]部首:釒釋義: 化學元素“鎘”的又譯。 1905年,德國科學家維斯巴赫從氧化鐿中分離出的一種新元素,符號Cp,曾一度獲得承認,譯作“鉲”。


很稀少的金属“鉲”,每克价值人民币2亿元​鉲約每克值人民幣2億,自然界中的鉲少之又少,而要合成的話只有在特定幾個地方才行,鉲是一種銀白色的錒系金屬,處於純金屬態時,鉲是具延展性的,可以用刀片輕易切開。在真空狀態下的鉲金屬到了300C以上時便會氣化。

很稀少的金属“鉲”,每克价值人民币2亿元​愛達荷國家實驗室通過對鈽目標體進行輻射,首次產生了重量可觀的鉲元素,並於1954年發佈了研究結果。產生的樣本中能夠觀察到鉲-252的高自發裂變率。1958年,科學家首次對濃縮鉲進行了實驗。在對鈽-239進行中子輻射連續5年之後,科學家在樣本中發現了從鉲-249到鉲-252的各個同位素。兩年後的1960年,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Burris Cunningham和James Wallman把鉲置於蒸汽與鹽酸中,第一次製成了鉲的化合物——三氯化鉲、氯氧化鉲及氧化鉲。

很稀少的金属“鉲”,每克价值人民币2亿元​鉲-252作為一種強中子射源,有著幾個應用的範疇。每微克的鉲每分鐘能夠產生1.39億顆中子。因此鉲可以被用作核反應爐的中子啟動源或在中子活化分析中作為(非來自反應爐的)中子源。在放射治療無效時,子宮頸癌和腦癌的治療目前用到了鉲所產生的中子。
很稀少的金属“鉲”,每克价值人民币2亿元​自從1969年薩瓦那河發電廠向喬治亞理工學院借出119 µg的鉲-252之後,鉲一直被用於教育範疇上。在煤炭、水泥產業中,鉲也被應用在煤元素分析和粒狀物質分析機上。由於中子能夠穿透物質,所以鉲也可以被用在探測器中,如燃料棒掃描儀,使用中子射線照相術來探測飛機和武器部件的腐蝕、問題焊接點、破裂及內部溼氣,以及便攜式金屬探測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